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10044/2025-105691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百丈漈镇 |
生成日期 | 2025-01-2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4年以来,百丈漈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五个山水侨城”建设目标,以“十重百项”清单为抓手,在主动适应中创新思路、在破解难题中抢抓机遇、在统筹协调中加快发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向上向好,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目标。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在不断攻坚破难中,全面激发赶超跨越新动能。联动推进项目大招引、大攻坚,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截止11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2亿元。重大文旅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其中百亿项目天顶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世界云旅中心建成运营;天湖之窗、天湖康旅养生中心、文瑞山海客厅等亿元以上项目相继完成主体建设;环天顶湖产业带、粮食仓库等重点项目有序施工中;低空综合交通母港项目、eVTOL无人机起降点项目政策处理有序推进中。
(二)在不断革新迭代中,全面构建生态产业新格局。农业科技创新优势初显,新增农业“双强”项目1个,高山杨梅品牌打通西班牙等国外销售渠道,省高山农业全产业链现场会在我镇召开。引进企业6家,招引工业项目落地3个,完成工业用地出让3宗38亩,1-11月规上工业总产值9.54亿元。聚焦旅游品牌,微改精提项目申报13个,其中“天湖之窗”景观节点改造提升工程评选为浙江省“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名单。培育市级侨家乐民宿1家,新发展民宿19家;大月湾休闲农庄生态乐园于今年3月份获评3A景区、石庄村获评金3A景区村;通过开展“武侠漈”系列主题活动,开启景区“引流”新赛道,截至目前,旅游总人数达195万人次。
(三)在不断精雕细琢中,全面呈现和美城乡新盛景。深化“五水共治”,“三沿五区”青山白化治理率达100%。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等各类督察迎检工作,确保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动态清零,完成央督问题整改3处。全力推进西北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加速推进中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工程,城镇污水三级管网全覆盖工程已基本完工。围绕村居核心区、主要道路、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开展“千人清扫”等活动,第二季度获评温州市和美乡村“最干净乡镇”称号,百丈漈石庄村,被列为2024年全域文明建设打造“亮点”,并被温州日报作文明典型报道。
(四)在不断共建共享中,全面谱写民生幸福新篇章。聚焦山区“老特小”群体,高标准推进老年友好村社建设,大力推动适老化改造与各项为老服务,今年通过拼盘移民资金与老年食堂奖助资金,投入40万改造建设八都村老年食堂,创新山区“共享养老”模式,惠及70余名老人。全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完成十八间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5个。进一步谋实经济薄弱村造血项目,截止11月份,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969.92万元、经营性收入576.23万元,分别增长7.5%、14%。同时,坚决抓好安全生产、消防、老旧房等“8+3”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整治,全面营造抓安全就是抓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在不断强基固本中,全面打造党建统领新领航。建立条块结合、纵横联系工作机制,强化党建联建机制和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通过发挥党建实质作用,以乡村连片提升为基础,打造“漈上红·全域强”党建品牌,创新探索“安家”管育模式,构建流动党员管理“立体式”矩阵;深化“共富+”模式,打造共富工坊11家,天湖苗木共富工坊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在全省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建设提升活动做典型交流发言。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聚力“浙南时尚旅游新高地”建设,在深化项目引领上打头阵、当标兵。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要素保障各个环节,以重大文旅项目落地为抓手,进一步增强时尚旅游发展动能。强势推进项目攻坚。狠抓环天顶湖系列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天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二期政策处理清零;加快天顶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格调天湖、天顶湖康旅项目、环湖绿道等在建重点项目进度。全力推进通用航空机场项目、eVTOL无人机起降点落地建成,织密百丈漈“低空交通网。全面提升招商实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努力在重大产业项目招引上取得新突破,组建项目招商专班,主动对接省企和区域性、行业性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完善文旅产业融合,全年引育乙级(三级)以上资质企业2家、谋划招引数字经济企业1家以上,引进总部经济3家以上。狠抓项目要素保障。大力推进垦造耕地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努力为发展提供更多用地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全力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聚焦农业、工业、旅游业三大领域,大力实施“人才新政”,引进高层次、工程技术紧缺人才和回乡投资人才,着力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聚焦聚力“山水产业链条新高地”建设,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打头阵、当标兵。