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乡村振兴简报第9期(总第57期) | ||||
|
||||
【重点信息】 文成县获2022年度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我县2个村入选省第十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名单 【亮点信息】 文成森林氧吧小镇被成功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 【乡镇信息】 周壤镇做好产业“串珠成链”文章,全力打造德和侨心乡村振兴示范带 平和乡奏响振兴强音,奋力实现美丽蝶变 十里画廊—峃口镇打造云江秀水乡村振兴示范带 【重点信息】 文成县获2022年度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近日,浙江省财政厅组织开展2022年度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经竞争性立项,择优确定21个县(市、区)为项目建设单位,文成县成功入选,将获得补助2000万元。本次竞争性评选,按照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选择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基层组织战斗力强的村庄。此次项目涉及我县大峃镇中堡村、珊溪镇坦歧村、玉壶镇龙一村、黄坦镇共宅村、巨屿镇花竹岭村等5个村居。下一步,文成县将按照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要求,以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宜居宜业宜游有机统一为目标,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整体谋划,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发展业态多样的乡村产业,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促进村美民富人和,推动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美丽乡村样板。 我县2个村入选省第十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名单 近日,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公布浙江省第十批(2022年度)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一般村名单,我县西坑畲族镇鳌里村、周壤镇周墩村分别入选浙江省第十批(2022年度)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一般村名单。据悉,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一般村将获得一定的补助资金,重点要做好古建筑修复、村内古道修复与改造、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筑(构)物整修改造、搬迁安置区基本公共设施建设等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下步,我县将科学编制保护利用修建性详细规划,加强资金、建设用地等要素保障,确保3年建设期内完成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创建工作。 【亮点信息】 文成森林氧吧小镇被成功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 近日,浙江省政府发布《关于命名第五批省级特色小镇的通知》,命名18个小镇为第五批省级特色小镇。文成森林氧吧小镇成功获命名。文成森林氧吧小镇位于文成县西部山区的西坑畲族镇和铜铃山镇境内,总规划范围4平方公里。小镇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是县域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水质、环境、空气均达到国家Ⅰ级标准,负氧离子浓度常年在3万/立方厘米以上,是康体养生的最佳圣地。2020年,实现税收收入超6000万元,总产出13.24亿元,五年来累计旅游接待总人数达924万人次。近年来,小镇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累计完成有效固定资产投资30.84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占比72.49%,非政府投资占比73.99%;入驻企业705家,特色产业关联企业561家。文成森林氧吧小镇将以此次成功命名为契机,以生态康养产业发展为动能,以伯温文化等传统文化传播为动力,借力特色小镇2.0和数字化建设载体,全力打通两山转换新通道,全面提升小镇产业竞争力、创新力和辐射带动力,切实将森林氧吧小镇打造成为产业更特、创新更强、功能更优、形态更美、机制更活、辐射更广的具有竞争力的山水养生福地、休闲度假天堂。 【乡镇信息】 周壤镇做好产业“串珠成链”文章,全力打造德和侨心乡村振兴示范带 今年以来,周壤镇以项山、联丰、岙底、周墩、大坑、南岭等6个村为主线,深入挖掘华侨文化、孝廉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做好产业“串珠成链”文章,争创周壤德和侨心乡村振兴示范带,聚力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养的生态休闲城镇。一是精心做强传统产业。在大力发展中药材、茶叶、水稻等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依托本地农业、旅游资源,积极打造集侨家乐、康养、特色文化和教育研学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生态农业综合体。如春田花花亲子农园农旅综合体打造集农耕文化体验、田园科普教育、田园亲子农乐、手工DIY体验的亲子农乐园区;华兴中药材基地打造具有民宿、农家乐、中医药科普馆等设施功能为一体的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园等。目前已带动周边214户农户就业,帮助周边村民年增收500余万元。二是精准培育特色产业。聚力聚焦“文旅融合”,打造“跨时空·爱相聚”文旅项目,推动本地特色侨乡文化、孝廉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融入产业优化升级进程。