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成县产业平台“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 ||||||||||||||||||||||||||||||||||||||||||||||||||||||||||||||||||||||||||||||||||||||||||||||||||||||||||||||||||||||||||||||
|
||||||||||||||||||||||||||||||||||||||||||||||||||||||||||||||||||||||||||||||||||||||||||||||||||||||||||||||||||||||||||||||
为加快构筑我县生态产业体系,进一步推进我县生态经济发展,根据省、市加快产业平台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局起草了《文成县产业平台“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如有修改意见和建议,请于2016年10月15日前反馈至文成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工业科(联系人:富周青,电话:67832507,手机,13868699056(678016),邮箱:541265181@qq.com) 附件:《文成县产业平台“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文成县产业平台“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前 言
一、产业平台现状…………………………………………………2 (一)主要成绩…………………………………………………2 (二)突出问题…………………………………………………3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5 (一)指导思想………………………………………………5 (二)发展原则………………………………………………5 (三)主要目标………………………………………………6 三、平台产业定位与空间布局……………………………………7 (一)平台产业定位…………………………………………7 (二)各基地发展定位和空间范围…………………………7 四、平台各基地建设计划…………………………………………9 (一)产业平台整合计划……………………………………9 (二)各基地建设计划………………………………………10 (三)特色小镇培育计划……………………………………13 六、规划实施保障…………………………………………………14 (一)加强组织领导…………………………………………14 (二)明确职责范围…………………………………………14 (三)加大政策支持…………………………………………15 (四)健全考核机制…………………………………………15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国家将全面布局小康社会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加大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力度,这为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县文成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随着文成内外交通发展带来的区位改善,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基础设施改进,文成作为国家级生态保护县的工业后发地区,有望成为浙南转变传统产业增长方式先行区和新兴产业集聚的高地。我县要按照习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和现代农业,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和科学跨越的路子,确保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能够和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步。 根据省市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及我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现编制文成县产业平台“十三五”发展规划。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围绕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根据产业集聚、产镇联动等要求,引导我县分散工业集聚入园。目前有巨屿工业基地、文成县生态产业园、周壤工业小区、黄坦后备生态产业基地等四个工业基地,全县生态工业开始集聚发展。
图一、文成县生态工业分布图
(一)主要成绩 1、产业平台的发展促进工业性投资的增长 “十二五”期间,随着巨屿工业基地、文成县生态产业园、周壤工业小区、黄坦后备生态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完成工业性投入近22亿元,年均4.2亿元,占全社会年投资额的8.6%,比未建设相关工业园区前,年度增加工业性投资2亿元左右,有利促进了工业性投资的增长。 2、产业平台的发展促进县域人员就业 文成县是传统劳动力输出地,其中85%以上的劳动力输出,虽然我县商贸服务业创造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但未就业人数也在四位数以上。随着巨屿工业基地、文成县生态产业园、周壤工业小区等园区的开发建设,我县一些农闲人员和中低级别的技术人员选择了在本地就业,年安排本地劳动力就业0.3万人,有利促进了县域人员就业。 3、产业平台的发展促进城乡集聚 我县工业平台发展良好的属地乡镇有巨屿镇和百丈漈镇,并且这两个乡镇都是后建制镇。城镇发展起步晚。随着巨屿工业基地、文成县生态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城镇集聚效应逐步体现,截至2015年底,其城镇发展、人口集聚的成效都优于西坑畲族镇、黄坦镇、峃口镇等传统乡镇。 (二)突出问题 经过“十二五”的发展,我县工业平台建设有了一定规模,也为下一步工业经济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工业平台发展不规范的实际,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台发展缺少统一有力的管理 我县的工业平台都是由乡镇自主开发、自主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对企业服务力度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随着近年乡镇考核压力的加重,乡镇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抓房地产等短平快的项目,以及抓平安综治、安全生产等一票否决的事项。