坚持“实业兴镇”,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搭平台、优政策、育主体,持续推进文旅、农旅、工旅、水旅、山旅产业集聚发展。加快生态农业提质增效。依托美丽乡村、生态农庄和休闲农业,探索打造田园综合体、农事体验基地等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全面发挥圣腾农业、天湖生态农庄、大月湾等农业综合体带动效能,打造红托竹荪、铁皮石斛等高山农业品牌,引领农民致富增收。谋划推进新亭茶叶、富洋白落地等传统产业标准化发展,全力组织实施多元化茶园基地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产业引领乡村振兴共富新路径。促进生态工业增量转型。突出存量空间抓亩产,增量空间引优企,推动工业经济绿色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新增规上企业3家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亿大关。全面启动低效工业用地项目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推进“三服务”活动,重点破解企业融资、环评审批、产权证办理等难题,全力护航企业发展。推进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围绕“体验更精致、环境更精美、村镇更精品”的原则,将文化特质和旅游产业融合,做细“微景点”,打造“网红打卡地”。持续引进高端品牌民宿,加速携程度假农庄项目建设进度,新增民宿10家以上。全面推进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加快山地运动中心、西段杜克体育小镇等特色体旅产业建设,不断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供给,实现批零住餐业增速20%以上、旅游年总收入增长10%以上。
(三)聚焦聚力“魅力高山平台新高地”建设,在城乡融合发展上打头阵、当标兵。按照“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整治与创建并抓,全面激发乡村活力。持续推进生态“绿意化”。持续抓厕所革命、清洁家园等重点工作任务,加强“洁化”、“绿化”、“美化”、“亮化”,突出长效治理,打造示范村、文明户,形成“美丽百丈漈”新格局。推进垃圾分类,加强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持续推进“河长制”,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水源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村庄“共美化”。锚定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工作主轴主线,以“十大问题”整治为重点,打造一批独特魅力的美丽宜居示范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美乡村示范村,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创成“和美乡村”示范村2个以上,深入谋划“十个一”品牌打造,力争打造可比可看可学的场景3个以上。持续推进文景“融合化”。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机制,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两个“融合”,大力实施“文化+”战略,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两个“融合”,打造石庄村——长塘村文化共富游览线。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创建最美文化空间、非遗工坊、非遗体验中心等内容,推动文化与医学、教育、旅游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百姓书屋、农村文化礼堂,提质拓面“15 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四)聚焦聚力“共建共享共融新高地”建设,在打造共同富裕样板上打头阵、当标兵。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为龙头,着眼于群众身边的民生“关键小事”,扎实推动共富可及、民生优享。在提升养老服务中惠民。着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持续提升老年友好公园、暔山医院老年友好医疗机构,积极探索老年食堂长效机制,发挥“1+1+4+N”养老阵地体系实效,推动镇敬老院高标准开业,拟新建村级居家照料中心1家,在打造市级老年友好型样板村居1个。在提高增收水平中利民。深化殡葬改革与移风易俗,培树文明新风,高标准建成篁庄生态节地公墓。规范各类救助金申请发放流程,严格落实低保低边动态调整管理,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体、专项救助为支撑、急难救助为辅助、慈善救助为补充”的梯度救助体系,完善劳资纠纷调解制度和就业帮扶机制,实现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村集体经济递增15%以上。在守牢底线中安民。全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加速大会村异地搬迁安置小区工程、外垟安置小区三期建设工程及垃圾中转站等民生项目建设进度,加速长镇线、双马道路建设工程,对红枫大道等通景主线,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在绿美通镇主线的同时串联各大景区景点、重大文旅项目,让“民生幸福”提质加码。
(五)聚焦聚力“党建引领共治新高地”建设,在加强党的建设水平上打头阵、当标兵。深化“红色引领”,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将基层治理作为镇域治理的一项系统工程进行深化。全面开展“铁军锻造”行动。持续迭代升级系统谋划、专班运作、定期交流、比学赶超的工作机制,树立“有为有位”用人导向,把解决难题有方法、能啃“硬骨头”、善打硬仗的干部推上前台,大力发扬铁军精神,不断优化整体联动的铁军锻造工程,深化村干部擂台赛机制,落实结果运用,做好后备干部人选储备、“一肩挑”人选分研判析等工作。全面开展“先锋守望”行动。深化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结合“乡贤、侨胞、企业主”等多方力量,全面启动“助力发展恳谈会”、“产业布局谋划会”等活动,把各方力量整合,切实发挥“守望者”的积极作用,为百丈漈发展出谋划策。同时,结合“从军驿站”、“国防教育角”等载体,全力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和军民融合工作,筑牢统一战线。全面开展“红色促治”行动。制定镇级接访、村级问访、家庭解访三大联动机制,开展定期走访、组团调研、联合办公,同向发力、一体推进,全盘掌握存在的信访苗头及处置问题。同时,组建“责任领导+联村领导+驻村干部+村社干部”的信访维稳巩固衔接工作组,定期召开碰头会,动态跟进分析调度,持续发力巩固成效,确保复访隐患“清零”。
