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通知公告
关于征求《中共文成县委 文成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三稿)》意见的函
发布日期:2019-01-03 10:52:53 来源:文成县 浏览量: 字体:[ ]

文成县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文质量强县办20191

 

 

关于征求《中共文成县委 文成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全省质量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文成县高质量发展,在前期调研征求各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特起草了《中共文成县委 文成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三稿)》,请各单位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并于 1月16日下午500前,以书面形式(加盖单位公章)反馈至县质量强县办(联系人:陈丽平,电话:67892017、681258,传真:67892017;邮箱:2412713957@qq.com)。

附件1:征求意见反馈

附件2:中共文成县委 文成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文成县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1月3

附件1:

征求意见反馈

填报单位(盖章)


反馈意见:

主要领导签字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注:《反馈意见》栏,若无修改意见,请填写“同意”;若有修改意见,请逐条罗列。

 

附件2:

中共文成县委  文成县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三稿

各乡(镇)委、人民政府,县直属各单位:

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文成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浙委发〔201827号)和《中共温州市委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温委发〔201855号)精神,结合文成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及各全会精神,以“八八战略”为指引,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根本目的、坚持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创新质量工作体制机制,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全力推进“三强一制造”(即标准强县、质量强县、品牌强县和“浙江制造”)建设,持续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文成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三美文成”提供坚实质量基础。

(二)总体目标2019年,全面完成《浙江省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涉及的目标任务,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优势不断巩固加强,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新一轮质量提升行动。到2022年,质量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显著增强,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升,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成发展的质量新优势加速构建,百姓“质量获得感”明显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三)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质量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合格率、服务质量满意度稳步提升,区域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竞争力显著增强2022年,培育政府质量奖企业3家以上,制定实施“浙江制造”标准4个以上,培育“品字标”企业5家以上,打造区域公共品牌1个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6%,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10%以上,新增“瓯江杯”等市优质工程奖3项以上,力争“钱江杯”等省优质工程奖1项以上;新增或提升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4个;全县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达到85以上。(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委农办(农业局)、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风景旅游管委会、县发改局)

  ——增加农产品、食品药品优质供给。推进“标准化+乡村振兴”行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良好农业规范,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规范农药、化肥、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使用,培育发展生态优质农产品。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推动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加快提升营养健康标准水平。实施药品、医疗器械供给监管,全面提升药物质量水平。(责任单位:县委农办(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市监局)

——促进消费品和装备制造提质升级。推动消费品生产企业发展个性定制、规模定制、高端定制,推动产品供给向“产品+服务”转变,支撑民众消费升级需求。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提高关键领域核心竞争力,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应用,发展智能制造,提升自动化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监局)

——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构建优质、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建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成品住宅。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推行工程质量担保和保险制度,完善工程质量追偿机制。以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工程质量均衡发展。稳妥推进工程总承包,创新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实施优质优价工程,持续开展工程创优活动,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鲁班奖、大禹奖、钱江杯、瓯江杯优质工程评选,促进工程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

——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动能,大力扶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其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其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新零售、研发设计、共享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信息化,发展壮大软件行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深化各类服务业改革试点,打造“文成服务”样板。(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有关部门)

(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价值链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质量效益特征更加明显,以技术、技能、知识等为要素的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形成一批质量效益一流的产业集群。到2022年,打造超10亿产业集群1个,打造无人车间示范点1个,新增省级首台套1台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市级技术(研发)中心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1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50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建成1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亩均增加值,分别达到10万元/亩、15万元/·年、100万元/亩。(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监局)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围绕汽摩配、泵阀、金属压延、建筑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智能化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打好“四换三名”“三强一制造”等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联动推进“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和“大数据+”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整合应用,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温州行动,着力建设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企业生产集群。(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监局)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质量提升。以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为重点,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激发质量创新活力,着力培育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水平。推进企业集群发展,依托产业集聚平台,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集聚化发展。立足现有产业优势,推进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向下延伸,全力建设国际一流水平高精密度钢管生产线,有效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监局)

 (五)提升区域发展质量。主动融入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树立全域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城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全县居民共享更好的生活品质。到2022年,文成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区域特色资源、环境容量和产业基础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产业梯度转移和质量升级同步推进,区域经济呈现互联互通和差异化发展格局,涌现一批特色小镇和区域质量品牌。(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县风景旅游管委会、县市监局)

