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10/2020-04104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县农业农村局 |
生成日期 | 2020-08-2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一、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以经济赶超、环境再造、民生幸福和铁军锻造等四大工程为总抓手,扎实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全县农业产业持续优化、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预计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过9.33亿元,同比增长3.2%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19100元,同比增长10.2%以上。
(一)农业发展稳中向好。一是主导产业初步显现。以杨梅、高山稻米、糯米山药、茶叶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杨梅种植积面积超过6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近4万亩;食用花卉、中蜂、淡水养殖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文成皇菊成为农业店商最畅销的产品之一;天湖农都田园综合体列入市级培育项目,新亭茶园和仙人居烂漫田园获评省级最美田园称号;珊溪特色农业强镇列为2019年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对象。二是主体培育有所成效。扶持发展壮大个体农场主、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农业主体,全县新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培育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三位一体”示范性合作社27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0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家庭农场21家;投资额度超亿元的浙江圣腾农业有限公司入户我县,与台湾荣林农业有限公司一起打造高山蔬菜示范园区。三是区域品牌继续打造。成功与杭州安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农业产业服务框架协议,率先合作的数字乡村建设方案在省农博会上成为大家关注的亮点;成功举办了文成杨梅节、公阳利柿节等一批节庆活动,文成杨梅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糯米山药、杨梅先后走出国门打入欧美市场;“奇翔”牌糯米山药、“紫霞山”牌铁皮枫斗荣获2019年省农博会金奖,务实农业专业合作社入选温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瓯越鲜风”首批授权企业。四是农业安全实现保障。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系列整治行动,县级农产品定量抽检各类农产品460批次,合格率为99.78%;建成标准农田1.5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0.65万亩;扎实抓好了“大棚房”整治、非洲猪瘟防控等工作,获评省级农药实名制登记工作先进单位。
(二)农村环境继续改善。一是“两县”创建全力奋进。被省里列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录,编制完成了《文成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创建了南田、铜铃山两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和南田高村等6个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创成了3个3A级景区村、5个垃圾分类示范村、26个一般整治村和12个沿边整治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被市里推荐作为第一名上报省里评选。二是“两带”建设亮点纷呈。谋划实施了伯温故里乡村振兴示范圈,创建了玉壶慢城侨情、南田伯温故里、二源高山田园、铜铃山森林氧吧等4条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了大峃文川龙韵等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编制;深入实施了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34个,完成投资18.056亿元,完成率为135.5%。我县作为浙江省唯一代表参加了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推介活动。三是“两最”评选深入开展。继续组织实施了“最美乡村”和“最脏乡村”评选活动,南田武阳村被评为省级最美村庄;完成了各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全部纳入统一维护;建成了二源、平和两个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达到98.18%,荣获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优胜县称号。