对工业招商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其导致园区开发提升进度缓慢,未能有效发挥工业平台的价值。全县277家工业企业,有204家仍在园区之外,工业发展“低小散”现象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工业的发展和转型提升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2、平台开发缺少相应的要素保障 文成县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工业用地指标十分有限,“十二五”期间,文成县生态产业园出让456亩工业用地,招商入驻企业35家,年均工业招商用地91.2亩,由于工业用地指标不足拒绝了60多家企业入驻;黄坦后备生态产业基地自立项以来,其2993亩的规划建设面积目前只有55亩的土地指标已报批,保障用于一期道路的开发建设。文成县生态产业园5000万元开发资金已经全部投入,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因资金问题停滞;黄坦后备生态产业基地也因为贷款无法获批,资金不足导致进度十分缓慢。正因为缺少足够的要素保障,我县工业平台的开发建设无法加快推进。 3、平台发展缺少有力的政策支持 文成作为一个区位、交通劣势较为明显的地区,工业招商引资的难度本来就比较大,如果没有横向优势较为明显的扶工惠企政策支撑,工业发展的困局势必无法突破。但由于思想解放不到位,干部创新意识和勇气不足,文成县的政策习惯于跟着温州及周边县(市、区)走,没有形成自己的政策优势,难以招引到科技含量高、单位能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企业,导致文成的工业发展速度和质量一直处于滞后的位置。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文成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边界明晰、主体落实、体制到位、主业突出”的要求,以打造“创新型、高产型、生态型、融合型、服务型”产业集聚平台为目标,以高效生态工业为发展方向,利用五年时间,适度拓展工业发展空间,积极引进新兴产业,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工业投入、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亩产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平台布局、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走出一条符合文成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发展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时就一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的五年文成工业发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和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生态旅游县建设工作中心,适度发展绿色、低碳和循环工业,在节能环保中实现工业经济增长,促进环境、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的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城乡统筹原则。文成是典型的山区生态县,可开发利用土地少,农保率过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十三五”工业发展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原则,优化县域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乡土地利用效率。集约化地规划现有生态工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利用工业基地和园区建设推动文成新型城镇化的合理布局,带动周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改善。有效集中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资源,实现工业发展、城镇建设和要素集聚的良好结合,实现我县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鼓励创新原则。国家正在全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氛围,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文成作为工业基础极度薄弱的贫困县,一定要以温州市提出的“赶超发展、再创辉煌”为主题,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引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落户文成。 (三)主要目标 ——平台结构层次更加合理。整合现有产业平台,将“文成县生态产业园、巨屿工业园区、黄坦低丘缓坡生态产业基地、周壤工业园区”分别更名为“百丈漈生态产业基地、巨屿工业基地、黄坦生态产业基地、周壤工业基地”,4个基地以百丈漈生态产业基地为核心统一整合为“文成县生态产业园”。产业平台发展定位清晰,服务管理有力,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鲜明,形成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的互补格局。 ——平台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到2020年,全县生态工业产业平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度与投资强度不断提高。 ——产城融合发展加速推进。生态工业产业平台建立流畅高效的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平台围绕主导产业创建1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生态工业示范区。
