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本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政策文件
索引号 001008003010026/2015-87824
组配分类 政策性文件 发布机构 文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5-12-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文政办发〔2015〕128号 有效性 有效
文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文成县2016年度松材线虫病预防与除治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5-12-08 00:00:00浏览次数: 来源: 文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

各功能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单位:

《文成县2016年度松材线虫病预防与除治方案》已经县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文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2月7日

文成县2016年度松材线虫病预防与除治方案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uhrer)Nickle)又称松树萎焉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的流行病害。该病危害马尾松、黄山松、火炬松、湿地松、黑松等松属植物。松树受松材线虫病侵染后,树脂分泌减少,针叶红褐色萎焉,最后整株枯死。该病主要由松褐天牛传播扩散,它具有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是国际、国内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

一、基本情况

2009年我县首次发现疑似松材线虫病病株,我县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根据疫情发生情况,及时制定科学除治与防控方案,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展开除治工作。去年我县在大峃镇珊门村旗山及上房村(法院后半山)发现松材线虫病100多亩,计松枯死木200多株,其中旗山为上年老疫点。在2015年1月,全面完成各疫点山场松枯死木的清理工作,共处理松枯死木400多株,对松枯死木和枝桠材全部进行烧毁处理。4月,全面完成了松材线虫病除治复查工作。

根据2015年秋季普查,今年全县仍然在大峃镇发生疫情,发病山场位于大峃镇城关周边山场,涉及苔湖山、珊门、周村、屿根等村。到10月底,全县松材线虫病(枯死木)发生面积为3059亩,松枯死木1374株。与2014年相比,受灾面积和树木数量都有所增加。

二、防治目标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测预警;加大防控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创新防控机制,提高防治能力,以全面完成防控任务为中心,以有效阻击疫情扩散为重点,以截断传播扩散渠道为关键,以快速彻底除治为保障,逐步实现“控制、压缩、根除”疫情。确保我县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三、治理原则

1.坚持“属地管理、政府主导、部门尽责”的原则,全面落实松材线虫病防控目标责任制。

2.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实施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加快林分改造,不断提高松林抵御疫病的能力,实现疫情面积的有效压缩。

3.坚持依法防控、加强监管的原则,切实提高检疫执法水平和防范能力。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的原则,因害设防、综合治理,运用人工、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控成效。

四、防治策略

根据普查情况,对发病山场实行严格的检疫封锁,彻底清理枯死木,全面治理松褐天牛,压缩疫情范围。发病山场周边地区要做好松褐天牛防治,降低虫口密度,并进行检疫封锁等措施,实现疫情持续控制。

五、具体治理措施

(一)行政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将松材线虫病防控目标责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位;召开县松材线虫病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会议、加强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形成联防联控合力。协调乡镇、林场疫情联防联治,建立联防联治工作机制。

2、提升政策保障。加大防控经费投入,确保防控需要。将疫情防治与低产林改造、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林相改造等营造林工程项目相结合,简化防控需要的松林采伐审批手续;坚持除治资金与任务挂钩,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检查,确保做到专款专用,发挥最大效益。

3、严格检疫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的通知》(国发明电〔2002〕5号)规定,发生松材线虫病的乡镇、林场。疫木的采伐、调运、安全利用均在传播媒介昆虫非羽化期内进行。疫木采伐和除害处理期间指定人员实施全过程管理,实行专人看管,疫木由专人押送到指定的加工企业进行安全利用,杜绝疫木流失。加强松林资源的管理和管护,防止偷砍盗伐疫木。

4、加大执法力度。一是加大检疫执法力度。组织林政、公安、木检、森防等部门联合对辖区内生产、销售、加工、使用运输木材的单位和个人开展不定期检查,严禁木材加工企业和个人非法经营、加工和利用疫木。二是严格检疫封锁。发生区的松木及其制品不得擅自调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将松材线虫病发生区的松苗、松木、松材调出,防止疫情扩散。三是严格执行松木及其包装材料的准入许可制度。凡调入松原木、松锯材和用于承载、包装、铺垫、支撑、加固货物的松木包装材料的单位,调入前必须办理《植物检疫要求书》,实行检疫准入制度。

5、广泛宣传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性及防控的重要性,印发松材线虫病宣传图(册),加强对基层监测人员、护林员、森防员的培训,普及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和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全社会防控松材线虫病疫情的责任意识,营造有利于疫情防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防治措施

1、疫情监测。严格按照《国办》通知精神,全面开展松材线虫病秋(春)季普查,结合我县实际,充分发挥现有测报队伍的作用,明确护林员疫情监测责任,通过常规调查与专项普查相结合,专业调查与群众举报相结合,及时对枯死松树开展取样、鉴定,准确掌握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动态,提高疫情监测预警水平。

