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市场监管
文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上半年投诉举报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2024-07-12 11:50:39 来源:文成县市监局 浏览量: 字体:[ ]

一、基本情况

2024年上半年,文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全国12315系统、12345平台接收到消费者各类诉求共计394件,与2023年同期350件相比增长12.57%。其中,投诉类272件,占总受理量的69.04%,与去年同期249件相比增长了9.23%;举报类122件,占总受理量的30.96%,与去年同期101件相比增长20.79%。投诉举报按期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7万元。

图片1.png

图1  2024年上半年受理投诉举报情况

二、上半年消费投诉举报分析

(一)投诉举报对象分析

2024年上半年,在受理的394件投诉举报中,按销售方式分析,实体店类投诉举报共计受理214件,占比54.31%;电商平台线上体系投诉举报共计受理178件,占比45.18%;电视电话购物及邮购投诉举报共计受理2件,占比0.51%。实体店类(包含线下销售体系)仍然是消费投诉举报的重点关注点。

图片2.png

图2  被投诉举报对象来源

(二)投诉举报热点分析

上半年收到投诉件272件,其中商品类195件,食品、服装鞋帽、家具用品成为热点;服务类77件,餐饮和住宿、旅游服务、电信服务为热点。综合分析:餐饮住宿服务、服装鞋帽、食品成为2024年上半年投诉三大热点;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投诉居高不下,合同纠纷虽是消费投诉的重点区域之一,但下降趋势明显。

表1  投诉突出的五大问题

排名

投诉性质

2024年上半年量(272件)

2023年上半年量(249件)

增长率(%)

1

质量

71

49

44.90%

2

食品安全

56

42

33.33%

3

合同

44

60

-26.67%

4

售后服务

40

33

21.21%

5

价格

24

20

20.00%

上半年收到举报122件,举报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违法35件、不正当竞争行为16件、其他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14件,占据前三位,占2024年上半年举报总量的53.28%。食品安全举报依然突出,与2023年上半年数据相比,广告违法有明显降低回归合理的趋势;食品安全违法、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其他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等举报内容有增多的趋势,其中食品安全违法依然是举报的重点区域。

表2  举报突出的五大问题

排名

举报内容

2024年上半年举报量(122件)

2024年上半年(%)

2023年上半年举报量(101件)

2023年上半年(%)

1

食品安全违法

35

28.69%

25

24.75%

2

不正当竞争行为

16

13.11%

7

6.93%

3

其他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

14

11.48%

9

8.91%

4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12

9.84%

3

2.97%

5

广告违法行为

11

9.02%

24

23.76%

(三)诉求区域性分布情况

诉求区域性表现仍为县城集中状态,投诉举报量占总量的60.15%。乡镇主要集中在珊溪镇、百丈漈镇,投诉举报量分别占总量的12.44%、9.64%,投诉举报分布区域如下表所示。

表3  投诉举报分布区域表

序号

辖区

投诉举报量(件)

1

大峃

237

2

珊溪

49

3

峃口

4

4

玉壶

21

5

南田

10

6

百丈漈

38

7

西坑

13

8

黄坦

22

合计

394

三、消费维权的困难、问题分析

(一)传统监管方式与新兴消费模式不匹配。当下网络购物消费已成为重要的消费方式,新消费背后的消费维权问题,体现出新型消费正在快速发展,监管模式相对滞后,跟不上多样的消费方式。

(二)维权意识薄弱。部分消费者缺乏自我权益保护意识,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维权;在消费过程中未能妥善保存相关证据,如购物凭证、合同、发票等,当发生纠纷时,消费者往往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导致维权难度增加。

(三)职业索赔持续增长。职业索赔呈现出团伙化、职业化、长期性、破坏性发展趋势。市场监管部门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应对职业索赔人,部分投诉举报以质疑企业生产资质、标签标识瑕疵、广告用词不当等发起索赔,甚至涉嫌恶意投诉或举报,严重影响了营商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正常运作,造成大量行政资源浪费。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是强化消费领域监管执法。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针对新兴消费模式,开展直播带货、跨境网购、盲盒等领域仿冒混淆、制假售假、诱导消费、虚假宣传、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热点问题的专项整治,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健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行刑衔接等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加强对消费者的消费教育引导工作,通过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发布消费提示警示,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创新消费教育模式,加大消费维权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升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是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在打击恶意投诉的同时,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明确界定何为“恶意投诉举报”(包括但不限于以非法获利为目的、无事实依据或故意夸大事实、频繁且无理地针对同一企业或产品进行的投诉举报行为),从而确保真正受到侵害的消费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市场监管

