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专业底蕴,赋能教师成长
——记文成县第35期新教师培训第五次集训
2025年3月15-16日,文成县教育研究培训院组织开展了第35期新教师第五次集中培训。本次集训内容主要包括教科研专题讲座以及阅读赋能促教师专业成长,一系列的专业讲座深化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理解,提升了科研成果提炼能力与专业读写素养。
15日上午,游小央老师带来《规范、创意、凝练——关于教科研成果(论文、案例、课题)撰写的若干建议》的专题讲座,游老师从一线教师常见困惑切入,提出“三位一体”撰写原则:规范性,强调学术论文格式标准、课题申报书逻辑框架与案例撰写的实证要求;创新性,倡导从教学真问题中挖掘新视角,结合跨学科思维突破常规;凝练性,通过“问题链聚焦法”提炼核心观点,避免成果表述泛化。现场展示“标题优化对比案例”,生动诠释“精准表达”对成果影响力的提升作用。她强调,教科研成果应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温度”,建议教师从日常教学中提炼问题,通过“小切口”实现“大突破”。
下午,游老师针对课题研究“开头难”现象,提出“三级筛选法”:适切性评估,从政策导向、校情特色与个人专长三维度锚定研究方向;精炼化表述:运用“关键词连缀法”打造“小切口、深挖掘”型课题名称;可操作路径:分解研究任务为“目标—行动—证据”闭环,强化方案落地性。游老师以案例为导向,解析了如何根据学情设计课堂方案,并通过“目标分层、活动递进、评价多元”的策略提升课堂实效。
16日上午,章秀平老师带来《读书:教师主动成长之路》的专题讲座,章老师从“如何读”“读什么”“怎么读”三个维度展开论述,提出:主题式阅读:围绕教育经典、学科前沿、人文通识构建“T型知识图谱”;批判性思考:通过“三问笔记法”(是什么?为什么?如何用?)深化理解;场景化迁移:设计“课堂问题解决”阅读实践项目,推动知行合一。她指出,教师阅读应跳出功利性框架,以“专业阅读+人文阅读”构建知识体系,并建议通过“主题共读、批注式阅读、跨界阅读”深化理解。
下午,代老师创新提出:三维定位模型:基于教学风格、科研短板、发展愿景定制个人读写计划;读写联动策略:以“案例式写作”反哺阅读深度,用“结构化笔记”搭建写作素材库;成果孵化路径:通过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学术论文的阶梯式写作,实现从经验到成果的转化。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提出“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的理念,倡导教师通过“每日一记、主题写作、成果转化”实现专业进阶。他特别强调,写作不仅是研究成果的呈现,更是思维凝练与教育智慧的沉淀。
本次系列讲座依托“理论+案例”的形式,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新教师们纷纷表示,专家的指导既有宏观视野,又具实操性,对个人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启发。
十源学校 朱徐徐 巨屿镇校 陈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