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0004/2024-102521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县发改局
生成日期 2024-05-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2022年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草案)
发布日期:2024-05-07 10:08:45浏览次数: 来源:文成县发改局 字体:[ ]

一、2022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定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以高质量打造山区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引领,以“四大工程”为主线,深入实施重大项目攻坚,抓机遇、促发展、破难题、争要素,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聚焦经济稳增长,实体经济更加扎实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成功入选浙江省农业“双强”行动“赛马”激励地区。成功举办第三届农业投资洽谈会,签约项目25个、总投资9.85亿元,农业亿元项目实现“零的突破”。注册成功“文品天成”区域公共品牌,培育高山稻米、文成贡茶、文成杨梅、文成糯米山药、文成原蜜5个特色产业公共品牌和一批知名农业企业品牌,形成了“1+5+N”品牌矩阵。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8亿元,增长4.6%。生态工业扩容提质。围绕打造工业百亿产值“强链”“补链”,成功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8家。成功签订上虞-文成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合作协议书,招引落地项目3个,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85亿元,入驻规上企业7家。全省最大的娃哈哈饮料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小升规”企业7家,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61亿元,增长8.9%。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围绕新动能培育,全年引育规上其他服务业企业1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5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3.22亿元,增长6.4%。受消费券分阶段投放、疗休养加快推进等持续刺激,消费市场逐步改善,全年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销售(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11.9%、5.0%、9.3%、8.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82亿元。落地开工首个百亿文旅项目-天顶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预计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45.25亿元,增长8 %。“侨家乐”已成为浙江省三大区域民俗品牌之一,新增侨家乐民宿8家,累计达到23家。

(二)聚焦项目蓄后劲,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实行重大项目盯引机制,景文高速实现通车,龙船垟城市综合体项目、322西坑至景宁改建工程等大体量项目建设提速推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56亿元,增长15.3%,其中4个省重点实施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15亿元、完成率125.3%,13个市级重大百日攻坚项目完成投资32.18亿元、完成率137.5%,2个全省集中开工项目全部按时开工纳统,1个省市县长工程已落地开工。项目招引成效显著。创新企业项目盯引研判机制,实行“日跟踪、周协调、月评估”,组建5个招商引智工作组,派遣15名招商专员分赴杭州、温州等地开展驻点招商引资。全年完成亿元以上项目招引11个,利用外资1731万美元。引进总部经济企业28家,创税7.52亿元。要素保障取得新突破。出台市场主体纾困解难“30条措施”,“一县一策”中省厅30项支持大健康产业政策,其中,23项已落实到位。全年累计争取到政府债券资金19.77亿元,其中一般性政府债券6亿元、专项债券13.77亿元。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3.5亿元,完成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融资对接累计23亿元、项目融资用信金额17亿元。争取各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90亩,完成土地供应2271.95亩,清理“批而未供”土地1766.8亩,出让工业用地307.2亩,完成土地出让金6.2亿元。

(三)聚焦城乡提品质,美丽宜居更加彰显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围绕美丽城镇样板打造,完成美丽城镇创建省级验收项目172个、城乡风貌整治投资累计4.68亿元、赶超危旧房改造任务2个。实施污水设施升级改造,完成新建(改造)污水终端系统14个,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项目10个,新建给排水管道27.3公里。实施绿化提升工程,新增绿道6.18公里、绿地6.9公顷。美丽乡村更加宜居。“隐居武阳”入选全省首批未来乡村、全市未来乡村建设十大案例,“恋上让川”、“古韵石庄”入选全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高标整治提升美丽田园1.2万亩,南田镇新南田块获评市级最美田园。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37个、精品村22个,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100%。生态环境再创佳绩。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实现空气优良率98.9%,细颗粒物(PM2.5)浓度19微克/立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比例100%,出境水水质稳定Ⅰ类水质。污染防治攻坚全面推进,深入实施扬尘污染防治、“五水共治”、净土清废行动。珊溪镇被评为2022年度温州市“水美乡镇”。获评“2021年度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县”和浙江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县。文成县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助推共同富裕入选温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领域最佳实践名单。

