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动态
落实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夏淑珍名师工作室第十三次活动报道发表时间:2024-12-16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变革,从而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文成县夏淑珍名师工作室和星悦名师工作室在文成县实验小学开展以“落实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为主题的活动。

课例展示

 第一节课是由夏淑珍名师工作室刘洋溢老师执教《比尾巴》,她通过具象化的符号指导学生借助字体大小的变化、上扬号和停顿符号读好问句和答句,同时刘老师还灵活地运用了互动问答、连问连答、表演朗读等多种趣味朗读,引领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课堂中她还灵活运用各种学习资源,使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阅读与理解水到渠成,助力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伙伴“比比”,串联课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比一比”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1.jpg

 第二节课由夏淑珍名师工作室刘洋老师带领二(10)班的小朋友为我们上演了《狐假虎威》的“一出好戏”。刘老师以“元旦汇演招募课本剧小演员”为情境,带领孩子们走进剧本。刘老师教态自然稳重,语言准确清楚,课件美观实用,她从狐狸和老虎的对话、神态出发,环节过渡自然,方法灵活多样。让学生学有所获,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朗读和生动活泼的“小剧场”关注了学生发展性目标。在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环节,孩子们更是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他们戴上头饰,化身为故事中的角色,用生动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将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憨厚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一系列的互动和表演,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jpg

    第三节课是由夏淑珍名师工作室胡晓燕老师执教的《乌鸦喝水》。胡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富有创意,围绕“爱观察-会思考”这两条主线设计了多个扎实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契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胡老师先引导孩子们找出关于“喝”的“找水喝、喝不着、喝着水”的三个关键词串起整个故事,锻炼了学生在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接着,胡老师通过联系字理、链接生活等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借用表情包“着急鸦”“高兴鸦”“失望鸦”“疑惑鸦”,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乌鸦的心情变化;“小小观察员”们在情境中辨析乌鸦遇到的“水瓶”到底是什么样的,让乌鸦这只智慧之鸟的形象跃然而出,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纵观这堂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孩子们思维的启迪,让孩子们在这个冬日里种下热爱语文的种子,未来必将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3.jpg

最后是星悦名师工作室的李茜茜老师开展《我的拿手好戏》了说课活动。李老师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充分利用教材,深入剖析,点明教学核心为多角度呈现“拿手好戏”。于重点处,巧用提纲支架引导学生列提纲要顺序恰当,重点突出;针对难点,分步引导与对比品析,借助“登台pk”助力学生将重点内容写具体。其目标明确,旨在让学生掌握多元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此次说课活动为其他老师提供了一些教学经验,希望在以后的习作教学中,都能让学习真实、积极发生。

4.jpg

 观点碰撞

兰雅茹老师围绕教学中的“舍”与“得”,谈了刘老师在《比尾巴》一课中的尝试。一是调整课时内容,即调整教学的“度”:运用丰富的识字形式,删减过多内容,调整学习任务等,为本课目标的达成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二是优化朗读策略,将问答游戏贯穿全课,设置了“情境架构、游戏激趣、竞争促读”的趣味化激励机制,采用了“学情起步、理解筑基、指导细化、扶放结合、评价巩固”的进阶化朗读策略,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渗透,持续强化,继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语文素养。

5.jpg

    胡晓燕老师认为“拼音、识字、阅读与鉴赏”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至关重要。拼音是学生识字的“拐杖”,拼音教学要把握学段要求,避免过度拔高。胡老师以古诗《江南》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联系字理、链接生活等识字方法有效认识“采”和“莲”,在不断的字词积累中推动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的提升,又在阅读与鉴赏中巩固识字,从而提高识字量,巧妙地说明了识字、阅读与鉴赏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胡老师认为只有理顺拼音、识字、阅读与鉴赏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才能真正从零起步,踏上“阅读”的阶梯。

6.jpg

    夏淑珍老师紧扣“阅读与鉴赏”第一学段目标中的“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开阐述。她指出朗读是一年级孩子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夏老师通过丰富的教学课例就“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出可以运用多种可视化的直观方式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让朗读更流利;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在理解和体会的基础上读出情感。

7.jpg

用心教研,研之有悟,百想齐思,思附践行。每一次的研讨都是一场教育的盛宴,通过工作室的活动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老师们共读共思共悟。相信在不断的教研过程中,老师们会在反思与实践中构建更加优质的课堂,积跬步,至千里。

编辑:文成县伯温小学  刘洋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