2、清理疫木。伐除发生区所有松树枯死木、衰弱木、风折木、火烧木、被压木等,并实行边采伐、边除害处理,彻底杀灭媒介昆虫松和天牛,防止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在采伐松树枯死木前,把枯死木周围的杂灌和杂草清除干净,便于枯死木的枯死侧枝和枝梗材的收集。松树砍伐的所有伐桩高度必须控制在离地面5cm以内,对所有枯死木伐桩喷药杀虫,然后用塑料袋包裹伐桩,用绳子捆扎,再用土覆盖。林地1cm以上枝条和枝桠清理干净并就地烧毁,树干、大枝条或就地烧毁或熏蒸处理,或将可利用部分进行安全利用。

3.松褐天牛防治。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杀灭松褐天牛就可切断疫情传播途径,达到防治的目的。因此,防治松褐天牛也是控制松材线虫病发生的主要措施。

(1)生物防治。一是利用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在传媒天牛幼虫幼龄期,按每公顷放蜂2万头标准,林间释放天敌肿腿蜂。在松褐天牛幼虫期,气温在25°C以上的晴天进行放蜂。放蜂时先把蜂管棉塞打开,管口倒插在松木枝植或先在树干上斜插1根大头针,再把管口倒插在大头针上,管底略高于管口的位置,以防雨水浸泡部分尚未离开蜂管的蜂。二是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在天牛种群数量较低的林分,每亩松林选择松树枯死木或有天牛危害的松树4株至5株,作为直接释放花斑花绒寄甲卵或成虫的受体,释放量为卵2000粒/株,或成虫10对/株。在天牛发生严重的林分(在每亩松林地受害死树15株以上)按每亩释放花斑花绒寄甲卵2万粒或成虫150对的释放量释放。

(2)物理防治。利用天牛对某种作学物质的趋性,通过设置诱捕器引诱捕杀是一种安全、有效控制天牛虫口密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松褐天牛羽化初期,在林中每隔50米设置一个天牛诱捕器,每2周更换一次诱芯,并将诱捕器中已死的天牛清理干净。

4.林相改造。在松褐天牛防治上,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松林改造,更新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因地制宜地栽植木荷、樟树、栎(栗)类、柏木等林木,或培育林下阔叶幼树,逐步形成混交林或其它树种纯林,同时采取抚育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林分抗虫抗病能力。对清理砍伐相对集中的地区要采取补植、封山育林等措施,改变林分结构,做好树种结构调整,形成复杂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强林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六、防控任务和资金预算

(一)防治任务

为实现防治目标,2016年我县的具体防治任务是:

1.对全县920176亩松林全面加强疫情监测,疫情普查监测率达100%,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开展检疫执法专项行动,防止疫情入侵扩散。

2.计划清理疫情发生区松枯死木1374株。

3.综合防治松褐天牛3000亩:

(1)生物防治:防治面积3000亩,利用肿腿蜂和花绒寄甲进行防治。

(2)诱杀:挂设诱捕器200个,防治面积3000亩。

(二)防治资金预算

2016年全县松材线虫病防控经费预算总额为82.5万元,具体各项防控经费预算如下:

1.监测经费20万元:全县松林920176亩,每月定期巡查一次,全年12次,春、秋季专项普查以及全面普查各1次,含在重点部位挂设诱捕器监测,平均监测费按每亩0.2元计,共需18.5万元。检测设备更新及试剂购置,每年需1.5万元。

2.清理枯死木经费36.5万元:调查松枯死木1374株,计划清理按1374×1.5(经验系数)=2061株计算,平均每株清除成本150元计算,预算需31万元;清理珊门村17小班及苔湖山村8小班火烧迹地15亩,预算需2.5万元;工程监理费用3万元。

3.媒介天牛防治费21万元:生物天敌防治3000亩,按每亩50元计算,预算15万元;挂设诱捕器200个,按每个300元计,预算6万元。

4.防控专项经费5万元:计划编制标语、宣传册,制作松材线虫病防治宣传片、宣传牌等预算3万元;举办1次50人以上防控技术培训,预算2万元。

七、组织方式及时间安排

1.调查监测,每月定期巡查一次,全年12次,春、秋季专项普查在3-4及9-10月,秋季普查进行。由各乡镇、林场负责组织实施,县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

2.清理枯死木安排在2015年12月-2016年3月底。由发生区乡镇、林场负责组织实施,县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

3.生物天敌防治安排在2016年4月,诱捕器布置从2016年5月份开始。由县林业局负责组织实施,发生区乡镇、林场协助配合。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政协办,县人武部,县法院、检察院,

