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教育信息
关于做好“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9-04-24 10:18:00 来源:文成县 浏览量: 字体:[ ]

文教发〔2019〕89号 关于做好“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局机关各科室: 根据省政府2019年民生实事工作要求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义务教育”1000所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民生实事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教办基【2019】18号),以及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温教基函【2019】50号)精神,为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落实省政府2019年民生实事项目,特制定本方案,请认真执行,确保按时高质完成 。 文成县教育局 2019年3月25日 文成县教育局办公室…………………………2019年月日印发   文成县“互联网+义务教育” 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7〕25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义务教育” 1000所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教办基〔2019〕18号)、《温州市“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温教基函【2019】50号)等文件精神,推动全县城乡结对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2019年,全县城乡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学校14所,乡村学生数在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到2021年,全县所有乡村小学和乡村薄弱初中学校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 工作原则 (一)以县为主,多层构建。结对帮扶工作以县域内城乡学校为主,积极参与跨县域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 (二)突出重点,精准帮扶。结对帮扶工作要将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薄弱初中列为重点帮扶学校。 (三)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立足区域实际和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依托信息技术,落实工作要求,开展常态化、多样化、有实效的结对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创新结对帮扶形式,形成具有我县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四、结对帮扶主要形式和内容 (一)结对形式及要求 1.县域内城乡学校结对。由教育局为主统筹,县域内的城镇优质学校与乡村小规模小学、乡村薄弱初中学校建立帮扶型的城乡结对学校或集团化学校。 2.市域内城乡学校结对。由市教育局统筹,瑞安市一批优质学校与我县相对薄弱的6所农村小学,建立跨县域、紧密型的城乡结对学校。 3.省域内城乡学校结对。文成县根据省第四轮教育对口支援县的安排,由县教育局与象山县教育局对接,落实2所农村初中学校与象山县优质学校建立跨市域、紧密型的城乡结对学校。 (二)帮扶形式及内容 1.城乡同步课堂。利用互联网技术,由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使结对的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 2.远程专递课堂。结对帮扶校际,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由优质学校针对薄弱学校的薄弱学科,系统地提供以视频点播为主的网络课程。 3.教师网络研修。结对学校的教师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平。 4.名师网络课堂。有效利用省教育厅提供的优秀教学课例及微课资源,发挥优质学校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各结对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应明确不少于以上4种帮扶形式中的2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其中城乡同步课堂为各校必选帮扶形式。 五、结对帮扶任务安排 (一)2019年,全县城乡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学校14所.结对名单: 县域内城乡学校结对3+3 (1)文成县第二实验中学+文成县南田镇十源学校 (2)文成县实验中学+文成县黄坦中学 (3)文成县实验小学+文成县玉壶镇金星小学 市域内城乡学校结对(6+瑞安) (1)文成县桂山乡中心小学+瑞安市马屿镇中心小学 (2)文成县双桂乡中心小学+瑞安市塘下实验小学 (3)文成县平和乡中心小学+瑞安市飞云中心小学 (4)文成县公阳乡中心小学+瑞安市仙降中心小学 (5)文成县玉壶镇东溪小学+瑞安市塘下镇中心小学 (6)文成县玉壶镇上林小学+瑞安市陶山镇中心小学 省域内城乡学校结对(2+象山) (1)文成县南田中学+象山丹城中学 (2)文成县珊溪中学+象山丹城二中 (二)结对帮扶期限。结对帮扶自2019年开始,每3年为1轮,一般结对帮扶时间不少于2轮。 六、工作职责 (一)教育局 1.根据省市工作要求,成立由局长牵头负总责、分管副局长主抓落实、相关科室和结对学校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专班,制定详细方案,不折不扣地做好本县的结对帮扶工作。 2.落实本县结对学校,推进结对工作所必需的教育技术装备配置和工作经费的保障,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应用实效的发挥。 3.负责本县结对学校的组织申报、入围学校资质审核、工作方案实施、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 4.指导结对学校制订结对方案、签订结对协议、开通网络空间、总结提炼实践经验,按实施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结对学校 1.制订方案,签订协议。结对学校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制订结对方案并签订结对协议,明确具体结对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及完成时间。 2.开通空间,汇聚信息。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开通专项网络空间,动态呈现结对帮扶推进过程和阶段成果,交流信息与经验,共享优质资源。 3.点位聚焦,探索实践。