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0003/2025-105525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2025-01-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24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1-22 15:33:47浏览次数: 来源:文成县农业农村局 字体:[ ]


一、2024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2024年,全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对标“十重百项”清单、20项强攻坚任务,以新时代“千万工程”为引领,以“五山联动”“五水共富”“五侨聚力”为主线,聚焦“建平台、招项目、育主体、创品牌、促改革”,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全县“三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承办全省高山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荣获第三届全国山药产业发展大会承办权,列入省级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试点,获批设立省淡水所温州分所,获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高山育苗看文成”肯定,先后获市级领导批示肯定4次,在省市级会议上典型发言7次,入选省级典型案例3个、省市级以上信息交流13篇。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山农业出圈出彩。一是打造山水产业园。重点建设环飞云湖杨梅产业发展区、高山种苗产业集聚区、糯米山药全产业链示范区、林下经济先行区、创意农林共富基地、九龙山三茶融合示范基地、未来渔业孵化基地等“四区三基地”,谋划项目39个、总投资51.5亿元。二是加快项目主体引育。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实现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增长。举办第五届农洽会,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11.67亿元,签约项目落地率超90%;建成投产文成鲁泽数字农业示范园、四维生态全人工光垂直农场等亿元项目3个以上;招引落地文成瑞航智慧农业示范园、食用菌智能化生产及稻菌融合示范项目、渔业种苗繁育中心等亿元项目3个以上。入选2025年省级农业“双强”项目、2025年省级“土特产”精品培育项目各1个。创成省级数字农业工厂、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各2家。《文成县以设备更新推动种苗产业数字化发展》入选全省第二批“两新”典型经验做法清单(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唯一)。文成数字农业画面出现在《新闻联播》镜头中。全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70个。三是加快品牌推广。成功举办文成杨梅生活节、云江渔集暨第二届渔乐节。已设立省内及海外文成乡愁土特产直营门店3家以上,“文品天成”系列农产品进市府大院,文成杨梅先后进省市府大院。年初签约了一批农产品外贸意向采购订单,涵盖杨梅酒、糯米山药、番薯粉丝等9个品类8个国家。成功发布文成土特产“十佳特色农产品”“十佳农产品伴手礼”。文成糯米山药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文成杨梅获“2024浙江好杨梅”金奖,文成蜂蜜入选省级“十大好蜂蜜”产品、省级第三批名优“土特产”百品名单,荣获第二届全国山药产业发展大会金奖2个、省农博会金奖1个,文成“金玉甜6号”攻关田创造“浙江农业之最”夏甜玉米最高亩产和百亩方最高亩产纪录,获评“2024 温州好稻米”产品称号2个、2025温州乡村“土特产”嘉年华优质产品金奖5个。

(二)和美乡村宜居宜业。一是抓环境整治。持续开展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行动,先后获评全市宜居宜业最美乡镇3个,完成市级整治风貌落后村32个,其中获评整治优胜村8个。二是抓点上示范。新建和提升省级未来乡村2个。重点打造畲乡风情“一县一带一片”,天湖闲情示范区共富模式在全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云江秀水·十里画廊”入选省级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带。湖田村入选全国低碳乡村培育试点(全市唯一)。创成省级生态农场、乡村数智生活馆各2个。三是抓城乡提升工程。谋划2024年城乡提升工程项目20个,其中新建项目5个,项目投资完成进度排名全市前列。

(三)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一是聚焦村集体经济壮大促增收。完成抱团增收投资项目11个、总投资5.27亿元。2024年谋划村级集体经济集中开工项目27个,竣工项目16个。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二是聚焦低收入农户帮扶促增收。深入实施中蜂折股量化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39万元、低收入农户户均年增收688元以上。“一户一箱蜂”入选省级“庭院经济1+1”典型案例(全市唯一、全省10个)。入选市级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项目1个。保障低收入农户公益性岗位200个以上。加快打造共富工坊,新建品牌带动式共富工坊4家、产业赋能式3家。三是聚焦农村改革促增收。深化股份制乡村产业联合体改革,目前累计提升和新建股份制产业联合体20家。