(三)消薄脱贫成效明显。今年,全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11460元,同比增长15.7%左右;所有行政村的年集体经济收入均已超过15万元,且经营性收入均已超过6万元。一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建立了县委消薄脱贫工作例会、乡镇扶贫干部专职化等制度,完善了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动态管理机制,低收入农户从年初的14461户20124人调整到年终的11462户15395人,经济薄弱村年经营性收入指标从并村前的6万元调整到并村后的8万元,撤并后全县共有经济薄弱村132个,目前已全部消薄。二是抱团增收立结硕果。率全市之先制定出台了《文成县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抱团增收的实施意见》,选定实施了一批跨村、跨乡镇、跨县、跨市、跨省等“五级抱团”增收项目,总投资额度超过8亿元。今年,首期102个经济薄弱村和6935户低收入农户已签约入股,首批650万元收益金已全部发放到入股的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手中,年回报率达8%到10%。三是结对帮扶扎实有效。进一步细化了“一户一策一干部”、“一村一企一单位”制度,确保了每个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都有干部和单位结对;继续抓好了农村指导员、村第一书记派驻工作,获评省级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县称号;完成低收入农户家庭医生签约1.43万人,低收入农户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一是支农政策更加优惠。借助“惠企直通车”、“三助三红”等行动,对全县支农惠农政策进行了全面整合和梳理,出台了《关于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政策意见》,并试行涉农项目竞争性立项和资金奖惩性支付办法,使支农项目补助资金更多、操作程序更严、到位情况更公。二是“三资”管理更趋规范。利用行政规模优化调整的机会,对全县原有385个村的清产核资情况进行了“回头看”,并出台政策对撤并后的村社“三资”融合情况给予奖励,撤并后的243个村社中,涉及调整的村有98个,“三资”全部融合到位。目前,全县所有村的资金、资源和资产情况均纳入网络监管平台。三是“三权”分置更显灵活。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抵押、担保模式,全年共流转农村土地6800亩;加大了农村宅基地复垦办度,全年立项复垦农村宅基地446亩;加大了闲置农房盘活力度,全年盘活农房146幢,盘活面积31429.6平方米。
(五)三农队伍有所加强。一是三农机构更精简。机构改革后,县农业农村局并入了农田水利、农村能源、农综开发、水产养殖等诸多职能,在坚持能并则并、能简则简的基础上,整合设立了8个行政科室、16个事业科室,建立了农业综合执法队,科室和中层职数比改革前均有减少,初步达到了精简目的。二是三农铁军更精干。深入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让全体干部学习教育有收获、政治思想受洗礼;全面落实了党建、党风廉政、扫黑除恶、禁毒、安全生产、意识形态、维稳等工作责任,提升了三农干部政治素养;参加了两期“三服务”破难攻坚项目,在破难攻坚中磨炼了三农干部意志,先后有2名干部获评破难标兵。三是三农服务更深入。结合“三服务”、“三助三红”、“两千”等活动,组织开展了联村、联产业、联基地、联企业、联低收入农户等“五联”行动,由领导干部带队分赴所联系的村开展蹲点调研活动,先后化解各类涉农问题116个,落实帮扶项目82个,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好评。
二、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之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将以建设新时代田园牧歌为目标,以创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抓手,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动力,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建好基地。要以杨梅出口基地、糯米山药“百千万亿”工程和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为核心,加快扶持发展高山稻米、食用花卉等十大产业,形成一批标准化、特色化的产业基地。二是育好主体。要以举办首届文成农业经济洽谈会为契机,结合农业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引进落地一批农业产业项目,实现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三是树好品牌。要深入对接温州“瓯越鲜风”品牌,全力打造具有文成特色的区域公共品牌,确保在2020年省农博会上发布,提升文成农产品竞争力。四是抓好融合。要深化与杭州安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合作,加快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步伐;要组织实施好“天湖农都”田园综合体,打造形成几个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点。
(二)建好新时代美丽乡村。一是创建好乡村振兴示范带。要重点突出“伯温故里”乡村振兴示范圈的打造,高标准建成大峃文川龙韵、珊溪果香湖韵、峃口云江秀水、巨屿水韵闲情等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20个以上产业类项目,投资10亿元以上。二是实施好“美丽村庄”行动。借助“环境再造”工程的实施,推行竞争性立项机制,确保创成55个以上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其中精品村超过20个;创成2个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100%。三是开展好“最美最脏村”评选活动。把“最臭厕所”、“最乱垃圾桶”等列入“最美村庄”和“最脏村庄”评选内容,实现一月一上报、一季一评选,倒逼乡村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三)实现低收入农户小康梦。一是实施好抱团增收。要继续筛选好跨村、跨乡镇、跨县、跨市、跨省“五级抱团”项目,鼓励符合条件的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通过宅基地复垦、资金筹集等途径实现“飞地”增收,确保所有村的年经营性收入超过8万元。二是落实好结对帮扶。要以盯钉子的精神抓好“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的落实,真正让低收入农户上墙公开、结对干部上门帮扶;要动员县级机关单位到结对的村里去,帮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是运用好扶贫政策。要把《文成县低收入农户高质量全面小康计划(2018-2022年)》组织好、实施好,把产业扶贫、搬迁扶贫、金融扶贫等各项精准扶贫政策运用好、落实好,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全部迈向小康社会。