三、平台产业定位与空间布局 (一)平台产业定位 按照“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集群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各产业平台的发展定位,引导工业企业(项目)向对应的产业集聚平台迁移。文成县生态产业园总的定位为省级产业平台、生态工业示范园、小微创业园,培育发展生态工业新业态,打造县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重点培育发展生态工业、旅游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 (二)各基地发展定位和空间范围 1、百丈漈生态产业基地——文成县生态工业发展核心区,以旅游产品和工艺品加工为主导的绿色产业基地 由于受水源保护地和生态旅游县建设政策的限制,该基地将以发展绿色无污染、劳动力密集、与旅游产业相配套的旅游产品和工艺品加工业为主,以促进新的人口集聚与文成旅游主业的发展。 该基地位于百丈漈镇,距县城13公里,四至为:东——外大会、南——米斗山、西——西坑镇旁边垟村、北——天顶湖水库,规划面积3.12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面积约0.6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49家,其中汽摩配行业企业24家,2015年度实现产值6.4亿元,上缴入库税金0.12亿元,现阶段主导产业为汽摩配、农产品加工业。 2、巨屿工业基地——文成县新型建材特色产业基地 受水源保护地政策限制,该基地将不再增加新的工业用地,转而实施加快推进传统建筑材料、阀门铸造、金属压延等传统产业的淘汰或转型升级,并积极引进装配式建材等无污染绿色企业,形成新的特色产业集聚。 该基地位于巨屿镇,距县城20公里,四至为:东——文泰公路、南——文泰公路、西——桥头坑、北——飞云江大道,规划面积0.54平方公里。园区基本上开发完毕,该园区入园企业21家,其中建材行业企业11家。2015年度实现产值6.61亿元,上缴入库税金0.24亿元,现阶段园区主导产业是水泥建材制品、金属冶炼与压延、机械制造。 3、周壤工业基地——逐步转移退出的工业基地 该基地不再安排新的工业用地,加快推进基地“退二进三”,逐步转换功能直至撤销工业基地。 该基地位于周壤镇,距县城8公里,四至为:东——山、南——山、西——文青公路、北——文青公路。面积0.12平方公里,园区基本开发完毕,入园企业4家,正常生产企业1家,2015年度实现产值1.27亿元,上缴入库税金0.02亿元,现阶段主导产业为化工。 4、黄坦生态产业基地——文成县绿色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基地 为促进文成生态农业的发展,该基地将争取引进绿色农产品加工大企业,并整合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积极培育发展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努力形成新的特色产业集聚。 该基地位于黄坦镇,距县城13公里,项目用地涉及前巷村、共宅村、周岙村、济下村、依仁村和沙垟等六个村,四至为:东——周岙村、南——济下村、西——前巷村、北——共宅村,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该园区已完成前期项目审批和政策处理工作。 四个工业基地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
四、平台建设计划 (一)产业平台整合计划 根据“一个产业平台、一个管理主体、一套班子队伍”的要求,整合园区管理机构,2016年完成组建“四园合一”的文成县生态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作为统一领导和管理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和全县工业发展工作的县政府派出机构,全面负责平台的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准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行政审批、统计督考等开发建设和统筹发展工作。同时,理顺管委会与属地政府管理关系,管委会主要承担平台产业发展职能,征地拆迁等政策处理工作由属地政府承接,形成责、权、利相匹配的体制机制。 (二)平台各基地建设计划 1、百丈漈生态产业基地(核心基地) ——2016年。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污水管网、水、电),重点加快公共服务中心大楼主体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污水管网、水、电),盘活闲置土地50多亩,盘活闲置厂房15000多平方米,推进往年供地未开工项目开工,争取竣工投产企业3家以上。实施《文成县铸造行业整改提升方案》,对县域7家铸造企业实施技改提升,达到清洁生产要求。实现园区工业产值和税金同比增长6.5%以上。 ——2017年。公共服务中心大楼建成并对外开展服务,盘活闲置土地50多亩,盘活闲置厂房10000多平方米,视情推进米斗山政策处理和土地平整。结合航空飞行、自行车赛、滑雪(滑草)、漂流、户外攀登等体育赛事和活动的兴起,引进5家以上大型体育文化用品制造企业入驻园区,发展体育文化用品加工业;结合文成刘基文化、华侨文化、畲乡文化事业的发展,深入挖掘本土旅游文化产品,培育2家以上本土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发展工艺品加工业。全年实现园区工业产值和税金同比增长6.5%以上。开始实施工业园区配套人才大楼项目,完成项目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2018年。完成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和道路建设,争取继续引进5家以上体育文化用品制造企业入驻园区,培育2家以上本土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更新现有汽摩配企业的生产工艺,推进“机器换人”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之符合环保与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实现产值和税金同比增长6.5%以上。完成工业园区人才大楼征地政策处理,并开始动工建设。 ——2019年。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周边文化、娱乐、旅游项目设施,争取园区人才大楼项目竣工投用。加大招商引资,争取形成大型体育文化用品生产企业10家以上,本土工艺品生产企业5家以上的规模,原有汽摩配等行业完成提升整治,园区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实现产值和税金同比增长8%以上。加快对产能过剩、资不抵债企业或安全、环保不符要求并整改无望企业的淘汰处置,使之逐步退出园区。 ——2020年。完成现有400亩工业用地的开发建设,园区空间进一步拓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进一步发展,建成旅游产品和工艺品加工业为主,其余生态工业为辅的文成县生态工业核心基地,新带动周边乡镇人口就业5000人以上,形成新的人口集聚。 2、巨屿工业基地 加快现有产业整改提升,加强招商引资提高土地利用率,2016年重点盘活闲置土地20多亩,加快南申铜业、浙南管桩等企业司法处置,引导宏伟钢业实行转产;2017年度盘活闲置厂房5000多平方米,积极引导现有企业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引进大型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企业进入园区,发展环保节能的绿色建材产业;2018年度对部分高耗能行业实行产能置换,引导企业转型转产,发展壮大绿色建材产业;至2020年完成基地提升改造,重点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制造业,生产新型绿色环保节能建材,建成我县特色的绿色建材基地。 