(四)人才矩阵做优做大。一是加强科研合作。依托浙大文成大健康产业联合研究中心、省淡水所温州分所、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创成国家级杨梅科技小院,黄坦糯米山药现代育种种植示范基地对外开放,博海食品产业园、果蔬种苗农创园建成投产。二是加强要素保障。打造“山水侨匠”现代新农人品牌,先后聘任山系列、水系列“新农人”导师各10位。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入选国家级、省级乡村产业振兴“头雁”15人、省市级乡村工匠5人、市乡村振兴领军人才2人,培育农村实用人才910人、农创客160人、现代“新农人”2880人。创成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省级农创客共富基地各2家。派好用好农村工作指导员,今年省派3人、市派16人、县派62人。今年以来办理行刑衔接案件6起,成功揭牌珊溪水库渔政生态警务工作站,实现渔政公安强力联动。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我局将坚持以“千万工程”为统领牵引缩小“三大差距”,以“五山联动”“五水共富”“五侨聚力”为引领,对标“十重百项”清单,聚焦“建平台、招项目、育主体、创品牌、促改革”,全面促进山水产业提质、和美乡村提优、农民增收提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在山水产业提质上重点突破

一是推动高山育苗规模化发展。全面打响“高山育苗看文成”品牌,加快形成高山种苗产业集聚区。加快果蔬育苗能力增长。以四维生态、鲁泽、农康院为主体,打造高山育苗科创中心,建成投产瑞航智慧农业示范园(共富区)、鲁泽数字农业示范园二期、四维生态全人工垂直农场一期,开工建设四维生态全人工垂直农场二期,新招引育苗项目1个以上。加快菌棒培育扩面提质。建成投产食用菌智能化生产及稻菌融合示范项目(一期),加大与省农科院合作,常态化开展食药用菌研究院科研和技术转化。加快渔业育苗实现破零。以浙大大健康产业研究中心、省淡水所温州分所、农康院为技术支撑,打造浙南渔业育苗研发中心,加快落地以罗氏沼虾为主的系列渔业项目,建成投产文成县渔业种苗繁育中心一期。

二是推动高山种养特色化发展。大力推进“5+5+X”种养体系,全面推动土特产精品培育。推进“五大传统产业”振兴。通过土特产基础设施提升、品种优化、技术转化等措施,实现“五大传统产业”产值稳步提升,打造10亿元以上糯米山药、文成杨梅等全产业链2条,建设杨梅、糯米山药等产业原产地保护基地,举办全国第三届山药产业大会,打造省市级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项目1个以上。推进“五大新兴产业”发展。新发展高山黑木耳、红托竹荪、高山竹笋、高山玉米、赤松茸等新兴产业栽培面积0.25万亩以上。大力推进稻菌轮作模式、方舱式生产,打造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综合试点,支持新欣菌业、嘉燕农业等扩面提质,实现林下经济扩面发展。推进“文品天成”推广。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引领作用,带动农业主体参加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加快运营杭州直营门店文成店,瑞安、上虞专柜、“文品天成”微商城等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营销模式,全面打响“文品天成”区域公共品牌。推进惠农资金整合。迭代升级农业农村领域惠企直通车等政策,重点向“低空+农业”领域倾斜,通过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渠道,包装一批重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流通渠道加速。建立土特产供应联盟,通过山水公司与各供销主体(包括企业、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在符合产品标准的前提下,对小农户进行统购统销,先行在糯米山药、茶叶等领域试点开展。同时,通过农业电商、跨境电商、直播、共富市集等渠道,加大农业发展贸易。推进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谋划分片区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中心。

三是推动水养殖工厂化发展。建成投产黄坦智能化生态养殖项目、铜铃山温州光唇鱼工厂化循环养殖项目等,加快招引水养殖项目1个以上,全面打响“三鱼三虾”淡水渔业养殖特色品牌,实现渔业产值大幅增长。