(四)打造乡村治理新样本。一是深化“三位一体”改革。要从杨梅、糯米山药、高山稻米、食用花卉等产业入手,探索成立统分结合的产业农合联,实现生产、服务、销售、金融等多位一体,全面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深化“三资”管理改革。要制定出台《文成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费报销制度》和《文成县村级小额工程自有资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委托第三方有偿管理全县农村的资源、资产、资金,让“三资”管理更科学、更有效。三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所有房屋、土地经营权、产业基地等抵押贷款模式,提升农民的物权收益;要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集中农地发展更多农场主、农业大户。四是深化“区镇合一”机制改革。要加快编制《文成县农业经济开发区规划》,完成农业经济开发区和二源镇区镇合一机构设置,实现农业农民农村“三农”同步发展,打造文成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发展的典范。
(五)锻造“三农”工作新铁军。一是建好农业专业队伍。要继续通过浙江农林大学,定向培养更多农业专业大学生;继续利用实干学堂、破难攻坚组等平台,组织农业干部擂台比拼,激发农业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围绕杨梅、茶叶等产业建立十大专业团队,提供产、供、销全程化服务。二是建好农业执法队伍。要通过开展生猪屠宰管理、农药实名登记、禁止毒鱼电鱼等专项行动,提高农业执法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整合农业执法力量,打造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三是建好乡村人才队伍。要继续加强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的合作,建好文成农康院等平台,建设更多“农创园”,让更多科技、资金流向农村,吸收更多青年、乡贤回农村,投资兴业、建设乡村;要争取建立文成农业专家工作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面对面”等途径,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索引号 | 001008003010/2020-04104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县农业农村局 |
生成日期 | 2020-08-2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一、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以经济赶超、环境再造、民生幸福和铁军锻造等四大工程为总抓手,扎实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全县农业产业持续优化、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预计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过9.33亿元,同比增长3.2%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19100元,同比增长10.2%以上。 (一)农业发展稳中向好。一是主导产业初步显现。以杨梅、高山稻米、糯米山药、茶叶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杨梅种植积面积超过6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近4万亩;食用花卉、中蜂、淡水养殖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文成皇菊成为农业店商最畅销的产品之一;天湖农都田园综合体列入市级培育项目,新亭茶园和仙人居烂漫田园获评省级最美田园称号;珊溪特色农业强镇列为2019年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对象。二是主体培育有所成效。扶持发展壮大个体农场主、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农业主体,全县新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培育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三位一体”示范性合作社27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0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家庭农场21家;投资额度超亿元的浙江圣腾农业有限公司入户我县,与台湾荣林农业有限公司一起打造高山蔬菜示范园区。三是区域品牌继续打造。成功与杭州安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农业产业服务框架协议,率先合作的数字乡村建设方案在省农博会上成为大家关注的亮点;成功举办了文成杨梅节、公阳利柿节等一批节庆活动,文成杨梅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糯米山药、杨梅先后走出国门打入欧美市场;“奇翔”牌糯米山药、“紫霞山”牌铁皮枫斗荣获2019年省农博会金奖,务实农业专业合作社入选温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瓯越鲜风”首批授权企业。