  ——打造乡村振兴文成样板。围绕“一心三区二轴一圈”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共创共建共享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天湖闲情等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实现全域、均衡的“乡村振兴”目标,不断提升文成县域经济发展质量,使文成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温州最美大花园。启动乡村振兴国家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打造乡村振兴文成样板。(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风景旅游管委会、县市监局)

——打造温州西部交通枢纽。把交通建设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融入温州大都市建设的先行工程,以“建成高速、加密路网、开辟通航、纳入高铁”为抓手,突出抓好县域高速公路建设,新增高速公路70公里;改造提升县域内部交通,加密县城至中心镇、重点景区骨干路网,超前谋划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构筑县域“十”字型交通骨干,打造“县域半小时交通圈”,融入全市“一小时交通圈”,实现对外交通快速化、对内交通便捷化。(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开辟“绿富美”新境界。2022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持续下降,稳定达到2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以上,地表水县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委农办(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市监局)

——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坚决打赢劣V类水剿灭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和重污染行业整治歼灭战,执行严格的环境标准体系,统筹治水、治气、治土、治废,巩固发展“五水共治”成果,注重全县域污染治理,坚持城乡共治,加快建设“大花园”,推动美丽乡村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前列。完善生态环保补偿机制,全面强化环境风险管控,提升环境污染和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控预警及应急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委农办(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市监局)

——做好“两山”转化的文章,构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发展的大通道,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工程,持续推进经济生态化、乡村景区化、全域旅游化,提升生态养生、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等产业带的发展水平,促进文成绿色崛起。加强区域统筹,积极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方案,大力推进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提升区域整体发展品质。(责任单位:县委农办(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风景旅游管委会)

三、主要举措

 (七)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带动质量提升。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深入对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全省“四大”建设等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统筹推进与周边地县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巩固提升境外经贸合作。大力推广“互联网+外贸”发展,做大做强跨境电商企业,引导企业入驻,发展多元化跨境电商业务,形成线上线下全方位开放格局。推动国际标准化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参与“品字标”标准制定,瞄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围绕我县重点优势产业,实施标准培育清单,参与制定实施国际先进标准。鼓励企业或行业积极应对国外贸易壁垒,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倒逼企业按照更高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监局)

(八)以全面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温州大学、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等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断深化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企业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创新创业平台功能提升和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把新动能产业打造成为质量提升的领跑者,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汽摩配、通用机械、泵阀等传统制造业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标准化试点示范。(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市监局)

    (九)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助力质量提升。坚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摆在突出战略位置,推进内涵再丰富、外延再拓展、质量再提升,全面实现标准化全覆盖,全面做优“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主入口,全面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便民服务“一证办、移动办”,确保实现行政权力事项全覆盖,网上办理、“零上门”办结事项比重大幅提升,信息孤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等重点难点问题全面突破。扩大海外代办服务点,打造“最多跑一次”海外升级版。(责任单位:县编办、县各有关部门)

(十)以企业为主体落实质量提升。引导企业走质量强企之路,发挥政府质量奖等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广泛开展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等活动,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以及质量追溯能力,推行精益生产、清洁生产等高效生产方式。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质量负首要责任。鼓励企业实施质量攻关工程,找准比较优势和质量短板,提升质量竞争力。深入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深化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加快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品质浙货”出口领军企业和国内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企业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推动骨干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持续开展传统产业和产品对标达标活动,开展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在工业企业中开展能源计量示范、工业计量标杆、能效对标和节能诊断等活动,促进节能减排、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住建局、县国资办、县金融办)

(十一)以品牌建设引领质量提升。培育壮大企业自主品牌,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坚持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相结合,通过综合运用专利、商标、著作权、质量标志等,建立完善的品牌保护体系。切实加强品牌宣传工作,参与品牌价值评价,开展“中国品牌日”活动,凝聚社会共识,提升文成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进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老字号以及区域品牌保护。大力推进区域品牌培育,带动高质量大品牌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品牌经济比重不断提升。积极推进“品字标”区域品牌建设,建立“品字标”品牌重点培育清单,开展“品字标”培育定向服务指导。积极推动“品字标”覆盖服务、农业、工程、生态等领域。加大“品字标”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在打造全省、全国、区域品牌上精准发力。(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委农办(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科技局等)