如成功举办了文成县首届中医药(畲药)养生文化节暨周壤镇第二届栀子花节,借助丰富的中药材、栀子花资源,发展“节会经济”,打造乡村品牌。同时,本土化梳理“孝廉先生”陈茂烈文化、侨文化,投资1.1亿在周墩、大坑建设以陈茂烈纪念馆、主题广场、侨家乐、研学基地为主体的廉政文化产业带,形成品牌链的同时推进“扩中”“提低”行动,加快构建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共橄榄形社会结构。三是精巧发展现代产业。一方面,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实施领导班子“一对一、点对点”订单式招商机制,引导乡贤回乡投资助收,成功招引总部经济企业7家,入库税收3100余万元;成功打造侨情古韵大坑村、欧陆风情项山联丰特色村、侨情枫彩周墩村等,发展侨家乐和咖啡吧等侨资产业;另一方面,深化“股份制合作农场”模式应用,复制推广试点做法,促进糯米山药等本地种植产业转型升级。如联丰村以专业合作社的方式流转农民闲置土地种植糯米山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平和乡奏响振兴强音,奋力实现美丽蝶变 平和乡依托乡内丰富的茶叶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力集中打造集茶园观光、禅茶文化、茶事体验、茶事研学、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九龙茶韵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经济示范带和百姓增收致富示范带,奋力实现乡村美丽蝶变。一是以产业兴旺为关键,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动力引擎。以九龙山茶园为核心,打造以“茶”为主题、三产融合发展的茶产业链。做大一产,新增安吉白茶、黄金芽等茶树品种种植,实施茶园疏林培土工程,深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示范带内茶叶产量100余吨,产值2000余万元。做强二产,成功引进福建茶企1家,提升红茶、乌龙茶加工厂房,新研制的乌龙茶填补了夏秋茶空白。建立针形茶产业联合体、茶青交易市场,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入股茶农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30%收益,人均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实现低收入农户就业60余人。做活三产,实施建设平和乡茶文化中心、九龙茶韵渔趣园、九龙山茶园综合体提升等项目,完成观景平台、民宿改造、茶园骑行道建设,全面促进茶旅融合。二是以生态宜居为抓手,全力奠定乡村振兴环境基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致力实现乡村“换颜升级”。创成大垟口国家级绿色村庄、浙江省3A级景区村,东方村中国传统村落。完成大垟口茶主题公园提升和通乡公路沿线绿化,完成东方村梅垟下休闲旅游特色村和古韵东方美丽宜居村创建。2021年平和乡以优秀档次高分通过国家卫生乡镇创建。三是以乡风文明为引领,全力夯实乡村振兴思想积淀。以推动组织振兴为重点,实现乡村振兴示范带与“五心五美”党建示范带双带融合。建强文化阵地,示范带上行政村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中国传统村落东方村依托省文保“太阴宫”、县文保“翁氏宗祠”、“贡氏府第”、“叶继普宅”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布袋戏”、“灌钢法铁具制作技艺”等非遗表演活动,传承特色文化。 十里画廊—峃口镇打造云江秀水乡村振兴示范带 峃口镇结合“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举全镇之力坚决打赢打好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攻坚战,聚焦聚力做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篇文章,实现了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产业发展更加兴旺,群众生活更加幸福。一是科学编制规划,稳步增强乡村振兴发展能级。结合峃口自身资源禀赋,峃口镇根据“一江春水,两岸绿道,三岛相连,四季花开,五颜六色,七彩云江,八仙过海,九山学舍,十里画廊”建设目标,打造融自然风光、生态农业、旅游康养、乡村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带实施总长7.8公里,总投资额1.2亿元,途经新联、九山、峃口、江岸4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近10000人。二是以村容村貌为重点,扎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开展“美丽系列”工程建设,建成500多处样板型美丽庭院,并召开全市“美丽庭院”现场会。结合飞云江二期治理工程建成了泗溪田园、百亩果园、沿江绿道,实现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可游。深入实施“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污水革命”、线路“上改下”等项目,峃口、新联村创成市级美丽乡村样板村,九山、新联、峃口村创成3A级景区村。为更好普及治水护水知识、展示治水护水经验、宣传治水护水政策法规,打造了文成县首个治水护水科普基地。三是以产业兴旺为核心,快速提升现代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突出资源优势,发展“旅游+农业”新型业态,做好融合发展文章。打响葡萄、火龙果、小番茄、砂糖橘、猕猴桃、红心柚等本地特色水果品牌,实现了“一年四季有水果”的目标。打造小吃一条街,推介溪鱼、溪螺、糯米山药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河鲜和农产品,满足游客需求。二是打造特色文旅产业。通过对九山村特色旅游村实行团队营销,以九溪欢乐谷为依托,凭借梨头山丛林越野一体式旅游项目,形成景点串联的营销模式,实现旺季日接待游客4000人,连续两年经营收入在全县景区中排名第二,带动全镇餐饮、民宿等旅游服务产业发展。三是着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峃口、新联、九山以土地参股的方式,入股樱花岛主题公园提升项目,项目建成后,以亲子游为主打点开展各种“亲子游”活动,各村分红能达到五万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资金投入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