3、周壤工业园区 推进基地“退二进三”,引导工业企业逐步退出,2016年重点加快威大、九龄久等企业的司法处置力度;2017年出台企业搬迁政策,引导现有企业迁移;2020年前完成搬迁转移,区块转型发展,撤销工业基地。 4、黄坦生态产业基地 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尽快完成项目前期工作,2016年重点完成部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及一期土地的平整;2017年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有计划开展招商工作,计划出让工业用地50亩,引导园区外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搬入基地;2018年度基本完成A区块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出让工业用地100亩,努力使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到10家以上,为县域居民提供就业平台;2020年完成生态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产业集聚。 (三)特色小镇培育计划 1、加强规划引领。加强百丈漈镇的规划引领,按照旅游业和生态工业的发展要求重新规划辖区的“十三五”发展蓝图,为特色小镇创建预留空间,规划中包括部分旅游地产项目及园区人才大楼,为人口集聚及人才招引提供支撑和保障。该规划方案须于2016年12月之前完成。 2、完善基础设施。根据百丈漈镇“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结合旅游业发展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至2020年,实现镇区内道路、照明、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备,教育文化卫生等民生设施齐全,居民小区等人居环境和谐有序,为特色小镇创建打下良好基础。 3、加快工业发展。至2020年,争取百丈漈生态产业基地的工业企业由目前的43家发展至70家以上,形成以旅游产品加工为主,可以带动5000人以上就业的产业规模,为特色小镇人口集聚提供保障。发展电子商务,将旅游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培育销售当地旅游产品与其他工业产品的电商龙头企业。 4、发展旅游产业。结合文成县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天湖旅游度假区建设,发展旅游地产,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引导居民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旅游产品销售等与旅游配套的产业,进一步推动和繁荣当地的二、三产业发展。 5、加强人口集聚。结合生态工业和旅游业发展,吸引周边乡镇居民和外来人员务工就业,努力争取建成区人口由现在的1.3万增加到2万,形成人口集聚规模。努力争取于2020年前成功创建生态旅游和生态工业互生发展的特色小镇。
五、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推进产业平台发展工作,成立由县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县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工业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生态产业园管委会、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县环保局以及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文成县产业平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全县产业平台发展的组织协调、督查推进等工作;县发改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县生态产业园管委会、县经信局、县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兼办公室副主任。 (二)明确工作职责。县发改局负责县域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县经信局负责编制全县工业发展及平台提升“十三五”发展规划,负责工业行业发展指导;县生态产业园区管委会具体负责实施产业平台提升发展工作,全面负责平台的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准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行政审批、统计督考等开发建设和统筹发展工作;百丈漈镇、巨屿镇、黄坦镇、周壤镇要做好辖区内工业区块的土地政策处理等工作,协助生态园区管委会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三)加大政策支持。县财政要加大对产业平台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先保障平台基础工程的资金需求,重点支持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科技研发平台等领域建设;充分发挥县产业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对平台高新企业(项目)、重点产业项目、科技孵化项目、创业创新项目等的投融资支持。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招引工作,制定“十三五”招才引智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对具有高级职称和特殊技能的人才,要给予资助和奖励,努力留住人才。 (四)健全考核机制。把深化产业平台发展作为“十三五”期间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纳入对乡镇、机关的年度考核内容。县产业平台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制定平台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办法并组织考核。县统计局牵头形成一套能反映平台发展状况、满足管理需求的统计监测体系,并确定产业平台各相关指标的2015年基数。 附:规划控制期2016-2020 文成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与工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表 附件