(十二)以全面监管维护质量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和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强对质量的全方位监管,做好新形势下加强打假治劣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工作。加强质量监管和质量隐患排查,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实施产品风险监测,落实缺陷产品召回,维护消费者质量权益。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信用承诺和分类监管制度,落实“红黑名单”制度,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投标、社会保障、申请政府资金支持等事项中查询信用记录,落实联合奖惩措施。持续开展8.8诚信日”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委农办(农业局)、县公安局、县科技局、县经信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风景旅游管委会、县卫计局、县环保局、县安监局、县发改局、县税务局、县人行、县金融办、县司法局等)

(十三)以强化质量基础保障质量提升。加强统筹规划,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技术支撑。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大力开展“标准领跑者”对标达标行动,加快构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标准化、加强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农业标准化、强化城市管理标准化、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切实发挥标准化支撑和引领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不断完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升级换代,为支柱产业发展提升提供技术研发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计量检测服务。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检测中心”、“计量检定测试所”等能力,发展一批高端检测项目。积极对接国家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改革等工作,推动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增加绿色产品市场供给。大力推动质量服务业市场发展,培育和发展质量中介服务、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建立充分竞争、便捷高效的质量服务业市场。(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编办、县市监局、县委农办(农业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卫计局、县民政局等)

(十四)以质量人才培育促进质量提升。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战略视野的高素质企业家。实施全民质量素养提升工程,加大质量管理、标准化、品牌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行业协会、企业和相关职业院校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质量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培育大批高素质的文成工匠。发挥各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推进中小学生质量教育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和质量协会等组织作用,开展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人力社保局、县教育局、县市监局、县总工会、县团委、县工商联)

四、组织领导

(十五)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质量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对质量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质量提升重要工作部署、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强化质量工作督查考核,建立党委政府质量督查工作机制,将质量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责任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十六)健全质量发展制度。强化质量发展的政策保障,完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措施,推动质量提升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形成以乡村振兴、人才新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放经济发展以及工业新动能29条等为主体的产业政策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制度供给。探索构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新型质量统计评价体系,建立质量形势分析制度,定期召开质量形势分析会。建立“优质优价”机制,鼓励在政府采购、各类招标中加大技术、服务和品牌的评分比例。积极探索第三方质量担保争议处理机制、产品质量安全保险和质量保证金制度。(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委农办(农业局)、县人力社保局、县住建局、县市监局、县税务局、县统计局等)

(十七)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建立质量工作统一领导、条线负责的统分结合工作机制,落实部门责任,纳入县政府对县直部门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各职能部门在承担推动主管行业发展职责的同时,对行业质量提升、质量安全负责。对行业内出现系统性质量问题的,要追究主管部门负责人责任。加强督办问效,对未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进行通报。(责任单位:县各有关单位)

(十八)构建质量共治格局。推进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多元治理,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继续深化行业协会质量共治改革,提高行业协会质量共治的能力和水平,在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品牌建设、质量风险监测、质量安全监管、质量信用建设、质量维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发挥市民监督团在质量提升行动中的积极作用,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联动的方式,督促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质量热点问题。(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经信局、县工商联、县委宣传部)

(十九)加强质量宣传动员。大力宣传党和国家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把宣传质量第一理念、推动质量变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深入报道提升质量的丰富实践、重大成就、先进典型,讲好质量故事,推荐文成品牌,塑造文成质量形象。将质量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促进质量文化传承发展。把质量发展纳入干部培训计划,让质量第一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根本理念,成为领导干部工作责任,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和时代精神。(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市监局、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本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进度要求,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落实到位。

 

附件:文成县质量提升工作主要量化指标(2018-2022年)

 

 

中共文成县委         

文成县人民政府        

2018            


附件

文成县质量提升工作主要量化指标(20182022年)

序号

类别

指标要求

1

产业发展质量

打造超10亿产业集群1个,打造无人车间示范点1个,新增省级首台套1台以上

2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50以上

3

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

4

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亩均增加值,分别达到10万元/亩、15万元/年、100万元/

5

建成1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6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市级技术(研发)中心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以上

7

新增上市企业1

8

产品质量

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6%

9

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98 %以上

10

培育政府质量奖企业3家以上

11

制定实施“浙江制造”标准4个以上

12

培育“品字标”企业5家以上,打造区域公共品牌1个以上

13

工程质量

实现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

14

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10%以上

15

新增“瓯江杯”等市优质工程奖3项以上,力争“钱江杯”等省优质工程奖1项以上

16

服务质量

全县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达到85以上

17

新增或提升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4

18

新增高速公路70公里

19

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稳定达到27 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 %以上