索引号 | 001008003010044/2025-105691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百丈漈镇 |
生成日期 | 2025-01-2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4年以来,百丈漈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五个山水侨城”建设目标,以“十重百项”清单为抓手,在主动适应中创新思路、在破解难题中抢抓机遇、在统筹协调中加快发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向上向好,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目标。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在不断攻坚破难中,全面激发赶超跨越新动能。联动推进项目大招引、大攻坚,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截止11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2亿元。重大文旅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其中百亿项目天顶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世界云旅中心建成运营;天湖之窗、天湖康旅养生中心、文瑞山海客厅等亿元以上项目相继完成主体建设;环天顶湖产业带、粮食仓库等重点项目有序施工中;低空综合交通母港项目、eVTOL无人机起降点项目政策处理有序推进中。 (二)在不断革新迭代中,全面构建生态产业新格局。农业科技创新优势初显,新增农业“双强”项目1个,高山杨梅品牌打通西班牙等国外销售渠道,省高山农业全产业链现场会在我镇召开。引进企业6家,招引工业项目落地3个,完成工业用地出让3宗38亩,1-11月规上工业总产值9.54亿元。聚焦旅游品牌,微改精提项目申报13个,其中“天湖之窗”景观节点改造提升工程评选为浙江省“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名单。培育市级侨家乐民宿1家,新发展民宿19家;大月湾休闲农庄生态乐园于今年3月份获评3A景区、石庄村获评金3A景区村;通过开展“武侠漈”系列主题活动,开启景区“引流”新赛道,截至目前,旅游总人数达195万人次。 (三)在不断精雕细琢中,全面呈现和美城乡新盛景。深化“五水共治”,“三沿五区”青山白化治理率达100%。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等各类督察迎检工作,确保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动态清零,完成央督问题整改3处。全力推进西北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加速推进中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工程,城镇污水三级管网全覆盖工程已基本完工。围绕村居核心区、主要道路、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开展“千人清扫”等活动,第二季度获评温州市和美乡村“最干净乡镇”称号,百丈漈石庄村,被列为2024年全域文明建设打造“亮点”,并被温州日报作文明典型报道。 (四)在不断共建共享中,全面谱写民生幸福新篇章。聚焦山区“老特小”群体,高标准推进老年友好村社建设,大力推动适老化改造与各项为老服务,今年通过拼盘移民资金与老年食堂奖助资金,投入40万改造建设八都村老年食堂,创新山区“共享养老”模式,惠及70余名老人。全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完成十八间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5个。进一步谋实经济薄弱村造血项目,截止11月份,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969.92万元、经营性收入576.23万元,分别增长7.5%、14%。同时,坚决抓好安全生产、消防、老旧房等“8+3”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整治,全面营造抓安全就是抓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在不断强基固本中,全面打造党建统领新领航。建立条块结合、纵横联系工作机制,强化党建联建机制和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通过发挥党建实质作用,以乡村连片提升为基础,打造“漈上红·全域强”党建品牌,创新探索“安家”管育模式,构建流动党员管理“立体式”矩阵;深化“共富+”模式,打造共富工坊11家,天湖苗木共富工坊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在全省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建设提升活动做典型交流发言。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聚力“浙南时尚旅游新高地”建设,在深化项目引领上打头阵、当标兵。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要素保障各个环节,以重大文旅项目落地为抓手,进一步增强时尚旅游发展动能。强势推进项目攻坚。狠抓环天顶湖系列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天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二期政策处理清零;加快天顶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格调天湖、天顶湖康旅项目、环湖绿道等在建重点项目进度。全力推进通用航空机场项目、eVTOL无人机起降点落地建成,织密百丈漈“低空交通网。全面提升招商实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努力在重大产业项目招引上取得新突破,组建项目招商专班,主动对接省企和区域性、行业性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完善文旅产业融合,全年引育乙级(三级)以上资质企业2家、谋划招引数字经济企业1家以上,引进总部经济3家以上。狠抓项目要素保障。大力推进垦造耕地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努力为发展提供更多用地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全力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聚焦农业、工业、旅游业三大领域,大力实施“人才新政”,引进高层次、工程技术紧缺人才和回乡投资人才,着力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聚焦聚力“山水产业链条新高地”建设,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打头阵、当标兵。