四是农业安全实现保障。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系列整治行动,县级农产品定量抽检各类农产品460批次,合格率为99.78%;建成标准农田1.5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0.65万亩;扎实抓好了“大棚房”整治、非洲猪瘟防控等工作,获评省级农药实名制登记工作先进单位。 (二)农村环境继续改善。一是“两县”创建全力奋进。被省里列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录,编制完成了《文成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创建了南田、铜铃山两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和南田高村等6个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创成了3个3A级景区村、5个垃圾分类示范村、26个一般整治村和12个沿边整治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被市里推荐作为第一名上报省里评选。二是“两带”建设亮点纷呈。谋划实施了伯温故里乡村振兴示范圈,创建了玉壶慢城侨情、南田伯温故里、二源高山田园、铜铃山森林氧吧等4条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了大峃文川龙韵等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编制;深入实施了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34个,完成投资18.056亿元,完成率为135.5%。我县作为浙江省唯一代表参加了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推介活动。三是“两最”评选深入开展。继续组织实施了“最美乡村”和“最脏乡村”评选活动,南田武阳村被评为省级最美村庄;完成了各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全部纳入统一维护;建成了二源、平和两个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达到98.18%,荣获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优胜县称号。 (三)消薄脱贫成效明显。今年,全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11460元,同比增长15.7%左右;所有行政村的年集体经济收入均已超过15万元,且经营性收入均已超过6万元。一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建立了县委消薄脱贫工作例会、乡镇扶贫干部专职化等制度,完善了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动态管理机制,低收入农户从年初的14461户20124人调整到年终的11462户15395人,经济薄弱村年经营性收入指标从并村前的6万元调整到并村后的8万元,撤并后全县共有经济薄弱村132个,目前已全部消薄。二是抱团增收立结硕果。率全市之先制定出台了《文成县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抱团增收的实施意见》,选定实施了一批跨村、跨乡镇、跨县、跨市、跨省等“五级抱团”增收项目,总投资额度超过8亿元。今年,首期102个经济薄弱村和6935户低收入农户已签约入股,首批650万元收益金已全部发放到入股的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手中,年回报率达8%到10%。三是结对帮扶扎实有效。进一步细化了“一户一策一干部”、“一村一企一单位”制度,确保了每个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都有干部和单位结对;继续抓好了农村指导员、村第一书记派驻工作,获评省级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县称号;完成低收入农户家庭医生签约1.43万人,低收入农户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一是支农政策更加优惠。借助“惠企直通车”、“三助三红”等行动,对全县支农惠农政策进行了全面整合和梳理,出台了《关于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政策意见》,并试行涉农项目竞争性立项和资金奖惩性支付办法,使支农项目补助资金更多、操作程序更严、到位情况更公。二是“三资”管理更趋规范。利用行政规模优化调整的机会,对全县原有385个村的清产核资情况进行了“回头看”,并出台政策对撤并后的村社“三资”融合情况给予奖励,撤并后的243个村社中,涉及调整的村有98个,“三资”全部融合到位。目前,全县所有村的资金、资源和资产情况均纳入网络监管平台。三是“三权”分置更显灵活。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抵押、担保模式,全年共流转农村土地6800亩;加大了农村宅基地复垦办度,全年立项复垦农村宅基地446亩;加大了闲置农房盘活力度,全年盘活农房146幢,盘活面积31429.6平方米。 (五)三农队伍有所加强。一是三农机构更精简。机构改革后,县农业农村局并入了农田水利、农村能源、农综开发、水产养殖等诸多职能,在坚持能并则并、能简则简的基础上,整合设立了8个行政科室、16个事业科室,建立了农业综合执法队,科室和中层职数比改革前均有减少,初步达到了精简目的。二是三农铁军更精干。深入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让全体干部学习教育有收获、政治思想受洗礼;全面落实了党建、党风廉政、扫黑除恶、禁毒、安全生产、意识形态、维稳等工作责任,提升了三农干部政治素养;参加了两期“三服务”破难攻坚项目,在破难攻坚中磨炼了三农干部意志,先后有2名干部获评破难标兵。三是三农服务更深入。结合“三服务”、“三助三红”、“两千”等活动,组织开展了联村、联产业、联基地、联企业、联低收入农户等“五联”行动,由领导干部带队分赴所联系的村开展蹲点调研活动,先后化解各类涉农问题116个,落实帮扶项目82个,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好评。 