(四)聚焦改革增活力,重点改革不断深化

数字化改革全面推进。聚焦“1612”体系架构新变化、“大脑”建设新概念、应用实战新阶段的新形势新要求,组建“1个领导小组+1个办公室+8个专题组”的改革领导小组,清单式推进数字化应用11个。完成74项省级重大应用“浙里办”“浙政钉”等两端的全面贯通。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政务云平台稳定性、浙政钉应用可用性等三项核心指标完成100%。标志性改革有序推进。聚焦“扩中”“提低”改革,迭代升级共富帮应用,深化财政支农资金折股量化模式,推广新型股份合作制农业产业联合体,获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刘小涛批示肯定。创新“双向飞地”模式,重点破解“山”的招商难和“海”的要素难,与瑞安签订全省首个“双向产业飞地”共建协议,获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刘小涛批示肯定。扎实推进“三位一体”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县创建。推行农村闲置房“认养”模式,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带动营商环境改革,迭代升级惠企政策“直通车”“帮企云”“招商云”应用。深化“青蓝接力”行动,深化国土空间治理改革,实施“双碳”集成改革等。一批改革试点获批创建。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工作已被国家司法部批复为试点,实现涉侨公证的办理时限缩短为30分钟、无需跨国跑。“农房盘活”数字化应用建设、乡村侨舍(文成“侨家乐”)应用、“侨侨通”(“新生代”)子场景等8项工作列入省级试点。文成县“五种模式”破解乡村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难题上《温州改革》(市场要素化改革)第4期,文成县探索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革上《温州改革》(探路者)第5期,以上两篇文章获市委刘小涛书记批示肯定。

(五)聚焦百姓惠民生,百姓福祉不断增强

民生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分类施策推进就业创业帮扶,新增就业人数2304人。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完成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基本医疗保险户籍参保率99.02%。完善大额医疗费用预警机制,已资助参保17353人,资助金额798.24万元,救助155015人次,救助金额2668.81万元。积极实施产业扶贫等举措,不断增强低收入农户的“造血”功能。完成文成—奉化“消薄飞地”、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低收入农户入股资金标准从3万元提高到4万元。中蜂养殖折股量化项目带动低收入农户户均年增收400元以上。“共富工坊”项目带动企业增效、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初步已形成示范点3个。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7286元,增长16.3%。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合理规划校网布局,高考整体水平实现十连升,投入建设资金2.13亿元,建成投用黄坦镇中心小学和周壤镇、铜铃山等4所幼儿园,有效扩增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县人民医院新建项目的门诊楼、住院楼完成竣工验收,文成县人民医院入列全国首批“千县工程”示范名单。开展文化惠民服务,累计完成送戏下乡250场、送书下乡18000册、送讲座展览90场、文化走亲8场。加快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建成综合体育运动场所和桥下空间体育运动场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2㎡以上。推进“平安文成”建设,社会安定局面有效加强,军民融合、粮食安全、妇女儿童、住房保障、社会治理等各项事业均稳步推进。

2022年,虽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较为平稳,但对照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目标新定位,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基础仍需巩固,主要表现为:产业层次低、结构不优、体量不大,特色产业发展缓慢;促进群众增收共富办法不多,城乡收入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城市能级不高,人口集聚度不强,城镇化水平偏低;民生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尚无法真正满足群众需求;要素保障制约依然突出,人才、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制约更加凸显。面对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主动作为,采取更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综合权衡新一年宏观经济走势和我县增长潜力,兼顾衔接省市以及我县“十四五”规划目标、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山区26县考核指标体系,提出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5%,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他计划指标按目标任务推进。