20

地表水县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通知公告

关于征求《中共文成县委 文成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三稿)》意见的函

发布日期:2019-01-03 浏览次数: 来源:文成县 字体:[ ]

文成县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文质量强县办20191

 

 

关于征求《中共文成县委 文成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全省质量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文成县高质量发展,在前期调研征求各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特起草了《中共文成县委 文成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三稿)》,请各单位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并于 1月16日下午500前,以书面形式(加盖单位公章)反馈至县质量强县办(联系人:陈丽平,电话:67892017、681258,传真:67892017;邮箱:2412713957@qq.com)。

附件1:征求意见反馈

附件2:中共文成县委 文成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文成县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1月3

附件1:

征求意见反馈

填报单位(盖章)


反馈意见:

主要领导签字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注:《反馈意见》栏,若无修改意见,请填写“同意”;若有修改意见,请逐条罗列。

 

附件2:

中共文成县委  文成县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三稿

各乡(镇)委、人民政府,县直属各单位:

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文成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浙委发〔201827号)和《中共温州市委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温委发〔201855号)精神,结合文成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及各全会精神,以“八八战略”为指引,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根本目的、坚持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创新质量工作体制机制,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全力推进“三强一制造”(即标准强县、质量强县、品牌强县和“浙江制造”)建设,持续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文成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三美文成”提供坚实质量基础。

(二)总体目标2019年,全面完成《浙江省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涉及的目标任务,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优势不断巩固加强,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新一轮质量提升行动。到2022年,质量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显著增强,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升,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成发展的质量新优势加速构建,百姓“质量获得感”明显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三)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质量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合格率、服务质量满意度稳步提升,区域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竞争力显著增强2022年,培育政府质量奖企业3家以上,制定实施“浙江制造”标准4个以上,培育“品字标”企业5家以上,打造区域公共品牌1个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6%,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10%以上,新增“瓯江杯”等市优质工程奖3项以上,力争“钱江杯”等省优质工程奖1项以上;新增或提升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4个;全县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达到85以上。(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委农办(农业局)、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风景旅游管委会、县发改局)

  ——增加农产品、食品药品优质供给。推进“标准化+乡村振兴”行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良好农业规范,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规范农药、化肥、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使用,培育发展生态优质农产品。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推动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加快提升营养健康标准水平。实施药品、医疗器械供给监管,全面提升药物质量水平。(责任单位:县委农办(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市监局)

——促进消费品和装备制造提质升级。推动消费品生产企业发展个性定制、规模定制、高端定制,推动产品供给向“产品+服务”转变,支撑民众消费升级需求。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提高关键领域核心竞争力,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应用,发展智能制造,提升自动化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监局)

——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构建优质、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建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成品住宅。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推行工程质量担保和保险制度,完善工程质量追偿机制。以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工程质量均衡发展。稳妥推进工程总承包,创新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实施优质优价工程,持续开展工程创优活动,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鲁班奖、大禹奖、钱江杯、瓯江杯优质工程评选,促进工程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

——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动能,大力扶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其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其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新零售、研发设计、共享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信息化,发展壮大软件行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深化各类服务业改革试点,打造“文成服务”样板。(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有关部门)

(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价值链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质量效益特征更加明显,以技术、技能、知识等为要素的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形成一批质量效益一流的产业集群。到2022年,打造超10亿产业集群1个,打造无人车间示范点1个,新增省级首台套1台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市级技术(研发)中心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1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50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建成1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亩均增加值,分别达到10万元/亩、15万元/·年、100万元/亩。(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监局)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围绕汽摩配、泵阀、金属压延、建筑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智能化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打好“四换三名”“三强一制造”等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联动推进“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和“大数据+”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整合应用,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温州行动,着力建设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企业生产集群。(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监局)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质量提升。以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为重点,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激发质量创新活力,着力培育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水平。推进企业集群发展,依托产业集聚平台,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集聚化发展。立足现有产业优势,推进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向下延伸,全力建设国际一流水平高精密度钢管生产线,有效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监局)

 (五)提升区域发展质量。主动融入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树立全域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城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全县居民共享更好的生活品质。到2022年,文成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区域特色资源、环境容量和产业基础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产业梯度转移和质量升级同步推进,区域经济呈现互联互通和差异化发展格局,涌现一批特色小镇和区域质量品牌。(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县风景旅游管委会、县市监局)