(二)在和美乡村提优上重点突破

一是强化风貌的可视性。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聚焦“十大乱象”,分类有序推进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行动。力争全年1个季度以上获评全市宜居宜业最美乡镇称号。按照“分批达标、逐一验收、亮晒激励”长效闭环机制,整治一批风貌落后村,整治风貌落后村20个以上。

二是强化产业的融合性。做好“乡村+”文章,利用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历史古村落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经营,开发农事体验、教育研学、乡愁记忆等,吸引乡村运营团队走进乡村、运营乡村,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新产业新业态。

三是强化亮点的串联性。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造和美示范点,和美乡村建设覆盖率达到60%以上。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建设要求,创成未来乡村1个以上;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文成特色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实施“产业共富、环境共美、服务共享、文化共通、四治融合”等行动,推进省级“云江秀水·十里画廊”美丽乡村共同富裕带、市级云江秀水“一县一带一片”等建设,实现“一处美”向“全域美”的精彩蝶变。

(三)在农民增收提速上重点突破

一是在农村改革上有新突破。深化农村“三位一体”,创建农村“三位一体”改革联农、兴业、共富产业联合体试点单元,2025年培育试点单位1个以上。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农村宅基地经营权(收益权)和农业设施抵押贷款试点。

二是在增收路径上有新突破。全面推广“政府投资+企业运营+农户参与”项目增收模式,迭代股份制乡村产业联合体、抱团增收、折股量化、共富工坊、共富市集等模式,建立健全百侨社团结对低收入农户,县部门结对村社等帮扶机制,高质高效推进村级组织换届,抓实村级财务“清账”行动。派强用好农村工作指导员,引导更多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到乡村、分配到农民,推动农民农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力争实施村集体开竣工(抱团增收)项目17个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全覆盖。

三是在主体培育上有新突破。实施农业主体培育攻坚年行动,开展涉农主体扩规、提质,全年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以上、家庭农场10家以上,为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打好基础,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试点,加快建设“浙农英才”工作站,争取省级乡村人才振兴“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建设项目县,2025年培育现代“新农人”2000人以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0003/2025-105525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2025-01-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24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1-22 15:33:47 浏览次数: 来源:文成县农业农村局 字体:[ ]


一、2024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2024年,全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对标“十重百项”清单、20项强攻坚任务,以新时代“千万工程”为引领,以“五山联动”“五水共富”“五侨聚力”为主线,聚焦“建平台、招项目、育主体、创品牌、促改革”,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全县“三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承办全省高山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荣获第三届全国山药产业发展大会承办权,列入省级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试点,获批设立省淡水所温州分所,获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高山育苗看文成”肯定,先后获市级领导批示肯定4次,在省市级会议上典型发言7次,入选省级典型案例3个、省市级以上信息交流13篇。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山农业出圈出彩。一是打造山水产业园。重点建设环飞云湖杨梅产业发展区、高山种苗产业集聚区、糯米山药全产业链示范区、林下经济先行区、创意农林共富基地、九龙山三茶融合示范基地、未来渔业孵化基地等“四区三基地”,谋划项目39个、总投资51.5亿元。二是加快项目主体引育。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实现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增长。举办第五届农洽会,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11.67亿元,签约项目落地率超90%;建成投产文成鲁泽数字农业示范园、四维生态全人工光垂直农场等亿元项目3个以上;招引落地文成瑞航智慧农业示范园、食用菌智能化生产及稻菌融合示范项目、渔业种苗繁育中心等亿元项目3个以上。入选2025年省级农业“双强”项目、2025年省级“土特产”精品培育项目各1个。创成省级数字农业工厂、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各2家。《文成县以设备更新推动种苗产业数字化发展》入选全省第二批“两新”典型经验做法清单(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唯一)。文成数字农业画面出现在《新闻联播》镜头中。全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70个。三是加快品牌推广。成功举办文成杨梅生活节、云江渔集暨第二届渔乐节。已设立省内及海外文成乡愁土特产直营门店3家以上,“文品天成”系列农产品进市府大院,文成杨梅先后进省市府大院。年初签约了一批农产品外贸意向采购订单,涵盖杨梅酒、糯米山药、番薯粉丝等9个品类8个国家。成功发布文成土特产“十佳特色农产品”“十佳农产品伴手礼”。文成糯米山药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文成杨梅获“2024浙江好杨梅”金奖,文成蜂蜜入选省级“十大好蜂蜜”产品、省级第三批名优“土特产”百品名单,荣获第二届全国山药产业发展大会金奖2个、省农博会金奖1个,文成“金玉甜6号”攻关田创造“浙江农业之最”夏甜玉米最高亩产和百亩方最高亩产纪录,获评“2024 温州好稻米”产品称号2个、2025温州乡村“土特产”嘉年华优质产品金奖5个。