(一)主动作为实干争先,确保经济“开门红、全年红”。坚持把推动经济稳健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按下经济复苏“快进键”、跑出发展“加速度”,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重点围绕全县“十重百项”工作清单,密切关注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点指标、重大改革等,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针对性措施,确保国民经济增速持续回升。二是打出政策“组合拳”助推企业发展。落细落实企业纾困等稳经济各项政策举措,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导向作用,确保扶持政策真正“落地”,最大限度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三是完善工作机制有效落实各项工作。健全“清单动态管理”、“督办分级协调”、“赛马激励考核”三大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按节点有序推进、滞后任务及时整改、攻坚任务有效落实。确保工业、商贸、建筑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科技创新、生态旅游等领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力争突出重围走在全市及26县前列。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特色产业集群。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根基底盘来抓,推动生态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和文成—上虞山海协作“产业飞地”两大生态工业主平台,聚焦头部企业、聚焦产业链,强化以商招商,尽快形成产业集聚,做大做强生态工业。力争全年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个。二是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业。依托5A刘伯温故里景区旅游主平台,争创刘伯温故里未来景区,提速推进国际天湖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国际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动商贸经济提档升级,以苔湖特色街区创建为核心,同步推进二新街、筏头街一带步行街创建,带动“夜间经济”“周末经济”“假日经济”等业态加快发展。三是优化提升特色现代农业。聚力打造农业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杨梅、高山稻米、高山蔬菜等主导产业,继续深化实施农业“双强”行动,着力主体引育,重点推进鲁泽数字农业示范园建设,争取新招引“亿元”以上双强类项目2个,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家,力争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

(三)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发展理念,以产业导向指引投资方向,全力夯实经济发展底盘。一是抓实项目各个环节。围绕前期项目抓储备、开工项目抓前期、在建项目抓竣工的总体思路,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做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78.7亿元,续建实施92个重点项目,提速开工64个重点项目,攻坚推进12个重大前期项目。二是精准实施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强县的“一号工程”、项目投资的“源头活水”,通过专班招商、驻点招商、商会招商等方式,力争全年招引亿元产业项目10个以上。三是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精准把握国家、省市政策和资金投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和金融债券等政策,确保重大项目资金需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开发城镇低效用地,全力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加强能耗政策研究和存量挖潜,多措并举拓宽我县用能空间。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美丽宜居文成。升级打造浙江省美丽大花园典型示范县,全面提升美丽生态,全域发展美丽经济。一是点靓最美县城。以“美丽县城”“美丽城镇”创建为主抓手,推动公园、文化街区、绿道体系、绿地大发展和水环境整治提升,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全面提升生态人居环境。二是赋能乡村振兴。加快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提质提标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12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8个精品村,新建未来乡村2个,争创省市级未来乡村建设先行示范。继续实施“飞地抱团”增收模式,推进建设产业赋能式、品牌带动式等多个示范点共富工坊,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品质全面提升、农民更加富裕富足。三是优化生态环境。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实现空气优良率98%以上、PM2.5稳中有降,地表水、出境水、饮用水稳定达标,水环境质量稳中向优。

(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释放发展活力。持续激活改革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改革一体融合。一是推进全面数字化改革。根据IRS系统目录清单,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承接落地省市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落地,全速推进省市应用贯通。对照省市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谋划打造更多切实可用、方便快捷的多跨场景应用。重点推进华侨权益保障、海外文化传播、山区特色医保等场景应用。紧密对接省市综合应用“揭榜挂帅”工作,争取我县特色应用场景中榜,更多项目纳入省市试点。二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聚焦富民增收、聚焦要素整合,全力推进“扩中提低”行动和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推进探索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及推进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平稳推进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继续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推进科创飞地、产业飞地精准落地,构建新型帮共体。

(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共同富裕取得突破进展。一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面推进“扩中”“提低”,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推进共同富裕。二是全面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维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做好山区县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稳住就业民生底盘。全年实现新增就业2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三是补好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实施“县中崛起”行动计划。推进幸福颐养标杆区建设,打造2个老年友好乡镇和5个老年友好村(社区),改造提升一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养老、工伤、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全力推进十大民生实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砥砺奋进、笃行不怠,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全力打造山区县共同富裕的文成样板,为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文成力量、展现文成担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0004/2024-102521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县发改局
生成日期 2024-05-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2022年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草案)