各群众团体。

文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2月7日印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文件  > 政策文件
索引号 001008003010026/2015-87824
组配分类 政策性文件 发布机构 文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5-12-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文政办发〔2015〕128号 有效性 有效

文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文成县2016年度松材线虫病预防与除治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5-12-08 00:00:00 浏览次数: 来源: 文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

各功能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单位:

《文成县2016年度松材线虫病预防与除治方案》已经县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文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2月7日

文成县2016年度松材线虫病预防与除治方案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uhrer)Nickle)又称松树萎焉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的流行病害。该病危害马尾松、黄山松、火炬松、湿地松、黑松等松属植物。松树受松材线虫病侵染后,树脂分泌减少,针叶红褐色萎焉,最后整株枯死。该病主要由松褐天牛传播扩散,它具有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是国际、国内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

一、基本情况

2009年我县首次发现疑似松材线虫病病株,我县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根据疫情发生情况,及时制定科学除治与防控方案,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展开除治工作。去年我县在大峃镇珊门村旗山及上房村(法院后半山)发现松材线虫病100多亩,计松枯死木200多株,其中旗山为上年老疫点。在2015年1月,全面完成各疫点山场松枯死木的清理工作,共处理松枯死木400多株,对松枯死木和枝桠材全部进行烧毁处理。4月,全面完成了松材线虫病除治复查工作。

根据2015年秋季普查,今年全县仍然在大峃镇发生疫情,发病山场位于大峃镇城关周边山场,涉及苔湖山、珊门、周村、屿根等村。到10月底,全县松材线虫病(枯死木)发生面积为3059亩,松枯死木1374株。与2014年相比,受灾面积和树木数量都有所增加。

二、防治目标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测预警;加大防控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创新防控机制,提高防治能力,以全面完成防控任务为中心,以有效阻击疫情扩散为重点,以截断传播扩散渠道为关键,以快速彻底除治为保障,逐步实现“控制、压缩、根除”疫情。确保我县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三、治理原则

1.坚持“属地管理、政府主导、部门尽责”的原则,全面落实松材线虫病防控目标责任制。

2.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实施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加快林分改造,不断提高松林抵御疫病的能力,实现疫情面积的有效压缩。

3.坚持依法防控、加强监管的原则,切实提高检疫执法水平和防范能力。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的原则,因害设防、综合治理,运用人工、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控成效。

四、防治策略

根据普查情况,对发病山场实行严格的检疫封锁,彻底清理枯死木,全面治理松褐天牛,压缩疫情范围。发病山场周边地区要做好松褐天牛防治,降低虫口密度,并进行检疫封锁等措施,实现疫情持续控制。

五、具体治理措施

(一)行政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将松材线虫病防控目标责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位;召开县松材线虫病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会议、加强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形成联防联控合力。协调乡镇、林场疫情联防联治,建立联防联治工作机制。

2、提升政策保障。加大防控经费投入,确保防控需要。将疫情防治与低产林改造、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林相改造等营造林工程项目相结合,简化防控需要的松林采伐审批手续;坚持除治资金与任务挂钩,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检查,确保做到专款专用,发挥最大效益。

3、严格检疫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的通知》(国发明电〔2002〕5号)规定,发生松材线虫病的乡镇、林场。疫木的采伐、调运、安全利用均在传播媒介昆虫非羽化期内进行。疫木采伐和除害处理期间指定人员实施全过程管理,实行专人看管,疫木由专人押送到指定的加工企业进行安全利用,杜绝疫木流失。加强松林资源的管理和管护,防止偷砍盗伐疫木。

4、加大执法力度。一是加大检疫执法力度。组织林政、公安、木检、森防等部门联合对辖区内生产、销售、加工、使用运输木材的单位和个人开展不定期检查,严禁木材加工企业和个人非法经营、加工和利用疫木。二是严格检疫封锁。发生区的松木及其制品不得擅自调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将松材线虫病发生区的松苗、松木、松材调出,防止疫情扩散。三是严格执行松木及其包装材料的准入许可制度。凡调入松原木、松锯材和用于承载、包装、铺垫、支撑、加固货物的松木包装材料的单位,调入前必须办理《植物检疫要求书》,实行检疫准入制度。

5、广泛宣传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性及防控的重要性,印发松材线虫病宣传图(册),加强对基层监测人员、护林员、森防员的培训,普及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和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全社会防控松材线虫病疫情的责任意识,营造有利于疫情防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防治措施

1、疫情监测。严格按照《国办》通知精神,全面开展松材线虫病秋(春)季普查,结合我县实际,充分发挥现有测报队伍的作用,明确护林员疫情监测责任,通过常规调查与专项普查相结合,专业调查与群众举报相结合,及时对枯死松树开展取样、鉴定,准确掌握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动态,提高疫情监测预警水平。