|
||||||||||||||||||||||||||||||||||||||||||||||||||||||||||||||||||||||||||||||||||||||||||||||||||||||||||||||||||||||||||||||
为加快构筑我县生态产业体系,进一步推进我县生态经济发展,根据省、市加快产业平台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局起草了《文成县产业平台“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如有修改意见和建议,请于2016年10月15日前反馈至文成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工业科(联系人:富周青,电话:67832507,手机,13868699056(678016),邮箱:541265181@qq.com) 附件:《文成县产业平台“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文成县产业平台“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前 言
一、产业平台现状…………………………………………………2 (一)主要成绩…………………………………………………2 (二)突出问题…………………………………………………3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5 (一)指导思想………………………………………………5 (二)发展原则………………………………………………5 (三)主要目标………………………………………………6 三、平台产业定位与空间布局……………………………………7 (一)平台产业定位…………………………………………7 (二)各基地发展定位和空间范围…………………………7 四、平台各基地建设计划…………………………………………9 (一)产业平台整合计划……………………………………9 (二)各基地建设计划………………………………………10 (三)特色小镇培育计划……………………………………13 六、规划实施保障…………………………………………………14 (一)加强组织领导…………………………………………14 (二)明确职责范围…………………………………………14 (三)加大政策支持…………………………………………15 (四)健全考核机制…………………………………………15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国家将全面布局小康社会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加大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力度,这为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县文成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随着文成内外交通发展带来的区位改善,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基础设施改进,文成作为国家级生态保护县的工业后发地区,有望成为浙南转变传统产业增长方式先行区和新兴产业集聚的高地。我县要按照习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和现代农业,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和科学跨越的路子,确保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能够和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步。 根据省市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及我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现编制文成县产业平台“十三五”发展规划。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围绕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根据产业集聚、产镇联动等要求,引导我县分散工业集聚入园。目前有巨屿工业基地、文成县生态产业园、周壤工业小区、黄坦后备生态产业基地等四个工业基地,全县生态工业开始集聚发展。
图一、文成县生态工业分布图
(一)主要成绩 1、产业平台的发展促进工业性投资的增长 “十二五”期间,随着巨屿工业基地、文成县生态产业园、周壤工业小区、黄坦后备生态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完成工业性投入近22亿元,年均4.2亿元,占全社会年投资额的8.6%,比未建设相关工业园区前,年度增加工业性投资2亿元左右,有利促进了工业性投资的增长。 2、产业平台的发展促进县域人员就业 文成县是传统劳动力输出地,其中85%以上的劳动力输出,虽然我县商贸服务业创造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但未就业人数也在四位数以上。随着巨屿工业基地、文成县生态产业园、周壤工业小区等园区的开发建设,我县一些农闲人员和中低级别的技术人员选择了在本地就业,年安排本地劳动力就业0.3万人,有利促进了县域人员就业。 3、产业平台的发展促进城乡集聚 我县工业平台发展良好的属地乡镇有巨屿镇和百丈漈镇,并且这两个乡镇都是后建制镇。城镇发展起步晚。随着巨屿工业基地、文成县生态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城镇集聚效应逐步体现,截至2015年底,其城镇发展、人口集聚的成效都优于西坑畲族镇、黄坦镇、峃口镇等传统乡镇。 (二)突出问题 经过“十二五”的发展,我县工业平台建设有了一定规模,也为下一步工业经济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工业平台发展不规范的实际,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台发展缺少统一有力的管理 我县的工业平台都是由乡镇自主开发、自主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对企业服务力度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随着近年乡镇考核压力的加重,乡镇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抓房地产等短平快的项目,以及抓平安综治、安全生产等一票否决的事项。对工业招商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其导致园区开发提升进度缓慢,未能有效发挥工业平台的价值。