发布日期:2024-05-07 10:08:45 浏览次数: 来源:文成县发改局 字体:[ ]

一、2022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定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以高质量打造山区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引领,以“四大工程”为主线,深入实施重大项目攻坚,抓机遇、促发展、破难题、争要素,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聚焦经济稳增长,实体经济更加扎实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成功入选浙江省农业“双强”行动“赛马”激励地区。成功举办第三届农业投资洽谈会,签约项目25个、总投资9.85亿元,农业亿元项目实现“零的突破”。注册成功“文品天成”区域公共品牌,培育高山稻米、文成贡茶、文成杨梅、文成糯米山药、文成原蜜5个特色产业公共品牌和一批知名农业企业品牌,形成了“1+5+N”品牌矩阵。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8亿元,增长4.6%。生态工业扩容提质。围绕打造工业百亿产值“强链”“补链”,成功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8家。成功签订上虞-文成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合作协议书,招引落地项目3个,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85亿元,入驻规上企业7家。全省最大的娃哈哈饮料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小升规”企业7家,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61亿元,增长8.9%。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围绕新动能培育,全年引育规上其他服务业企业1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5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3.22亿元,增长6.4%。受消费券分阶段投放、疗休养加快推进等持续刺激,消费市场逐步改善,全年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销售(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11.9%、5.0%、9.3%、8.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82亿元。落地开工首个百亿文旅项目-天顶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预计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45.25亿元,增长8 %。“侨家乐”已成为浙江省三大区域民俗品牌之一,新增侨家乐民宿8家,累计达到23家。

(二)聚焦项目蓄后劲,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实行重大项目盯引机制,景文高速实现通车,龙船垟城市综合体项目、322西坑至景宁改建工程等大体量项目建设提速推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56亿元,增长15.3%,其中4个省重点实施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15亿元、完成率125.3%,13个市级重大百日攻坚项目完成投资32.18亿元、完成率137.5%,2个全省集中开工项目全部按时开工纳统,1个省市县长工程已落地开工。项目招引成效显著。创新企业项目盯引研判机制,实行“日跟踪、周协调、月评估”,组建5个招商引智工作组,派遣15名招商专员分赴杭州、温州等地开展驻点招商引资。全年完成亿元以上项目招引11个,利用外资1731万美元。引进总部经济企业28家,创税7.52亿元。要素保障取得新突破。出台市场主体纾困解难“30条措施”,“一县一策”中省厅30项支持大健康产业政策,其中,23项已落实到位。全年累计争取到政府债券资金19.77亿元,其中一般性政府债券6亿元、专项债券13.77亿元。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3.5亿元,完成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融资对接累计23亿元、项目融资用信金额17亿元。争取各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90亩,完成土地供应2271.95亩,清理“批而未供”土地1766.8亩,出让工业用地307.2亩,完成土地出让金6.2亿元。

(三)聚焦城乡提品质,美丽宜居更加彰显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围绕美丽城镇样板打造,完成美丽城镇创建省级验收项目172个、城乡风貌整治投资累计4.68亿元、赶超危旧房改造任务2个。实施污水设施升级改造,完成新建(改造)污水终端系统14个,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项目10个,新建给排水管道27.3公里。实施绿化提升工程,新增绿道6.18公里、绿地6.9公顷。美丽乡村更加宜居。“隐居武阳”入选全省首批未来乡村、全市未来乡村建设十大案例,“恋上让川”、“古韵石庄”入选全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高标整治提升美丽田园1.2万亩,南田镇新南田块获评市级最美田园。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37个、精品村22个,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100%。生态环境再创佳绩。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实现空气优良率98.9%,细颗粒物(PM2.5)浓度19微克/立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比例100%,出境水水质稳定Ⅰ类水质。污染防治攻坚全面推进,深入实施扬尘污染防治、“五水共治”、净土清废行动。珊溪镇被评为2022年度温州市“水美乡镇”。获评“2021年度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县”和浙江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县。文成县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助推共同富裕入选温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领域最佳实践名单。