  ——打造乡村振兴文成样板。围绕“一心三区二轴一圈”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共创共建共享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天湖闲情等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实现全域、均衡的“乡村振兴”目标,不断提升文成县域经济发展质量,使文成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温州最美大花园。启动乡村振兴国家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打造乡村振兴文成样板。(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风景旅游管委会、县市监局)

——打造温州西部交通枢纽。把交通建设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融入温州大都市建设的先行工程,以“建成高速、加密路网、开辟通航、纳入高铁”为抓手,突出抓好县域高速公路建设,新增高速公路70公里;改造提升县域内部交通,加密县城至中心镇、重点景区骨干路网,超前谋划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构筑县域“十”字型交通骨干,打造“县域半小时交通圈”,融入全市“一小时交通圈”,实现对外交通快速化、对内交通便捷化。(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开辟“绿富美”新境界。2022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持续下降,稳定达到2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以上,地表水县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委农办(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市监局)

——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坚决打赢劣V类水剿灭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和重污染行业整治歼灭战,执行严格的环境标准体系,统筹治水、治气、治土、治废,巩固发展“五水共治”成果,注重全县域污染治理,坚持城乡共治,加快建设“大花园”,推动美丽乡村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前列。完善生态环保补偿机制,全面强化环境风险管控,提升环境污染和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控预警及应急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委农办(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市监局)

——做好“两山”转化的文章,构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发展的大通道,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工程,持续推进经济生态化、乡村景区化、全域旅游化,提升生态养生、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等产业带的发展水平,促进文成绿色崛起。加强区域统筹,积极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方案,大力推进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提升区域整体发展品质。(责任单位:县委农办(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风景旅游管委会)

三、主要举措

 (七)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带动质量提升。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深入对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全省“四大”建设等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统筹推进与周边地县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巩固提升境外经贸合作。大力推广“互联网+外贸”发展,做大做强跨境电商企业,引导企业入驻,发展多元化跨境电商业务,形成线上线下全方位开放格局。推动国际标准化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参与“品字标”标准制定,瞄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围绕我县重点优势产业,实施标准培育清单,参与制定实施国际先进标准。鼓励企业或行业积极应对国外贸易壁垒,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倒逼企业按照更高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监局)

(八)以全面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温州大学、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等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断深化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企业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创新创业平台功能提升和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把新动能产业打造成为质量提升的领跑者,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汽摩配、通用机械、泵阀等传统制造业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标准化试点示范。(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市监局)

    (九)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助力质量提升。坚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摆在突出战略位置,推进内涵再丰富、外延再拓展、质量再提升,全面实现标准化全覆盖,全面做优“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主入口,全面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便民服务“一证办、移动办”,确保实现行政权力事项全覆盖,网上办理、“零上门”办结事项比重大幅提升,信息孤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等重点难点问题全面突破。扩大海外代办服务点,打造“最多跑一次”海外升级版。(责任单位:县编办、县各有关部门)

(十)以企业为主体落实质量提升。引导企业走质量强企之路,发挥政府质量奖等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广泛开展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等活动,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以及质量追溯能力,推行精益生产、清洁生产等高效生产方式。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质量负首要责任。鼓励企业实施质量攻关工程,找准比较优势和质量短板,提升质量竞争力。深入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深化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加快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品质浙货”出口领军企业和国内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企业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推动骨干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持续开展传统产业和产品对标达标活动,开展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在工业企业中开展能源计量示范、工业计量标杆、能效对标和节能诊断等活动,促进节能减排、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住建局、县国资办、县金融办)

(十一)以品牌建设引领质量提升。培育壮大企业自主品牌,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坚持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相结合,通过综合运用专利、商标、著作权、质量标志等,建立完善的品牌保护体系。切实加强品牌宣传工作,参与品牌价值评价,开展“中国品牌日”活动,凝聚社会共识,提升文成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进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老字号以及区域品牌保护。大力推进区域品牌培育,带动高质量大品牌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品牌经济比重不断提升。积极推进“品字标”区域品牌建设,建立“品字标”品牌重点培育清单,开展“品字标”培育定向服务指导。积极推动“品字标”覆盖服务、农业、工程、生态等领域。加大“品字标”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在打造全省、全国、区域品牌上精准发力。(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委农办(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科技局等)