文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上半年投诉举报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2024-07-12 浏览次数: 来源:文成县市监局 字体:[ ]

一、基本情况

2024年上半年,文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全国12315系统、12345平台接收到消费者各类诉求共计394件,与2023年同期350件相比增长12.57%。其中,投诉类272件,占总受理量的69.04%,与去年同期249件相比增长了9.23%;举报类122件,占总受理量的30.96%,与去年同期101件相比增长20.79%。投诉举报按期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7万元。

图片1.png

图1  2024年上半年受理投诉举报情况

二、上半年消费投诉举报分析

(一)投诉举报对象分析

2024年上半年,在受理的394件投诉举报中,按销售方式分析,实体店类投诉举报共计受理214件,占比54.31%;电商平台线上体系投诉举报共计受理178件,占比45.18%;电视电话购物及邮购投诉举报共计受理2件,占比0.51%。实体店类(包含线下销售体系)仍然是消费投诉举报的重点关注点。

图片2.png

图2  被投诉举报对象来源

(二)投诉举报热点分析

上半年收到投诉件272件,其中商品类195件,食品、服装鞋帽、家具用品成为热点;服务类77件,餐饮和住宿、旅游服务、电信服务为热点。综合分析:餐饮住宿服务、服装鞋帽、食品成为2024年上半年投诉三大热点;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投诉居高不下,合同纠纷虽是消费投诉的重点区域之一,但下降趋势明显。

表1  投诉突出的五大问题

排名

投诉性质

2024年上半年量(272件)

2023年上半年量(249件)

增长率(%)

1

质量

71

49

44.90%

2

食品安全

56

42

33.33%

3

合同

44

60

-26.67%

4

售后服务

40

33

21.21%

5

价格

24

20

20.00%

上半年收到举报122件,举报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违法35件、不正当竞争行为16件、其他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14件,占据前三位,占2024年上半年举报总量的53.28%。食品安全举报依然突出,与2023年上半年数据相比,广告违法有明显降低回归合理的趋势;食品安全违法、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其他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等举报内容有增多的趋势,其中食品安全违法依然是举报的重点区域。

表2  举报突出的五大问题

排名

举报内容

2024年上半年举报量(122件)

2024年上半年(%)

2023年上半年举报量(101件)

2023年上半年(%)

1

食品安全违法

35

28.69%

25

24.75%

2

不正当竞争行为

16

13.11%

7

6.93%

3

其他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

14

11.48%

9

8.91%

4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12

9.84%

3

2.97%

5

广告违法行为

11

9.02%

24

23.76%

(三)诉求区域性分布情况

诉求区域性表现仍为县城集中状态,投诉举报量占总量的60.15%。乡镇主要集中在珊溪镇、百丈漈镇,投诉举报量分别占总量的12.44%、9.64%,投诉举报分布区域如下表所示。

表3  投诉举报分布区域表

序号

辖区

投诉举报量(件)

1

大峃

237

2

珊溪

49

3

峃口

4

4

玉壶

21

5

南田

10

6

百丈漈

38

7

西坑

13

8

黄坦

22

合计

394

三、消费维权的困难、问题分析

(一)传统监管方式与新兴消费模式不匹配。当下网络购物消费已成为重要的消费方式,新消费背后的消费维权问题,体现出新型消费正在快速发展,监管模式相对滞后,跟不上多样的消费方式。

(二)维权意识薄弱。部分消费者缺乏自我权益保护意识,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维权;在消费过程中未能妥善保存相关证据,如购物凭证、合同、发票等,当发生纠纷时,消费者往往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导致维权难度增加。

(三)职业索赔持续增长。职业索赔呈现出团伙化、职业化、长期性、破坏性发展趋势。市场监管部门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应对职业索赔人,部分投诉举报以质疑企业生产资质、标签标识瑕疵、广告用词不当等发起索赔,甚至涉嫌恶意投诉或举报,严重影响了营商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正常运作,造成大量行政资源浪费。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是强化消费领域监管执法。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针对新兴消费模式,开展直播带货、跨境网购、盲盒等领域仿冒混淆、制假售假、诱导消费、虚假宣传、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热点问题的专项整治,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健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行刑衔接等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加强对消费者的消费教育引导工作,通过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发布消费提示警示,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创新消费教育模式,加大消费维权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升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是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在打击恶意投诉的同时,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明确界定何为“恶意投诉举报”(包括但不限于以非法获利为目的、无事实依据或故意夸大事实、频繁且无理地针对同一企业或产品进行的投诉举报行为),从而确保真正受到侵害的消费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