坚持“实业兴镇”,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搭平台、优政策、育主体,持续推进文旅、农旅、工旅、水旅、山旅产业集聚发展。加快生态农业提质增效。依托美丽乡村、生态农庄和休闲农业,探索打造田园综合体、农事体验基地等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全面发挥圣腾农业、天湖生态农庄、大月湾等农业综合体带动效能,打造红托竹荪、铁皮石斛等高山农业品牌,引领农民致富增收。谋划推进新亭茶叶、富洋白落地等传统产业标准化发展,全力组织实施多元化茶园基地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产业引领乡村振兴共富新路径。促进生态工业增量转型。突出存量空间抓亩产,增量空间引优企,推动工业经济绿色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新增规上企业3家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亿大关。全面启动低效工业用地项目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推进“三服务”活动,重点破解企业融资、环评审批、产权证办理等难题,全力护航企业发展。推进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围绕“体验更精致、环境更精美、村镇更精品”的原则,将文化特质和旅游产业融合,做细“微景点”,打造“网红打卡地”。持续引进高端品牌民宿,加速携程度假农庄项目建设进度,新增民宿10家以上。全面推进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加快山地运动中心、西段杜克体育小镇等特色体旅产业建设,不断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供给,实现批零住餐业增速20%以上、旅游年总收入增长10%以上。 (三)聚焦聚力“魅力高山平台新高地”建设,在城乡融合发展上打头阵、当标兵。按照“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整治与创建并抓,全面激发乡村活力。持续推进生态“绿意化”。持续抓厕所革命、清洁家园等重点工作任务,加强“洁化”、“绿化”、“美化”、“亮化”,突出长效治理,打造示范村、文明户,形成“美丽百丈漈”新格局。推进垃圾分类,加强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持续推进“河长制”,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水源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村庄“共美化”。锚定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工作主轴主线,以“十大问题”整治为重点,打造一批独特魅力的美丽宜居示范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美乡村示范村,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创成“和美乡村”示范村2个以上,深入谋划“十个一”品牌打造,力争打造可比可看可学的场景3个以上。持续推进文景“融合化”。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机制,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两个“融合”,大力实施“文化+”战略,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两个“融合”,打造石庄村——长塘村文化共富游览线。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创建最美文化空间、非遗工坊、非遗体验中心等内容,推动文化与医学、教育、旅游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百姓书屋、农村文化礼堂,提质拓面“15 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四)聚焦聚力“共建共享共融新高地”建设,在打造共同富裕样板上打头阵、当标兵。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为龙头,着眼于群众身边的民生“关键小事”,扎实推动共富可及、民生优享。在提升养老服务中惠民。着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持续提升老年友好公园、暔山医院老年友好医疗机构,积极探索老年食堂长效机制,发挥“1+1+4+N”养老阵地体系实效,推动镇敬老院高标准开业,拟新建村级居家照料中心1家,在打造市级老年友好型样板村居1个。在提高增收水平中利民。深化殡葬改革与移风易俗,培树文明新风,高标准建成篁庄生态节地公墓。规范各类救助金申请发放流程,严格落实低保低边动态调整管理,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体、专项救助为支撑、急难救助为辅助、慈善救助为补充”的梯度救助体系,完善劳资纠纷调解制度和就业帮扶机制,实现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村集体经济递增15%以上。在守牢底线中安民。全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加速大会村异地搬迁安置小区工程、外垟安置小区三期建设工程及垃圾中转站等民生项目建设进度,加速长镇线、双马道路建设工程,对红枫大道等通景主线,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在绿美通镇主线的同时串联各大景区景点、重大文旅项目,让“民生幸福”提质加码。 (五)聚焦聚力“党建引领共治新高地”建设,在加强党的建设水平上打头阵、当标兵。深化“红色引领”,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将基层治理作为镇域治理的一项系统工程进行深化。全面开展“铁军锻造”行动。持续迭代升级系统谋划、专班运作、定期交流、比学赶超的工作机制,树立“有为有位”用人导向,把解决难题有方法、能啃“硬骨头”、善打硬仗的干部推上前台,大力发扬铁军精神,不断优化整体联动的铁军锻造工程,深化村干部擂台赛机制,落实结果运用,做好后备干部人选储备、“一肩挑”人选分研判析等工作。全面开展“先锋守望”行动。深化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结合“乡贤、侨胞、企业主”等多方力量,全面启动“助力发展恳谈会”、“产业布局谋划会”等活动,把各方力量整合,切实发挥“守望者”的积极作用,为百丈漈发展出谋划策。同时,结合“从军驿站”、“国防教育角”等载体,全力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和军民融合工作,筑牢统一战线。全面开展“红色促治”行动。制定镇级接访、村级问访、家庭解访三大联动机制,开展定期走访、组团调研、联合办公,同向发力、一体推进,全盘掌握存在的信访苗头及处置问题。同时,组建“责任领导+联村领导+驻村干部+村社干部”的信访维稳巩固衔接工作组,定期召开碰头会,动态跟进分析调度,持续发力巩固成效,确保复访隐患“清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