(十二)以全面监管维护质量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和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强对质量的全方位监管,做好新形势下加强打假治劣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工作。加强质量监管和质量隐患排查,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实施产品风险监测,落实缺陷产品召回,维护消费者质量权益。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信用承诺和分类监管制度,落实“红黑名单”制度,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投标、社会保障、申请政府资金支持等事项中查询信用记录,落实联合奖惩措施。持续开展8.8诚信日”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委农办(农业局)、县公安局、县科技局、县经信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风景旅游管委会、县卫计局、县环保局、县安监局、县发改局、县税务局、县人行、县金融办、县司法局等)

(十三)以强化质量基础保障质量提升。加强统筹规划,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技术支撑。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大力开展“标准领跑者”对标达标行动,加快构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标准化、加强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农业标准化、强化城市管理标准化、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切实发挥标准化支撑和引领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不断完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升级换代,为支柱产业发展提升提供技术研发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计量检测服务。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检测中心”、“计量检定测试所”等能力,发展一批高端检测项目。积极对接国家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改革等工作,推动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增加绿色产品市场供给。大力推动质量服务业市场发展,培育和发展质量中介服务、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建立充分竞争、便捷高效的质量服务业市场。(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编办、县市监局、县委农办(农业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卫计局、县民政局等)

(十四)以质量人才培育促进质量提升。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战略视野的高素质企业家。实施全民质量素养提升工程,加大质量管理、标准化、品牌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行业协会、企业和相关职业院校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质量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培育大批高素质的文成工匠。发挥各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推进中小学生质量教育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和质量协会等组织作用,开展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人力社保局、县教育局、县市监局、县总工会、县团委、县工商联)

四、组织领导

(十五)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质量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对质量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质量提升重要工作部署、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强化质量工作督查考核,建立党委政府质量督查工作机制,将质量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责任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十六)健全质量发展制度。强化质量发展的政策保障,完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措施,推动质量提升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形成以乡村振兴、人才新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放经济发展以及工业新动能29条等为主体的产业政策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制度供给。探索构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新型质量统计评价体系,建立质量形势分析制度,定期召开质量形势分析会。建立“优质优价”机制,鼓励在政府采购、各类招标中加大技术、服务和品牌的评分比例。积极探索第三方质量担保争议处理机制、产品质量安全保险和质量保证金制度。(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委农办(农业局)、县人力社保局、县住建局、县市监局、县税务局、县统计局等)

(十七)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建立质量工作统一领导、条线负责的统分结合工作机制,落实部门责任,纳入县政府对县直部门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各职能部门在承担推动主管行业发展职责的同时,对行业质量提升、质量安全负责。对行业内出现系统性质量问题的,要追究主管部门负责人责任。加强督办问效,对未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进行通报。(责任单位:县各有关单位)

(十八)构建质量共治格局。推进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多元治理,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继续深化行业协会质量共治改革,提高行业协会质量共治的能力和水平,在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品牌建设、质量风险监测、质量安全监管、质量信用建设、质量维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发挥市民监督团在质量提升行动中的积极作用,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联动的方式,督促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质量热点问题。(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经信局、县工商联、县委宣传部)

(十九)加强质量宣传动员。大力宣传党和国家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把宣传质量第一理念、推动质量变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深入报道提升质量的丰富实践、重大成就、先进典型,讲好质量故事,推荐文成品牌,塑造文成质量形象。将质量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促进质量文化传承发展。把质量发展纳入干部培训计划,让质量第一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根本理念,成为领导干部工作责任,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和时代精神。(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市监局、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本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进度要求,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落实到位。

 

附件:文成县质量提升工作主要量化指标(2018-2022年)

 

 

中共文成县委         

文成县人民政府        

2018            


附件

文成县质量提升工作主要量化指标(20182022年)

序号

类别

指标要求

1

产业发展质量

打造超10亿产业集群1个,打造无人车间示范点1个,新增省级首台套1台以上

2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50以上

3

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

4

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亩均增加值,分别达到10万元/亩、15万元/年、100万元/

5

建成1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6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市级技术(研发)中心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以上

7

新增上市企业1

8

产品质量

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6%

9

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98 %以上

10

培育政府质量奖企业3家以上

11

制定实施“浙江制造”标准4个以上

12

培育“品字标”企业5家以上,打造区域公共品牌1个以上

13

工程质量

实现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

14

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10%以上

15

新增“瓯江杯”等市优质工程奖3项以上,力争“钱江杯”等省优质工程奖1项以上

16

服务质量

全县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达到85以上

17

新增或提升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4

18

新增高速公路70公里

19

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稳定达到27 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 %以上

20

地表水县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