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课堂,协同成长
——文成县小学数学基于作业优化的素养课堂教学短期培训(二)
为深入理解和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内涵实质,准确把握教育教学新方向,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科育人目标,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11月20日,文成县小学数学基于作业优化的素养课堂教学第二次短期培训在文成县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荣幸地邀请到了雷祖听名师工作室团队和谷尚品名师工作室团队为我们指导引领。
首先 由温州市龙湾区海城第一小学颜诸黎老师带来的观点报告《以作业设计为抓手,探索素养课堂新路径一一图形与几何领域为例》。颜老师从课标中解读,说明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再围绕作业优化的三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为教学、为评价、为发展。对于作业优化,并给出了这样的实施意⻅: 1.关注作业反馈,实现素养落地。 2.注重操作对比,凸显图形本质。 3.构建知识联结,培养结构思维。 4.重视文化渗透,深挖育人价值。 并作出了相对应的案例分析。
接着,是由温州市瓦市小学的傅玮玮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纷呈的《植树问题》课例。用两道简单的问题,先构建出 求份数的除法模型。再设计了学生自主解决植树问题的任务型活动,以学生作品为基础,将三种植 树问题提取相同点,用画图来理解“一一对应”,为学生建立有联系的植树模型。傅老师引导学生探 索植树问题,结合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更生动。探究过程设计巧妙,层层深入,最终带领学 生得出抽象的“点-段”模型。
随后,是由温州市海城一小的瞿福强老师带来的课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自温州海城一小的瞿福强由比较⻓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花坛谁的面积更大,引出了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瞿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以数格子的方法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再引导学生用割补法逐步深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由一个平行四边形到多个,建立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成⻓方形面积的普适性。
最后,温州市名师雷祖听老师对上午的观点报告和两节课进行了点评,雷祖听老师基于教育部政策提出,作业与课堂相融合,是减轻作业负担、提升作业质量、提高 课堂学习品质的关键策略。并展示了基于作业优化的素养评价方案设计的范例《三⻆形》,为教师们的一线教学提供了更深远的思考方向。最后雷老师对上午展示课进行了简要评价,肯定了傅老师对数学课堂优秀的宏观把控和精巧的结构化设计,注重扎实的数学课堂常规培养。雷老师谈及,图形与几何模块中的课堂应更关注“任务驱动-猜测-验证-应用”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而瞿老师在探究活动中,给出了充足的素材,注重课堂留白,能让学生对空间有更多样化的探索、更丰富的体验。
下午第一节课由温州滨海小学高玉立老师为我们带来课例《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高玉立老师通过一道题目,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通过编题目、画线段度的活动,学生进一步感受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随后由温州市蒲鞋市小学黄煜晴老师为我们带来课例《分数的初步认识》。黄煜晴老师先出示简单的分一分蛋糕问题,引导孩子得到“一半”。随之让孩子通过“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得到“一半”的,加深对“一半”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从而引出½和分数的概念。再设置创造“几分之一”的活动,学生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在两节课例展示结束后,温州市蒲鞋市小学陈蓓蕾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观点报告《优化作业设计,助推深度学习》,陈蓓蕾老师以双减政策为作业设计指向,提出要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通过《小小手印,大大奥秘》、《凑时翻翻乐》、《校园设计我做主》三个作业设计向大家阐述了自己对教学的思考,陈老师表示作业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紧扣教材,指向核心素养。
活动最后,分别由滨海学校陈潇潇老师、蒲鞋市小学郑冬冬老师、温州市名师雷祖听老师对下午的课例进行点评。老师们表示《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这节课层层递进,在文字中激发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感知加减法的意义,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丰富且有针对性,让学生在充分且独立的思考基础上不断总结归纳,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随着本次活动圆满落幕,每一位参与的老师都满载而归,基于作业优化的素养课堂教学,激发了老师们对于素养课堂教学的深入思考。老师们认识到,聚焦学科本质,以核心概念为统领,设计基于作业优化的素养课堂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落实。
报道:刘铖铖 郑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