(二)和美乡村宜居宜业。一是抓环境整治。持续开展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行动,先后获评全市宜居宜业最美乡镇3个,完成市级整治风貌落后村32个,其中获评整治优胜村8个。二是抓点上示范。新建和提升省级未来乡村2个。重点打造畲乡风情“一县一带一片”,天湖闲情示范区共富模式在全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云江秀水·十里画廊”入选省级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带。湖田村入选全国低碳乡村培育试点(全市唯一)。创成省级生态农场、乡村数智生活馆各2个。三是抓城乡提升工程。谋划2024年城乡提升工程项目20个,其中新建项目5个,项目投资完成进度排名全市前列。

(三)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一是聚焦村集体经济壮大促增收。完成抱团增收投资项目11个、总投资5.27亿元。2024年谋划村级集体经济集中开工项目27个,竣工项目16个。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二是聚焦低收入农户帮扶促增收。深入实施中蜂折股量化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39万元、低收入农户户均年增收688元以上。“一户一箱蜂”入选省级“庭院经济1+1”典型案例(全市唯一、全省10个)。入选市级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项目1个。保障低收入农户公益性岗位200个以上。加快打造共富工坊,新建品牌带动式共富工坊4家、产业赋能式3家。三是聚焦农村改革促增收。深化股份制乡村产业联合体改革,目前累计提升和新建股份制产业联合体20家。

(四)人才矩阵做优做大。一是加强科研合作。依托浙大文成大健康产业联合研究中心、省淡水所温州分所、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创成国家级杨梅科技小院,黄坦糯米山药现代育种种植示范基地对外开放,博海食品产业园、果蔬种苗农创园建成投产。二是加强要素保障。打造“山水侨匠”现代新农人品牌,先后聘任山系列、水系列“新农人”导师各10位。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入选国家级、省级乡村产业振兴“头雁”15人、省市级乡村工匠5人、市乡村振兴领军人才2人,培育农村实用人才910人、农创客160人、现代“新农人”2880人。创成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省级农创客共富基地各2家。派好用好农村工作指导员,今年省派3人、市派16人、县派62人。今年以来办理行刑衔接案件6起,成功揭牌珊溪水库渔政生态警务工作站,实现渔政公安强力联动。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我局将坚持以“千万工程”为统领牵引缩小“三大差距”,以“五山联动”“五水共富”“五侨聚力”为引领,对标“十重百项”清单,聚焦“建平台、招项目、育主体、创品牌、促改革”,全面促进山水产业提质、和美乡村提优、农民增收提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在山水产业提质上重点突破

一是推动高山育苗规模化发展。全面打响“高山育苗看文成”品牌,加快形成高山种苗产业集聚区。加快果蔬育苗能力增长。以四维生态、鲁泽、农康院为主体,打造高山育苗科创中心,建成投产瑞航智慧农业示范园(共富区)、鲁泽数字农业示范园二期、四维生态全人工垂直农场一期,开工建设四维生态全人工垂直农场二期,新招引育苗项目1个以上。加快菌棒培育扩面提质。建成投产食用菌智能化生产及稻菌融合示范项目(一期),加大与省农科院合作,常态化开展食药用菌研究院科研和技术转化。加快渔业育苗实现破零。以浙大大健康产业研究中心、省淡水所温州分所、农康院为技术支撑,打造浙南渔业育苗研发中心,加快落地以罗氏沼虾为主的系列渔业项目,建成投产文成县渔业种苗繁育中心一期。

