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命题-课题”系统的实践及构建
——谢美娟名师工作室第七次活动
新时期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大力推进学生的“解题”能力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转变,对考试命题科学化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命题后要考虑教学成果的提炼,即“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围绕“问题-命题-课题”这一主题,文成县谢美娟名师工作室举行了第七次活动。
一、“问题-命题-课题”系统的课堂实践
首先是文成中学刘光耀老师为我们呈现《尊重知识产权》一课。在讲授“尊重知识产权”这一节时,刘老师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对“侵权行为”和“保护行为”进行分析与思考。课堂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引出著作权、专利权以及商标权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体会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切实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构建高效课堂。基于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目标,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
第二节由文成中学吴淑萍老师为我们分享《坚持党的领导》一课。吴老师精心备课,采用了视频导入的方式,视频内容紧扣主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所有的核心知识点,且能够结合时事热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吴老师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本节课吴老师通过议题式教学,安排总议题和两个分议题,选取热点,经典实例,通过视频,以情境材料,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执政和领导地位的确立、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怎样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性,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围绕“问题-命题-课题”系统的评课尝试
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各位老师本着“教之海无涯,学之境无垠”的初心,认真、积极写听评课记录,学习经验,提升自我。各位老师积极发表两节课的见解以及在听课中收获的经验。
况老师对刘老师这节课做评价,认为该课紧紧贴合新课标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实际,课程内容的组织重视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将政治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以生活情境为媒介,以课本知识为内容,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由浅入深的展开。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增加了温度,提高了难度,降低了难度,拉近了政治与学生的距离,实实在在提高了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林老师则指出一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鲜明的特征,好课的标准大多只是一个独特的视角。从学生的视角看:该说的说了没有(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吸收到有价值的东西。),该想的想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各种实践等)。吴老师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思维,用政治语言表达交流,用政治方法解决问题,是一节非常扎实的好课。本节课立足于前期复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力图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整合和迁移知识的能力,开拓认知视角、提升知识运用效能。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能够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提高政治认同感。
三、“问题-命题-课题”系统构建研究开启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至关重要,更有助于我们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扎实提高教学质量。政治教师应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换课堂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命题是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是反映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自主评价方式。学生自主命题应聚焦“谁来命题”“为谁命题”“怎样命题”,面对主体困境、视角困境和质量困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素养发展为宗旨,以既有素养为基础,以学业质量为标准。结合高三复习案例,采取逆向设计,在准备阶段设计基本流程、明确学习需求、制定评价标准;在实施阶段落实四个环节,即选择试题类型、选取问题情境、编制参考答案、评价与再优化,探究学生自主命题的设计与实施,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教师在对于学科课题进行研究的时候,教师必须对本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在宏观上把握学段知识结构,清楚地掌握所研究课题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微观上必须对课题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清楚地把握知识点的发展史与未来的展望。这样教师就会更娴熟的掌握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教师在以后学科授课过程中恰当的处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突破思维局限,提升授课技能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