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道,贵在点燃智慧之火,而非灌满一桶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郑淑芬名师工作室于2024年9月18日开展了一场聚焦于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与研究的专题讲座在文成县第二高级中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深化对生物学教学的理解,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专题讲座、经验分享、课题展示与点评,历时一整天。
一、专题讲座
浙江省文成中学郑淑芬老师分享了生物组对模型构建视域下高中生物深度学习的研究历程及成果。她介绍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包括“问题到主题”的探索论证、“教学评”三线研究的全面推动、走向“深化学习”的强化研究以及“完成到完善”的提炼总结等阶段。她还详细介绍了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锚定纸模教学内容、关注教学情境、聚焦建模任务设计、突破建模教学教法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乐清市第三中学徐岳敏老师分享了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与论文写作的经验。他介绍了从模型材料创新、实践式论证、体验式教学到议题式教学的过程,同时分享了论文写作的经验和技巧,提供了选题新颖、格式规范、勤于思考记录、积极参与评比和投稿等建议。他的建议对广大生物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提升学术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温州市教研员林永老师分享了关于新课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经验和思考。他分析了当前跨学科教学的现状和实践方向,并梳理了跨学科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思考。他的讲座为高中生物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经验分享
龙湾中学姜海瑞老师以“指向核心素养的实践类作业设计与实施——以保护滨海鸟类多样性项目化学习为例”进行了分享,详细阐述了如何研读课程标准、结合社会热点议题、设计学习目标和问题推进学习等步骤。
苍南县灵溪中学(三禾高中)李德梁老师介绍了基于学生活动与教材拓展的实践基地开发经验,包括番茄种植基地、多肉基地、芭蕉树下·蕨类风情园以及观赏植物栽培技术研究室等项目的实施和成效。
他们的分享内容丰富多彩,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三、课题展示与点评
乐清中学的陈娴婷老师带来一堂《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的课堂展示,陈老师以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导入,通过学生的模拟实验视频引出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性。通过资料的分批展示,引导学生跟着科学家的探索之路不断引出细胞膜的成分,同时用毛根等器材让学生动手搭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时在黑板上通过文字示意图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总结,从宏观上让学生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文字示意图的使用也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加系统的掌握。
文成中学的黄晨曦老师同样进行了一堂《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的课堂展示,黄老师从鸡蛋导入,引出细胞膜,同时通过墨水跟鸡蛋的实验引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再把细胞膜的发现历程通过学案的形式让学生阅读并得出细胞膜的成分,在探索细胞膜成分的过程中时刻紧密联系纸模型的应用,让学生充分利用纸模型加深对本节课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建构,最后再结合癌细胞的治疗,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
文成二高的陈老师对黄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她肯定整堂课的情景设置跟上课流程,各个上课环节紧密相连,同时让学生动手搭建纸模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围观细胞膜结构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利用鸡蛋这样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日常物品作为引入很好的引发学生多于细胞膜的好奇与探索,同时陈老师也指出如果能用阵势的鸡蛋替代视频或许更加能够让学生有体验感,整堂课从新课导入,每个环节都与教学目标相联系,教学层次清晰,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对高一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较大的帮助。
泰顺县城关中学的王丹丹老师对陈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陈老师整堂课利用论证式教学,历史资料井然有序的呈现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开展了多项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流动镶嵌模型的理性探究,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利用毛根等器材搭建流动镶嵌模型有利于学生对于流动镶嵌模型这一抽象概念的把握,同时也激发了学社工的探索热情,最后通过脂质体运载药物也很好的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四、总结
本次专题讲座活动为高中生物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通过专家的分享和经验交流,参会教师们收获颇丰,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本次活动也为文成县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