全县277家工业企业,有204家仍在园区之外,工业发展“低小散”现象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工业的发展和转型提升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2、平台开发缺少相应的要素保障 文成县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工业用地指标十分有限,“十二五”期间,文成县生态产业园出让456亩工业用地,招商入驻企业35家,年均工业招商用地91.2亩,由于工业用地指标不足拒绝了60多家企业入驻;黄坦后备生态产业基地自立项以来,其2993亩的规划建设面积目前只有55亩的土地指标已报批,保障用于一期道路的开发建设。文成县生态产业园5000万元开发资金已经全部投入,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因资金问题停滞;黄坦后备生态产业基地也因为贷款无法获批,资金不足导致进度十分缓慢。正因为缺少足够的要素保障,我县工业平台的开发建设无法加快推进。 3、平台发展缺少有力的政策支持 文成作为一个区位、交通劣势较为明显的地区,工业招商引资的难度本来就比较大,如果没有横向优势较为明显的扶工惠企政策支撑,工业发展的困局势必无法突破。但由于思想解放不到位,干部创新意识和勇气不足,文成县的政策习惯于跟着温州及周边县(市、区)走,没有形成自己的政策优势,难以招引到科技含量高、单位能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企业,导致文成的工业发展速度和质量一直处于滞后的位置。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文成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边界明晰、主体落实、体制到位、主业突出”的要求,以打造“创新型、高产型、生态型、融合型、服务型”产业集聚平台为目标,以高效生态工业为发展方向,利用五年时间,适度拓展工业发展空间,积极引进新兴产业,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工业投入、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亩产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平台布局、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走出一条符合文成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发展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时就一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的五年文成工业发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和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生态旅游县建设工作中心,适度发展绿色、低碳和循环工业,在节能环保中实现工业经济增长,促进环境、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的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城乡统筹原则。文成是典型的山区生态县,可开发利用土地少,农保率过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十三五”工业发展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原则,优化县域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乡土地利用效率。集约化地规划现有生态工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利用工业基地和园区建设推动文成新型城镇化的合理布局,带动周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改善。有效集中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资源,实现工业发展、城镇建设和要素集聚的良好结合,实现我县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鼓励创新原则。国家正在全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氛围,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文成作为工业基础极度薄弱的贫困县,一定要以温州市提出的“赶超发展、再创辉煌”为主题,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引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落户文成。 (三)主要目标 ——平台结构层次更加合理。整合现有产业平台,将“文成县生态产业园、巨屿工业园区、黄坦低丘缓坡生态产业基地、周壤工业园区”分别更名为“百丈漈生态产业基地、巨屿工业基地、黄坦生态产业基地、周壤工业基地”,4个基地以百丈漈生态产业基地为核心统一整合为“文成县生态产业园”。产业平台发展定位清晰,服务管理有力,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鲜明,形成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的互补格局。 ——平台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到2020年,全县生态工业产业平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度与投资强度不断提高。 ——产城融合发展加速推进。生态工业产业平台建立流畅高效的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平台围绕主导产业创建1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生态工业示范区。