2、清理疫木。伐除发生区所有松树枯死木、衰弱木、风折木、火烧木、被压木等,并实行边采伐、边除害处理,彻底杀灭媒介昆虫松和天牛,防止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在采伐松树枯死木前,把枯死木周围的杂灌和杂草清除干净,便于枯死木的枯死侧枝和枝梗材的收集。松树砍伐的所有伐桩高度必须控制在离地面5cm以内,对所有枯死木伐桩喷药杀虫,然后用塑料袋包裹伐桩,用绳子捆扎,再用土覆盖。林地1cm以上枝条和枝桠清理干净并就地烧毁,树干、大枝条或就地烧毁或熏蒸处理,或将可利用部分进行安全利用。

3.松褐天牛防治。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杀灭松褐天牛就可切断疫情传播途径,达到防治的目的。因此,防治松褐天牛也是控制松材线虫病发生的主要措施。

(1)生物防治。一是利用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在传媒天牛幼虫幼龄期,按每公顷放蜂2万头标准,林间释放天敌肿腿蜂。在松褐天牛幼虫期,气温在25°C以上的晴天进行放蜂。放蜂时先把蜂管棉塞打开,管口倒插在松木枝植或先在树干上斜插1根大头针,再把管口倒插在大头针上,管底略高于管口的位置,以防雨水浸泡部分尚未离开蜂管的蜂。二是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在天牛种群数量较低的林分,每亩松林选择松树枯死木或有天牛危害的松树4株至5株,作为直接释放花斑花绒寄甲卵或成虫的受体,释放量为卵2000粒/株,或成虫10对/株。在天牛发生严重的林分(在每亩松林地受害死树15株以上)按每亩释放花斑花绒寄甲卵2万粒或成虫150对的释放量释放。

(2)物理防治。利用天牛对某种作学物质的趋性,通过设置诱捕器引诱捕杀是一种安全、有效控制天牛虫口密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松褐天牛羽化初期,在林中每隔50米设置一个天牛诱捕器,每2周更换一次诱芯,并将诱捕器中已死的天牛清理干净。

4.林相改造。在松褐天牛防治上,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松林改造,更新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因地制宜地栽植木荷、樟树、栎(栗)类、柏木等林木,或培育林下阔叶幼树,逐步形成混交林或其它树种纯林,同时采取抚育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林分抗虫抗病能力。对清理砍伐相对集中的地区要采取补植、封山育林等措施,改变林分结构,做好树种结构调整,形成复杂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强林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六、防控任务和资金预算

(一)防治任务

为实现防治目标,2016年我县的具体防治任务是:

1.对全县920176亩松林全面加强疫情监测,疫情普查监测率达100%,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开展检疫执法专项行动,防止疫情入侵扩散。

2.计划清理疫情发生区松枯死木1374株。

3.综合防治松褐天牛3000亩:

(1)生物防治:防治面积3000亩,利用肿腿蜂和花绒寄甲进行防治。

(2)诱杀:挂设诱捕器200个,防治面积3000亩。

(二)防治资金预算

2016年全县松材线虫病防控经费预算总额为82.5万元,具体各项防控经费预算如下:

1.监测经费20万元:全县松林920176亩,每月定期巡查一次,全年12次,春、秋季专项普查以及全面普查各1次,含在重点部位挂设诱捕器监测,平均监测费按每亩0.2元计,共需18.5万元。检测设备更新及试剂购置,每年需1.5万元。

2.清理枯死木经费36.5万元:调查松枯死木1374株,计划清理按1374×1.5(经验系数)=2061株计算,平均每株清除成本150元计算,预算需31万元;清理珊门村17小班及苔湖山村8小班火烧迹地15亩,预算需2.5万元;工程监理费用3万元。

3.媒介天牛防治费21万元:生物天敌防治3000亩,按每亩50元计算,预算15万元;挂设诱捕器200个,按每个300元计,预算6万元。

4.防控专项经费5万元:计划编制标语、宣传册,制作松材线虫病防治宣传片、宣传牌等预算3万元;举办1次50人以上防控技术培训,预算2万元。

七、组织方式及时间安排

1.调查监测,每月定期巡查一次,全年12次,春、秋季专项普查在3-4及9-10月,秋季普查进行。由各乡镇、林场负责组织实施,县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

2.清理枯死木安排在2015年12月-2016年3月底。由发生区乡镇、林场负责组织实施,县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

3.生物天敌防治安排在2016年4月,诱捕器布置从2016年5月份开始。由县林业局负责组织实施,发生区乡镇、林场协助配合。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政协办,县人武部,县法院、检察院,

各群众团体。

文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2月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