二、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之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将以建设新时代田园牧歌为目标,以创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抓手,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动力,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建好基地。要以杨梅出口基地、糯米山药“百千万亿”工程和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为核心,加快扶持发展高山稻米、食用花卉等十大产业,形成一批标准化、特色化的产业基地。二是育好主体。要以举办首届文成农业经济洽谈会为契机,结合农业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引进落地一批农业产业项目,实现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三是树好品牌。要深入对接温州“瓯越鲜风”品牌,全力打造具有文成特色的区域公共品牌,确保在2020年省农博会上发布,提升文成农产品竞争力。四是抓好融合。要深化与杭州安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合作,加快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步伐;要组织实施好“天湖农都”田园综合体,打造形成几个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点。 (二)建好新时代美丽乡村。一是创建好乡村振兴示范带。要重点突出“伯温故里”乡村振兴示范圈的打造,高标准建成大峃文川龙韵、珊溪果香湖韵、峃口云江秀水、巨屿水韵闲情等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20个以上产业类项目,投资10亿元以上。二是实施好“美丽村庄”行动。借助“环境再造”工程的实施,推行竞争性立项机制,确保创成55个以上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其中精品村超过20个;创成2个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100%。三是开展好“最美最脏村”评选活动。把“最臭厕所”、“最乱垃圾桶”等列入“最美村庄”和“最脏村庄”评选内容,实现一月一上报、一季一评选,倒逼乡村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三)实现低收入农户小康梦。一是实施好抱团增收。要继续筛选好跨村、跨乡镇、跨县、跨市、跨省“五级抱团”项目,鼓励符合条件的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通过宅基地复垦、资金筹集等途径实现“飞地”增收,确保所有村的年经营性收入超过8万元。二是落实好结对帮扶。要以盯钉子的精神抓好“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的落实,真正让低收入农户上墙公开、结对干部上门帮扶;要动员县级机关单位到结对的村里去,帮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是运用好扶贫政策。要把《文成县低收入农户高质量全面小康计划(2018-2022年)》组织好、实施好,把产业扶贫、搬迁扶贫、金融扶贫等各项精准扶贫政策运用好、落实好,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全部迈向小康社会。 (四)打造乡村治理新样本。一是深化“三位一体”改革。要从杨梅、糯米山药、高山稻米、食用花卉等产业入手,探索成立统分结合的产业农合联,实现生产、服务、销售、金融等多位一体,全面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深化“三资”管理改革。要制定出台《文成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费报销制度》和《文成县村级小额工程自有资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委托第三方有偿管理全县农村的资源、资产、资金,让“三资”管理更科学、更有效。三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所有房屋、土地经营权、产业基地等抵押贷款模式,提升农民的物权收益;要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集中农地发展更多农场主、农业大户。四是深化“区镇合一”机制改革。要加快编制《文成县农业经济开发区规划》,完成农业经济开发区和二源镇区镇合一机构设置,实现农业农民农村“三农”同步发展,打造文成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发展的典范。 (五)锻造“三农”工作新铁军。一是建好农业专业队伍。要继续通过浙江农林大学,定向培养更多农业专业大学生;继续利用实干学堂、破难攻坚组等平台,组织农业干部擂台比拼,激发农业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围绕杨梅、茶叶等产业建立十大专业团队,提供产、供、销全程化服务。二是建好农业执法队伍。要通过开展生猪屠宰管理、农药实名登记、禁止毒鱼电鱼等专项行动,提高农业执法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整合农业执法力量,打造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三是建好乡村人才队伍。要继续加强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的合作,建好文成农康院等平台,建设更多“农创园”,让更多科技、资金流向农村,吸收更多青年、乡贤回农村,投资兴业、建设乡村;要争取建立文成农业专家工作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面对面”等途径,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