三、平台产业定位与空间布局 (一)平台产业定位 按照“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集群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各产业平台的发展定位,引导工业企业(项目)向对应的产业集聚平台迁移。文成县生态产业园总的定位为省级产业平台、生态工业示范园、小微创业园,培育发展生态工业新业态,打造县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重点培育发展生态工业、旅游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 (二)各基地发展定位和空间范围 1、百丈漈生态产业基地——文成县生态工业发展核心区,以旅游产品和工艺品加工为主导的绿色产业基地 由于受水源保护地和生态旅游县建设政策的限制,该基地将以发展绿色无污染、劳动力密集、与旅游产业相配套的旅游产品和工艺品加工业为主,以促进新的人口集聚与文成旅游主业的发展。 该基地位于百丈漈镇,距县城13公里,四至为:东——外大会、南——米斗山、西——西坑镇旁边垟村、北——天顶湖水库,规划面积3.12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面积约0.6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49家,其中汽摩配行业企业24家,2015年度实现产值6.4亿元,上缴入库税金0.12亿元,现阶段主导产业为汽摩配、农产品加工业。 2、巨屿工业基地——文成县新型建材特色产业基地 受水源保护地政策限制,该基地将不再增加新的工业用地,转而实施加快推进传统建筑材料、阀门铸造、金属压延等传统产业的淘汰或转型升级,并积极引进装配式建材等无污染绿色企业,形成新的特色产业集聚。 该基地位于巨屿镇,距县城20公里,四至为:东——文泰公路、南——文泰公路、西——桥头坑、北——飞云江大道,规划面积0.54平方公里。园区基本上开发完毕,该园区入园企业21家,其中建材行业企业11家。2015年度实现产值6.61亿元,上缴入库税金0.24亿元,现阶段园区主导产业是水泥建材制品、金属冶炼与压延、机械制造。 3、周壤工业基地——逐步转移退出的工业基地 该基地不再安排新的工业用地,加快推进基地“退二进三”,逐步转换功能直至撤销工业基地。 该基地位于周壤镇,距县城8公里,四至为:东——山、南——山、西——文青公路、北——文青公路。面积0.12平方公里,园区基本开发完毕,入园企业4家,正常生产企业1家,2015年度实现产值1.27亿元,上缴入库税金0.02亿元,现阶段主导产业为化工。 4、黄坦生态产业基地——文成县绿色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基地 为促进文成生态农业的发展,该基地将争取引进绿色农产品加工大企业,并整合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积极培育发展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努力形成新的特色产业集聚。 该基地位于黄坦镇,距县城13公里,项目用地涉及前巷村、共宅村、周岙村、济下村、依仁村和沙垟等六个村,四至为:东——周岙村、南——济下村、西——前巷村、北——共宅村,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该园区已完成前期项目审批和政策处理工作。 四个工业基地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
四、平台建设计划 (一)产业平台整合计划 根据“一个产业平台、一个管理主体、一套班子队伍”的要求,整合园区管理机构,2016年完成组建“四园合一”的文成县生态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作为统一领导和管理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和全县工业发展工作的县政府派出机构,全面负责平台的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准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行政审批、统计督考等开发建设和统筹发展工作。同时,理顺管委会与属地政府管理关系,管委会主要承担平台产业发展职能,征地拆迁等政策处理工作由属地政府承接,形成责、权、利相匹配的体制机制。 (二)平台各基地建设计划 1、百丈漈生态产业基地(核心基地) ——2016年。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污水管网、水、电),重点加快公共服务中心大楼主体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污水管网、水、电),盘活闲置土地50多亩,盘活闲置厂房15000多平方米,推进往年供地未开工项目开工,争取竣工投产企业3家以上。实施《文成县铸造行业整改提升方案》,对县域7家铸造企业实施技改提升,达到清洁生产要求。实现园区工业产值和税金同比增长6.5%以上。 ——2017年。公共服务中心大楼建成并对外开展服务,盘活闲置土地50多亩,盘活闲置厂房10000多平方米,视情推进米斗山政策处理和土地平整。结合航空飞行、自行车赛、滑雪(滑草)、漂流、户外攀登等体育赛事和活动的兴起,引进5家以上大型体育文化用品制造企业入驻园区,发展体育文化用品加工业;结合文成刘基文化、华侨文化、畲乡文化事业的发展,深入挖掘本土旅游文化产品,培育2家以上本土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发展工艺品加工业。全年实现园区工业产值和税金同比增长6.5%以上。开始实施工业园区配套人才大楼项目,完成项目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2018年。完成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和道路建设,争取继续引进5家以上体育文化用品制造企业入驻园区,培育2家以上本土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更新现有汽摩配企业的生产工艺,推进“机器换人”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之符合环保与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实现产值和税金同比增长6.5%以上。完成工业园区人才大楼征地政策处理,并开始动工建设。 ——2019年。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周边文化、娱乐、旅游项目设施,争取园区人才大楼项目竣工投用。加大招商引资,争取形成大型体育文化用品生产企业10家以上,本土工艺品生产企业5家以上的规模,原有汽摩配等行业完成提升整治,园区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实现产值和税金同比增长8%以上。加快对产能过剩、资不抵债企业或安全、环保不符要求并整改无望企业的淘汰处置,使之逐步退出园区。 ——2020年。完成现有400亩工业用地的开发建设,园区空间进一步拓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进一步发展,建成旅游产品和工艺品加工业为主,其余生态工业为辅的文成县生态工业核心基地,新带动周边乡镇人口就业5000人以上,形成新的人口集聚。 2、巨屿工业基地 加快现有产业整改提升,加强招商引资提高土地利用率,2016年重点盘活闲置土地20多亩,加快南申铜业、浙南管桩等企业司法处置,引导宏伟钢业实行转产;2017年度盘活闲置厂房5000多平方米,积极引导现有企业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引进大型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企业进入园区,发展环保节能的绿色建材产业;2018年度对部分高耗能行业实行产能置换,引导企业转型转产,发展壮大绿色建材产业;至2020年完成基地提升改造,重点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制造业,生产新型绿色环保节能建材,建成我县特色的绿色建材基地。 