结对学校对照结对方案,围绕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结对帮扶总体思路,开展丰富多样的结对活动,探索形成促进结对学校依托信息技术共同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七、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局成立“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薛乐之局长为组长,夏建秋、杨有根、胡国栋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办公室、政工科、计财科、教育科、督导科、研训院、信息中心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和统筹管理,确保我县顺利完成学校结对任务;指导推动各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组织开展督导和绩效评估,确保项目总体目标的高质量达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教育科主要负责人兼任主任,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兼任常务副主任,研训院分管负责人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信息中心。 (二)落实必要经费。要切实保障结对学校具备远程实时交互、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条件。相关信息化装备必要的经费由县财政解决。 (三)强化督导考核。结对帮扶工作已经列入省教育厅对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年度教育工作业绩考核指标。要高度重视,加强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教育局将组织开展专项督导和工作绩效评价,2019年研训院将对受援的乡村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育质量提升等情况进行抽样监测,完成一轮帮扶后作一次全面评估。监测评估结果作为结对帮扶工作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四)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呈现项目推进过程和阶段成果。要积极培育和发现典型,多形式加大此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社会氛围。 八、其他事项 (一)工作进度要求。结对帮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2019年3月25日前确定结对学校名单,4月15日前全面完成结对帮扶协议签订;5月底有关信息化设施设备全部到位,结对学校全面开通网络空间,开展实质性帮扶工作;11月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相关要求 1.教育科于2019年3月30日前将本区域内的“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联系表(附件2)和结对基本情况汇总表(附件3)电子稿及盖章的影印稿报送市教育局基教处。 2.各结对学校在4月15日前,在“之江汇”教育广场完成专项网络空间开通,将结对方案和结对协议等材料上传空间。 3.民生实事实施月报制度。从4月开始,各结对学校于每月的20日前将工作推进情况月报表(附件5)报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于每月的25日前将工作推进情况月报表(附件4)报市电教馆应用研究科。                                                                             PAGE   1 【2019】89号(关于做好“互联网 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doc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教育信息

关于做好“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9-04-24 浏览次数: 来源:文成县 字体:[ ]

文教发〔2019〕89号 关于做好“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局机关各科室: 根据省政府2019年民生实事工作要求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义务教育”1000所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民生实事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教办基【2019】18号),以及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温教基函【2019】50号)精神,为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落实省政府2019年民生实事项目,特制定本方案,请认真执行,确保按时高质完成 。 文成县教育局 2019年3月25日 文成县教育局办公室…………………………2019年月日印发   文成县“互联网+义务教育” 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7〕25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义务教育” 1000所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教办基〔2019〕18号)、《温州市“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温教基函【2019】50号)等文件精神,推动全县城乡结对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2019年,全县城乡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学校14所,乡村学生数在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到2021年,全县所有乡村小学和乡村薄弱初中学校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 工作原则 (一)以县为主,多层构建。结对帮扶工作以县域内城乡学校为主,积极参与跨县域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 (二)突出重点,精准帮扶。结对帮扶工作要将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薄弱初中列为重点帮扶学校。 (三)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立足区域实际和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依托信息技术,落实工作要求,开展常态化、多样化、有实效的结对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创新结对帮扶形式,形成具有我县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四、结对帮扶主要形式和内容 (一)结对形式及要求 1.县域内城乡学校结对。由教育局为主统筹,县域内的城镇优质学校与乡村小规模小学、乡村薄弱初中学校建立帮扶型的城乡结对学校或集团化学校。 2.市域内城乡学校结对。由市教育局统筹,瑞安市一批优质学校与我县相对薄弱的6所农村小学,建立跨县域、紧密型的城乡结对学校。 3.省域内城乡学校结对。