二是推动高山种养特色化发展。大力推进“5+5+X”种养体系,全面推动土特产精品培育。推进“五大传统产业”振兴。通过土特产基础设施提升、品种优化、技术转化等措施,实现“五大传统产业”产值稳步提升,打造10亿元以上糯米山药、文成杨梅等全产业链2条,建设杨梅、糯米山药等产业原产地保护基地,举办全国第三届山药产业大会,打造省市级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项目1个以上。推进“五大新兴产业”发展。新发展高山黑木耳、红托竹荪、高山竹笋、高山玉米、赤松茸等新兴产业栽培面积0.25万亩以上。大力推进稻菌轮作模式、方舱式生产,打造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综合试点,支持新欣菌业、嘉燕农业等扩面提质,实现林下经济扩面发展。推进“文品天成”推广。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引领作用,带动农业主体参加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加快运营杭州直营门店文成店,瑞安、上虞专柜、“文品天成”微商城等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营销模式,全面打响“文品天成”区域公共品牌。推进惠农资金整合。迭代升级农业农村领域惠企直通车等政策,重点向“低空+农业”领域倾斜,通过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渠道,包装一批重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流通渠道加速。建立土特产供应联盟,通过山水公司与各供销主体(包括企业、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在符合产品标准的前提下,对小农户进行统购统销,先行在糯米山药、茶叶等领域试点开展。同时,通过农业电商、跨境电商、直播、共富市集等渠道,加大农业发展贸易。推进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谋划分片区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中心。

三是推动水养殖工厂化发展。建成投产黄坦智能化生态养殖项目、铜铃山温州光唇鱼工厂化循环养殖项目等,加快招引水养殖项目1个以上,全面打响“三鱼三虾”淡水渔业养殖特色品牌,实现渔业产值大幅增长。

(二)在和美乡村提优上重点突破

一是强化风貌的可视性。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聚焦“十大乱象”,分类有序推进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行动。力争全年1个季度以上获评全市宜居宜业最美乡镇称号。按照“分批达标、逐一验收、亮晒激励”长效闭环机制,整治一批风貌落后村,整治风貌落后村20个以上。

二是强化产业的融合性。做好“乡村+”文章,利用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历史古村落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经营,开发农事体验、教育研学、乡愁记忆等,吸引乡村运营团队走进乡村、运营乡村,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新产业新业态。

三是强化亮点的串联性。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造和美示范点,和美乡村建设覆盖率达到60%以上。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建设要求,创成未来乡村1个以上;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文成特色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实施“产业共富、环境共美、服务共享、文化共通、四治融合”等行动,推进省级“云江秀水·十里画廊”美丽乡村共同富裕带、市级云江秀水“一县一带一片”等建设,实现“一处美”向“全域美”的精彩蝶变。

(三)在农民增收提速上重点突破

一是在农村改革上有新突破。深化农村“三位一体”,创建农村“三位一体”改革联农、兴业、共富产业联合体试点单元,2025年培育试点单位1个以上。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农村宅基地经营权(收益权)和农业设施抵押贷款试点。

二是在增收路径上有新突破。全面推广“政府投资+企业运营+农户参与”项目增收模式,迭代股份制乡村产业联合体、抱团增收、折股量化、共富工坊、共富市集等模式,建立健全百侨社团结对低收入农户,县部门结对村社等帮扶机制,高质高效推进村级组织换届,抓实村级财务“清账”行动。派强用好农村工作指导员,引导更多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到乡村、分配到农民,推动农民农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力争实施村集体开竣工(抱团增收)项目17个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全覆盖。

三是在主体培育上有新突破。实施农业主体培育攻坚年行动,开展涉农主体扩规、提质,全年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以上、家庭农场10家以上,为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打好基础,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试点,加快建设“浙农英才”工作站,争取省级乡村人才振兴“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建设项目县,2025年培育现代“新农人”2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