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动态
聚焦核心素养,探究作业设计 ——郑淑芬名师工作室第八次活动
发表时间:2024-11-19


聚焦核心素养,探究作业设计

 ——郑淑芬名师工作室第八次活动

为全面落实培养生物学素养目标,进一步展示我们工作室的生物学科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切实推进高效课堂,适应高考评价改革。2024年1110日,在文成中学开展了郑淑芬名师工作室第8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个阶段:试课和说课、主题交流和专题讲座历时一整天。

一、试课、说课 

 

 

黄晨曦老师的课堂内容主要分为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过程。课堂利用大象小鼠的比较引出细胞分裂后,让学生自主阅读书本,找出细胞周期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借助PPT上的例子和试题,强调细胞周期中的重难点。之后播放一段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阅读课本和图片后说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的特点,归纳出分裂期的顺口溜,最后通过一段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视频,找出动物细胞分裂和植物细胞分裂的差异,再进行课堂总结,完成课堂。

叶化兵老师的说课是根据新课标,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以及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围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展开。说教学目标时特别注意核心素养的培养,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有丝分裂的学习,能认同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科学思维:通过列表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能说明二者分裂的联系与区别。科学探究:通过探究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及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阐明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社会责任:使学生学会从微观把握生物体的变化,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新课讲授共分为三个部分细胞增殖概念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过程。说教学反思:本课堂上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一系列引导,从而充满动态的“画面感”尽管付出了好多了努力,但他觉得,本节课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二、主题交流

 

 郑淑芬老师以《纸模教学 凸显特色 善教乐学 提升素养》为题,交流生物组校本作业的编订工作从“组织架构明晰、工作计划详实、内部分工明确”三方面论述。生物组每个年级的每本校本作业都有相应的负责人和审核人,形成了以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为核心、以任课教师为主力的编委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生物备课组不断尝试,及时汇总修改意见形成合股之力,不断寻求一条激发学生积极性、减轻学生负担的高效之路

三、专题讲座


林永老师的讲座《基于学情的校本作业设计与评价》强调校本作业紧跟课标步伐,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和评价,也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有力法宝。校本作业关注建构设计,助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赋能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校本作业彰显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聚集全组教师的智慧。校本作业精准负责主体,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基于学情,关注学生基础,精益求精,着力能力提升,重视教学规律,钻研教材教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份切实可行的作业保障。

总结

大家认为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实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