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探索山区小作坊治理新思路守护舌尖大民生 | ||||
|
||||
文成新闻网讯(通讯员 倪雪嘉) 为推进省民生实事落实,打造“浙里食安”金名片,县市场监管局着力“三化”治理新思路,稳扎稳打推进山区阳光小作坊创建工作,深化小作坊规范建设工作成效,打造食品小作坊社会好形象和产品优品质。截至7月底,29家阳光小作坊创建进度均达80%并开展县级预验收,浙食链激活率100%,推动12家小作坊企业化运营。 县市场监管局抓住“五化”改造提升契机,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5S管理制度、台账记录、浙食链操作、抽检频次等管理措施,梳理风险隐患清单,推进生产链条规范化;进行分类指引,根据小作坊不同经营项目集成管理要求并分门别类,形成专门、细致、可落地的标准化建设指导建议,明确指出不同生产过程的特殊要求,让不同经营主体有规可依。截至7月底,建立管理措施规范并公示9份,先后建成实施5S现场管理的食品小作坊29家。 同时,深入践行“服务型监管”理念,对小作坊全生命周期密切关注贴心服务,梳理经营主体准入前后难点痛点,进行提前介入“一对一”指引和规范管理“手把手”指导,减轻经营主体后续整改成本;提供小作坊提升个性化服务,基层所收集特殊需求,科室协调对接,分管领导审核通过,对有标识张贴、个转企提升、产品检验等诉求的小作坊,开展合情合理合法的帮扶,助力小作坊提质升级。截至7月底,已对7家新办小作坊进行提前介入指导,提供健康证免费体检申请单36份和个性化定制标识246份,协助送检16家次。 此外,科所联合开展针对性监管,从日常检查、食安国创专项检查中收集高频次问题成册,如食品添加剂无使用记录、更衣室修建不合规、计量器具缺失等,分享至工作群,基层所重点检查该类问题,指导整改形成闭环;分级分阶段监管,根据小作坊自身固有条件、生产经营环境状况等因素形成风险等级,依照风险等级安排检查频次,设置月度、季度检查任务,突出检查重点,提升监管效能。截至7月底,发现高频问题9个并开展整改。 |
||||
文成新闻网讯(通讯员 倪雪嘉) 为推进省民生实事落实,打造“浙里食安”金名片,县市场监管局着力“三化”治理新思路,稳扎稳打推进山区阳光小作坊创建工作,深化小作坊规范建设工作成效,打造食品小作坊社会好形象和产品优品质。截至7月底,29家阳光小作坊创建进度均达80%并开展县级预验收,浙食链激活率100%,推动12家小作坊企业化运营。 县市场监管局抓住“五化”改造提升契机,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5S管理制度、台账记录、浙食链操作、抽检频次等管理措施,梳理风险隐患清单,推进生产链条规范化;进行分类指引,根据小作坊不同经营项目集成管理要求并分门别类,形成专门、细致、可落地的标准化建设指导建议,明确指出不同生产过程的特殊要求,让不同经营主体有规可依。截至7月底,建立管理措施规范并公示9份,先后建成实施5S现场管理的食品小作坊29家。 同时,深入践行“服务型监管”理念,对小作坊全生命周期密切关注贴心服务,梳理经营主体准入前后难点痛点,进行提前介入“一对一”指引和规范管理“手把手”指导,减轻经营主体后续整改成本;提供小作坊提升个性化服务,基层所收集特殊需求,科室协调对接,分管领导审核通过,对有标识张贴、个转企提升、产品检验等诉求的小作坊,开展合情合理合法的帮扶,助力小作坊提质升级。截至7月底,已对7家新办小作坊进行提前介入指导,提供健康证免费体检申请单36份和个性化定制标识246份,协助送检16家次。 此外,科所联合开展针对性监管,从日常检查、食安国创专项检查中收集高频次问题成册,如食品添加剂无使用记录、更衣室修建不合规、计量器具缺失等,分享至工作群,基层所重点检查该类问题,指导整改形成闭环;分级分阶段监管,根据小作坊自身固有条件、生产经营环境状况等因素形成风险等级,依照风险等级安排检查频次,设置月度、季度检查任务,突出检查重点,提升监管效能。截至7月底,发现高频问题9个并开展整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