(四)聚焦改革增活力,重点改革不断深化

数字化改革全面推进。聚焦“1612”体系架构新变化、“大脑”建设新概念、应用实战新阶段的新形势新要求,组建“1个领导小组+1个办公室+8个专题组”的改革领导小组,清单式推进数字化应用11个。完成74项省级重大应用“浙里办”“浙政钉”等两端的全面贯通。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政务云平台稳定性、浙政钉应用可用性等三项核心指标完成100%。标志性改革有序推进。聚焦“扩中”“提低”改革,迭代升级共富帮应用,深化财政支农资金折股量化模式,推广新型股份合作制农业产业联合体,获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刘小涛批示肯定。创新“双向飞地”模式,重点破解“山”的招商难和“海”的要素难,与瑞安签订全省首个“双向产业飞地”共建协议,获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刘小涛批示肯定。扎实推进“三位一体”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县创建。推行农村闲置房“认养”模式,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带动营商环境改革,迭代升级惠企政策“直通车”“帮企云”“招商云”应用。深化“青蓝接力”行动,深化国土空间治理改革,实施“双碳”集成改革等。一批改革试点获批创建。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工作已被国家司法部批复为试点,实现涉侨公证的办理时限缩短为30分钟、无需跨国跑。“农房盘活”数字化应用建设、乡村侨舍(文成“侨家乐”)应用、“侨侨通”(“新生代”)子场景等8项工作列入省级试点。文成县“五种模式”破解乡村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难题上《温州改革》(市场要素化改革)第4期,文成县探索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革上《温州改革》(探路者)第5期,以上两篇文章获市委刘小涛书记批示肯定。

(五)聚焦百姓惠民生,百姓福祉不断增强

民生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分类施策推进就业创业帮扶,新增就业人数2304人。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完成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基本医疗保险户籍参保率99.02%。完善大额医疗费用预警机制,已资助参保17353人,资助金额798.24万元,救助155015人次,救助金额2668.81万元。积极实施产业扶贫等举措,不断增强低收入农户的“造血”功能。完成文成—奉化“消薄飞地”、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低收入农户入股资金标准从3万元提高到4万元。中蜂养殖折股量化项目带动低收入农户户均年增收400元以上。“共富工坊”项目带动企业增效、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初步已形成示范点3个。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7286元,增长16.3%。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合理规划校网布局,高考整体水平实现十连升,投入建设资金2.13亿元,建成投用黄坦镇中心小学和周壤镇、铜铃山等4所幼儿园,有效扩增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县人民医院新建项目的门诊楼、住院楼完成竣工验收,文成县人民医院入列全国首批“千县工程”示范名单。开展文化惠民服务,累计完成送戏下乡250场、送书下乡18000册、送讲座展览90场、文化走亲8场。加快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建成综合体育运动场所和桥下空间体育运动场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2㎡以上。推进“平安文成”建设,社会安定局面有效加强,军民融合、粮食安全、妇女儿童、住房保障、社会治理等各项事业均稳步推进。

2022年,虽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较为平稳,但对照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目标新定位,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基础仍需巩固,主要表现为:产业层次低、结构不优、体量不大,特色产业发展缓慢;促进群众增收共富办法不多,城乡收入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城市能级不高,人口集聚度不强,城镇化水平偏低;民生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尚无法真正满足群众需求;要素保障制约依然突出,人才、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制约更加凸显。面对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主动作为,采取更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综合权衡新一年宏观经济走势和我县增长潜力,兼顾衔接省市以及我县“十四五”规划目标、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山区26县考核指标体系,提出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5%,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他计划指标按目标任务推进。