3、周壤工业园区 推进基地“退二进三”,引导工业企业逐步退出,2016年重点加快威大、九龄久等企业的司法处置力度;2017年出台企业搬迁政策,引导现有企业迁移;2020年前完成搬迁转移,区块转型发展,撤销工业基地。 4、黄坦生态产业基地 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尽快完成项目前期工作,2016年重点完成部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及一期土地的平整;2017年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有计划开展招商工作,计划出让工业用地50亩,引导园区外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搬入基地;2018年度基本完成A区块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出让工业用地100亩,努力使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到10家以上,为县域居民提供就业平台;2020年完成生态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产业集聚。 (三)特色小镇培育计划 1、加强规划引领。加强百丈漈镇的规划引领,按照旅游业和生态工业的发展要求重新规划辖区的“十三五”发展蓝图,为特色小镇创建预留空间,规划中包括部分旅游地产项目及园区人才大楼,为人口集聚及人才招引提供支撑和保障。该规划方案须于2016年12月之前完成。 2、完善基础设施。根据百丈漈镇“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结合旅游业发展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至2020年,实现镇区内道路、照明、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备,教育文化卫生等民生设施齐全,居民小区等人居环境和谐有序,为特色小镇创建打下良好基础。 3、加快工业发展。至2020年,争取百丈漈生态产业基地的工业企业由目前的43家发展至70家以上,形成以旅游产品加工为主,可以带动5000人以上就业的产业规模,为特色小镇人口集聚提供保障。发展电子商务,将旅游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培育销售当地旅游产品与其他工业产品的电商龙头企业。 4、发展旅游产业。结合文成县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天湖旅游度假区建设,发展旅游地产,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引导居民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旅游产品销售等与旅游配套的产业,进一步推动和繁荣当地的二、三产业发展。 5、加强人口集聚。结合生态工业和旅游业发展,吸引周边乡镇居民和外来人员务工就业,努力争取建成区人口由现在的1.3万增加到2万,形成人口集聚规模。努力争取于2020年前成功创建生态旅游和生态工业互生发展的特色小镇。
五、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推进产业平台发展工作,成立由县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县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工业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生态产业园管委会、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县环保局以及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文成县产业平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全县产业平台发展的组织协调、督查推进等工作;县发改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县生态产业园管委会、县经信局、县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兼办公室副主任。 (二)明确工作职责。县发改局负责县域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县经信局负责编制全县工业发展及平台提升“十三五”发展规划,负责工业行业发展指导;县生态产业园区管委会具体负责实施产业平台提升发展工作,全面负责平台的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准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行政审批、统计督考等开发建设和统筹发展工作;百丈漈镇、巨屿镇、黄坦镇、周壤镇要做好辖区内工业区块的土地政策处理等工作,协助生态园区管委会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三)加大政策支持。县财政要加大对产业平台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先保障平台基础工程的资金需求,重点支持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科技研发平台等领域建设;充分发挥县产业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对平台高新企业(项目)、重点产业项目、科技孵化项目、创业创新项目等的投融资支持。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招引工作,制定“十三五”招才引智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对具有高级职称和特殊技能的人才,要给予资助和奖励,努力留住人才。 (四)健全考核机制。把深化产业平台发展作为“十三五”期间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纳入对乡镇、机关的年度考核内容。县产业平台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制定平台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办法并组织考核。县统计局牵头形成一套能反映平台发展状况、满足管理需求的统计监测体系,并确定产业平台各相关指标的2015年基数。 附:规划控制期2016-2020 文成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与工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表 附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