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共富•城乡共研——记2023下半年温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送教文泰活动
发表时间:2023-12-06


教研共富•城乡共研

——记2023下半年温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送教文泰活动


基于新课标的教材解读与教学实践,以促进文成和泰顺两县教育的高品质发展为目标,温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教研共富•城乡共研”送教(文成泰顺)活动于11月30日在文成县振中学校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由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研员夏陈伟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王小芳领衔,他们携手温州市名师,为文成和泰顺两县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活动共分为教学展示、经验交流和专题讲座三个环节。

板块一:教学展示

第一节,文成县振中学校的郑宝贵老师呈现了一堂生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关爱他人》。郑老师以校园生活为起点,引导学生关注并体验身边的关爱他人的行为,再结合文成本地的“最美温州人”杨汝起的案例,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课堂最后,通过讨论网约车司机的“帮不帮”的道德困境,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思考,拉近了现实与道德教育的距离。

 

温州市第二中学的侯彬彬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历史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侯老师用漫画引导学生进入课题,通过分析2023年的相关新闻图片,使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再通过深入研究冷战结束后的巴以冲突等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影响和平的主要因素。侯老师的课堂逻辑严密,重点突出,给在场的教师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最后一节课是由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陈森森老师执教的地理课——《日光城——拉萨》。陈老师以歌曲《我要去拉萨》开始课程,展示了一系列图片和数据,充分证明了拉萨是个阳光充足的城市。然后通过分析拉萨的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解释了拉萨成为“日光城”的原因。最后,陈老师出示了拉萨发展的三个计划,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拉萨的发展规划。这是一节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现更有深度的学习的优秀课例。

 

第二板块:经验交流

温州市第二中学的潘沉舒老师所分享的经验主题是《真目标、真问题、真学习》。她以《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为范例详细解读了,她指出如何在课标引导下深入理解教材,并立足于核心素养来设定目标,是所谓的“真目标”。接着,她讲述了如何通过互动交流来推进教学,并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这是“真问题”。最后,她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动有效的学习过程,即“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对有效素养课堂的追求。此外,她还提到,“真实性”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它并不仅仅是现有知识的再现或记忆,而是新知识的创造、基于现有知识的学术探索,以及具有超越学校价值的知识成果。

 

 

苍南县灵溪镇第十一中学的肖秋程老师则分享了《新课标指导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的探索》的经验。她通过《共圆中国梦》的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间的差异。传统的“教教材”方式主要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注重知识的掌握而非应用。而在新课标指导下的“用教材教”则更注重素养的培养。具体而言,它包括:(1)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建立清晰的知识逻辑,提炼出关键问题;(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选择合适的资源,解决实际问题;(3)平衡教学与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确保学习的真实性。这种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深度,也为其他教师在新课标下进行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的林彬彬老师分享了《凝炼单元主题,推进整体教学》的经验。他以七年级下册的《中国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为例,详细描述了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首先,强调了紧扣课标和教材的重要性,并提炼出单元的主题。在此基础上,从“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以及隋唐时期的关联出发,构建了单元的内在逻辑。其次,围绕单元主题,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学生理解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以及开放交流在文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最后,重视问题的引导作用,通过问题来构建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隋唐盛世的起因、表现以及衰亡的原因。

 

第三板块:专题讲座

温州榕园学校的名师王鸿飞为在场的教师带来了主题为《基于新课标指向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思考与实践》的专题讲座。王老师首先强调了课程目标作为核心素养的内涵的重要性。她提到,核心素养是通过课程学习,学生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也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整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并设计有助于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教学过程。

接着,王老师谈到了对“大概念”的理解。他指出,大概念是那些能够将零散的知识、技能和观念联结成整体,并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和观念。这些大概念可以细分为板块大概念和单元大概念等。

在谈到大单元教学时,王老师强调,要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让教材中的结论或知识的产生成为一个“历史过程”,并鼓励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鉴别、生成甚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基于新课标的指向,提炼课时立意,为学生上一堂“有灵魂”的历史课。

 

通过本次活动的教学展示、经验交流和专题讲座环节,在场的教师们获得了全新的理念碰撞和体悟,并从多个视角体验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和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新思路,为文成泰顺老师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