||||
【重点信息】 文成县获2022年度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我县2个村入选省第十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名单 【亮点信息】 文成森林氧吧小镇被成功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 【乡镇信息】 周壤镇做好产业“串珠成链”文章,全力打造德和侨心乡村振兴示范带 平和乡奏响振兴强音,奋力实现美丽蝶变 十里画廊—峃口镇打造云江秀水乡村振兴示范带 【重点信息】 文成县获2022年度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近日,浙江省财政厅组织开展2022年度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经竞争性立项,择优确定21个县(市、区)为项目建设单位,文成县成功入选,将获得补助2000万元。本次竞争性评选,按照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选择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基层组织战斗力强的村庄。此次项目涉及我县大峃镇中堡村、珊溪镇坦歧村、玉壶镇龙一村、黄坦镇共宅村、巨屿镇花竹岭村等5个村居。下一步,文成县将按照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要求,以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宜居宜业宜游有机统一为目标,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整体谋划,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发展业态多样的乡村产业,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促进村美民富人和,推动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美丽乡村样板。 我县2个村入选省第十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名单 近日,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公布浙江省第十批(2022年度)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一般村名单,我县西坑畲族镇鳌里村、周壤镇周墩村分别入选浙江省第十批(2022年度)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一般村名单。据悉,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一般村将获得一定的补助资金,重点要做好古建筑修复、村内古道修复与改造、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筑(构)物整修改造、搬迁安置区基本公共设施建设等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下步,我县将科学编制保护利用修建性详细规划,加强资金、建设用地等要素保障,确保3年建设期内完成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创建工作。 【亮点信息】 文成森林氧吧小镇被成功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 近日,浙江省政府发布《关于命名第五批省级特色小镇的通知》,命名18个小镇为第五批省级特色小镇。文成森林氧吧小镇成功获命名。文成森林氧吧小镇位于文成县西部山区的西坑畲族镇和铜铃山镇境内,总规划范围4平方公里。小镇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是县域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水质、环境、空气均达到国家Ⅰ级标准,负氧离子浓度常年在3万/立方厘米以上,是康体养生的最佳圣地。2020年,实现税收收入超6000万元,总产出13.24亿元,五年来累计旅游接待总人数达924万人次。近年来,小镇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累计完成有效固定资产投资30.84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占比72.49%,非政府投资占比73.99%;入驻企业705家,特色产业关联企业561家。文成森林氧吧小镇将以此次成功命名为契机,以生态康养产业发展为动能,以伯温文化等传统文化传播为动力,借力特色小镇2.0和数字化建设载体,全力打通两山转换新通道,全面提升小镇产业竞争力、创新力和辐射带动力,切实将森林氧吧小镇打造成为产业更特、创新更强、功能更优、形态更美、机制更活、辐射更广的具有竞争力的山水养生福地、休闲度假天堂。 【乡镇信息】 周壤镇做好产业“串珠成链”文章,全力打造德和侨心乡村振兴示范带 今年以来,周壤镇以项山、联丰、岙底、周墩、大坑、南岭等6个村为主线,深入挖掘华侨文化、孝廉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做好产业“串珠成链”文章,争创周壤德和侨心乡村振兴示范带,聚力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养的生态休闲城镇。一是精心做强传统产业。在大力发展中药材、茶叶、水稻等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依托本地农业、旅游资源,积极打造集侨家乐、康养、特色文化和教育研学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生态农业综合体。如春田花花亲子农园农旅综合体打造集农耕文化体验、田园科普教育、田园亲子农乐、手工DIY体验的亲子农乐园区;华兴中药材基地打造具有民宿、农家乐、中医药科普馆等设施功能为一体的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园等。目前已带动周边214户农户就业,帮助周边村民年增收500余万元。二是精准培育特色产业。聚力聚焦“文旅融合”,打造“跨时空·爱相聚”文旅项目,推动本地特色侨乡文化、孝廉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融入产业优化升级进程。如成功举办了文成县首届中医药(畲药)养生文化节暨周壤镇第二届栀子花节,借助丰富的中药材、栀子花资源,发展“节会经济”,打造乡村品牌。