文成县根据省第四轮教育对口支援县的安排,由县教育局与象山县教育局对接,落实2所农村初中学校与象山县优质学校建立跨市域、紧密型的城乡结对学校。 (二)帮扶形式及内容 1.城乡同步课堂。利用互联网技术,由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使结对的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 2.远程专递课堂。结对帮扶校际,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由优质学校针对薄弱学校的薄弱学科,系统地提供以视频点播为主的网络课程。 3.教师网络研修。结对学校的教师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平。 4.名师网络课堂。有效利用省教育厅提供的优秀教学课例及微课资源,发挥优质学校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各结对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应明确不少于以上4种帮扶形式中的2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其中城乡同步课堂为各校必选帮扶形式。 五、结对帮扶任务安排 (一)2019年,全县城乡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学校14所.结对名单: 县域内城乡学校结对3+3 (1)文成县第二实验中学+文成县南田镇十源学校 (2)文成县实验中学+文成县黄坦中学 (3)文成县实验小学+文成县玉壶镇金星小学 市域内城乡学校结对(6+瑞安) (1)文成县桂山乡中心小学+瑞安市马屿镇中心小学 (2)文成县双桂乡中心小学+瑞安市塘下实验小学 (3)文成县平和乡中心小学+瑞安市飞云中心小学 (4)文成县公阳乡中心小学+瑞安市仙降中心小学 (5)文成县玉壶镇东溪小学+瑞安市塘下镇中心小学 (6)文成县玉壶镇上林小学+瑞安市陶山镇中心小学 省域内城乡学校结对(2+象山) (1)文成县南田中学+象山丹城中学 (2)文成县珊溪中学+象山丹城二中 (二)结对帮扶期限。结对帮扶自2019年开始,每3年为1轮,一般结对帮扶时间不少于2轮。 六、工作职责 (一)教育局 1.根据省市工作要求,成立由局长牵头负总责、分管副局长主抓落实、相关科室和结对学校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专班,制定详细方案,不折不扣地做好本县的结对帮扶工作。 2.落实本县结对学校,推进结对工作所必需的教育技术装备配置和工作经费的保障,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应用实效的发挥。 3.负责本县结对学校的组织申报、入围学校资质审核、工作方案实施、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 4.指导结对学校制订结对方案、签订结对协议、开通网络空间、总结提炼实践经验,按实施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结对学校 1.制订方案,签订协议。结对学校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制订结对方案并签订结对协议,明确具体结对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及完成时间。 2.开通空间,汇聚信息。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开通专项网络空间,动态呈现结对帮扶推进过程和阶段成果,交流信息与经验,共享优质资源。 3.点位聚焦,探索实践。结对学校对照结对方案,围绕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结对帮扶总体思路,开展丰富多样的结对活动,探索形成促进结对学校依托信息技术共同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七、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局成立“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薛乐之局长为组长,夏建秋、杨有根、胡国栋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办公室、政工科、计财科、教育科、督导科、研训院、信息中心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和统筹管理,确保我县顺利完成学校结对任务;指导推动各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组织开展督导和绩效评估,确保项目总体目标的高质量达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教育科主要负责人兼任主任,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兼任常务副主任,研训院分管负责人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信息中心。 (二)落实必要经费。要切实保障结对学校具备远程实时交互、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条件。相关信息化装备必要的经费由县财政解决。 (三)强化督导考核。结对帮扶工作已经列入省教育厅对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年度教育工作业绩考核指标。要高度重视,加强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教育局将组织开展专项督导和工作绩效评价,2019年研训院将对受援的乡村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育质量提升等情况进行抽样监测,完成一轮帮扶后作一次全面评估。监测评估结果作为结对帮扶工作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四)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呈现项目推进过程和阶段成果。要积极培育和发现典型,多形式加大此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社会氛围。 八、其他事项 (一)工作进度要求。结对帮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2019年3月25日前确定结对学校名单,4月15日前全面完成结对帮扶协议签订;5月底有关信息化设施设备全部到位,结对学校全面开通网络空间,开展实质性帮扶工作;11月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相关要求 1.教育科于2019年3月30日前将本区域内的“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联系表(附件2)和结对基本情况汇总表(附件3)电子稿及盖章的影印稿报送市教育局基教处。 2.各结对学校在4月15日前,在“之江汇”教育广场完成专项网络空间开通,将结对方案和结对协议等材料上传空间。 3.民生实事实施月报制度。从4月开始,各结对学校于每月的20日前将工作推进情况月报表(附件5)报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于每月的25日前将工作推进情况月报表(附件4)报市电教馆应用研究科。                                                                             PAGE   1 【2019】89号(关于做好“互联网 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