(一)主动作为实干争先,确保经济“开门红、全年红”。坚持把推动经济稳健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按下经济复苏“快进键”、跑出发展“加速度”,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重点围绕全县“十重百项”工作清单,密切关注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点指标、重大改革等,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针对性措施,确保国民经济增速持续回升。二是打出政策“组合拳”助推企业发展。落细落实企业纾困等稳经济各项政策举措,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导向作用,确保扶持政策真正“落地”,最大限度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三是完善工作机制有效落实各项工作。健全“清单动态管理”、“督办分级协调”、“赛马激励考核”三大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按节点有序推进、滞后任务及时整改、攻坚任务有效落实。确保工业、商贸、建筑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科技创新、生态旅游等领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力争突出重围走在全市及26县前列。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特色产业集群。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根基底盘来抓,推动生态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和文成—上虞山海协作“产业飞地”两大生态工业主平台,聚焦头部企业、聚焦产业链,强化以商招商,尽快形成产业集聚,做大做强生态工业。力争全年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个。二是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业。依托5A刘伯温故里景区旅游主平台,争创刘伯温故里未来景区,提速推进国际天湖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国际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动商贸经济提档升级,以苔湖特色街区创建为核心,同步推进二新街、筏头街一带步行街创建,带动“夜间经济”“周末经济”“假日经济”等业态加快发展。三是优化提升特色现代农业。聚力打造农业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杨梅、高山稻米、高山蔬菜等主导产业,继续深化实施农业“双强”行动,着力主体引育,重点推进鲁泽数字农业示范园建设,争取新招引“亿元”以上双强类项目2个,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家,力争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

(三)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发展理念,以产业导向指引投资方向,全力夯实经济发展底盘。一是抓实项目各个环节。围绕前期项目抓储备、开工项目抓前期、在建项目抓竣工的总体思路,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做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78.7亿元,续建实施92个重点项目,提速开工64个重点项目,攻坚推进12个重大前期项目。二是精准实施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强县的“一号工程”、项目投资的“源头活水”,通过专班招商、驻点招商、商会招商等方式,力争全年招引亿元产业项目10个以上。三是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精准把握国家、省市政策和资金投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和金融债券等政策,确保重大项目资金需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开发城镇低效用地,全力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加强能耗政策研究和存量挖潜,多措并举拓宽我县用能空间。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美丽宜居文成。升级打造浙江省美丽大花园典型示范县,全面提升美丽生态,全域发展美丽经济。一是点靓最美县城。以“美丽县城”“美丽城镇”创建为主抓手,推动公园、文化街区、绿道体系、绿地大发展和水环境整治提升,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全面提升生态人居环境。二是赋能乡村振兴。加快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提质提标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12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8个精品村,新建未来乡村2个,争创省市级未来乡村建设先行示范。继续实施“飞地抱团”增收模式,推进建设产业赋能式、品牌带动式等多个示范点共富工坊,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品质全面提升、农民更加富裕富足。三是优化生态环境。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实现空气优良率98%以上、PM2.5稳中有降,地表水、出境水、饮用水稳定达标,水环境质量稳中向优。

(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释放发展活力。持续激活改革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改革一体融合。一是推进全面数字化改革。根据IRS系统目录清单,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承接落地省市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落地,全速推进省市应用贯通。对照省市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谋划打造更多切实可用、方便快捷的多跨场景应用。重点推进华侨权益保障、海外文化传播、山区特色医保等场景应用。紧密对接省市综合应用“揭榜挂帅”工作,争取我县特色应用场景中榜,更多项目纳入省市试点。二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聚焦富民增收、聚焦要素整合,全力推进“扩中提低”行动和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推进探索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及推进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平稳推进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继续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推进科创飞地、产业飞地精准落地,构建新型帮共体。

(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共同富裕取得突破进展。一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面推进“扩中”“提低”,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推进共同富裕。二是全面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维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做好山区县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稳住就业民生底盘。全年实现新增就业2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三是补好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实施“县中崛起”行动计划。推进幸福颐养标杆区建设,打造2个老年友好乡镇和5个老年友好村(社区),改造提升一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养老、工伤、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全力推进十大民生实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砥砺奋进、笃行不怠,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全力打造山区县共同富裕的文成样板,为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文成力量、展现文成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