同时,本土化梳理“孝廉先生”陈茂烈文化、侨文化,投资1.1亿在周墩、大坑建设以陈茂烈纪念馆、主题广场、侨家乐、研学基地为主体的廉政文化产业带,形成品牌链的同时推进“扩中”“提低”行动,加快构建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共橄榄形社会结构。三是精巧发展现代产业。一方面,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实施领导班子“一对一、点对点”订单式招商机制,引导乡贤回乡投资助收,成功招引总部经济企业7家,入库税收3100余万元;成功打造侨情古韵大坑村、欧陆风情项山联丰特色村、侨情枫彩周墩村等,发展侨家乐和咖啡吧等侨资产业;另一方面,深化“股份制合作农场”模式应用,复制推广试点做法,促进糯米山药等本地种植产业转型升级。如联丰村以专业合作社的方式流转农民闲置土地种植糯米山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平和乡奏响振兴强音,奋力实现美丽蝶变 平和乡依托乡内丰富的茶叶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力集中打造集茶园观光、禅茶文化、茶事体验、茶事研学、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九龙茶韵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经济示范带和百姓增收致富示范带,奋力实现乡村美丽蝶变。一是以产业兴旺为关键,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动力引擎。以九龙山茶园为核心,打造以“茶”为主题、三产融合发展的茶产业链。做大一产,新增安吉白茶、黄金芽等茶树品种种植,实施茶园疏林培土工程,深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示范带内茶叶产量100余吨,产值2000余万元。做强二产,成功引进福建茶企1家,提升红茶、乌龙茶加工厂房,新研制的乌龙茶填补了夏秋茶空白。建立针形茶产业联合体、茶青交易市场,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入股茶农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30%收益,人均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实现低收入农户就业60余人。做活三产,实施建设平和乡茶文化中心、九龙茶韵渔趣园、九龙山茶园综合体提升等项目,完成观景平台、民宿改造、茶园骑行道建设,全面促进茶旅融合。二是以生态宜居为抓手,全力奠定乡村振兴环境基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致力实现乡村“换颜升级”。创成大垟口国家级绿色村庄、浙江省3A级景区村,东方村中国传统村落。完成大垟口茶主题公园提升和通乡公路沿线绿化,完成东方村梅垟下休闲旅游特色村和古韵东方美丽宜居村创建。2021年平和乡以优秀档次高分通过国家卫生乡镇创建。三是以乡风文明为引领,全力夯实乡村振兴思想积淀。以推动组织振兴为重点,实现乡村振兴示范带与“五心五美”党建示范带双带融合。建强文化阵地,示范带上行政村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中国传统村落东方村依托省文保“太阴宫”、县文保“翁氏宗祠”、“贡氏府第”、“叶继普宅”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布袋戏”、“灌钢法铁具制作技艺”等非遗表演活动,传承特色文化。 十里画廊—峃口镇打造云江秀水乡村振兴示范带 峃口镇结合“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举全镇之力坚决打赢打好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攻坚战,聚焦聚力做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篇文章,实现了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产业发展更加兴旺,群众生活更加幸福。一是科学编制规划,稳步增强乡村振兴发展能级。结合峃口自身资源禀赋,峃口镇根据“一江春水,两岸绿道,三岛相连,四季花开,五颜六色,七彩云江,八仙过海,九山学舍,十里画廊”建设目标,打造融自然风光、生态农业、旅游康养、乡村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带实施总长7.8公里,总投资额1.2亿元,途经新联、九山、峃口、江岸4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近10000人。二是以村容村貌为重点,扎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开展“美丽系列”工程建设,建成500多处样板型美丽庭院,并召开全市“美丽庭院”现场会。结合飞云江二期治理工程建成了泗溪田园、百亩果园、沿江绿道,实现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可游。深入实施“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污水革命”、线路“上改下”等项目,峃口、新联村创成市级美丽乡村样板村,九山、新联、峃口村创成3A级景区村。为更好普及治水护水知识、展示治水护水经验、宣传治水护水政策法规,打造了文成县首个治水护水科普基地。三是以产业兴旺为核心,快速提升现代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突出资源优势,发展“旅游+农业”新型业态,做好融合发展文章。打响葡萄、火龙果、小番茄、砂糖橘、猕猴桃、红心柚等本地特色水果品牌,实现了“一年四季有水果”的目标。打造小吃一条街,推介溪鱼、溪螺、糯米山药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河鲜和农产品,满足游客需求。二是打造特色文旅产业。通过对九山村特色旅游村实行团队营销,以九溪欢乐谷为依托,凭借梨头山丛林越野一体式旅游项目,形成景点串联的营销模式,实现旺季日接待游客4000人,连续两年经营收入在全县景区中排名第二,带动全镇餐饮、民宿等旅游服务产业发展。三是着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峃口、新联、九山以土地参股的方式,入股樱花岛主题公园提升项目,项目建成后,以亲子游为主打点开展各种“亲子游”活动,各村分红能达到五万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资金投入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