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动态
聚焦新教材*赋能新课堂 ——文成县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暨廖冰冰第二届名师工作室活动
发表时间:2025-03-24

     为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理念,推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3月18日全天,2025年上半年文成县小学科学“聚焦新教材*赋能新课堂”短期培训联合廖冰冰第二届名师工作室活动在振中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结合“一年级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共同探索小学科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建构。

     在伯温小学,杨杨老师带领101班的孩子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给蜗牛建个“家”》主题活动。课堂从猜小动物的家开始,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接着,孩子们用贴纸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蜗牛之家,既锻炼了想象力,又培养了动手能力。最后,孩子们亲自动手搭建蜗牛的家,并通过展示环节分享自己的创意。课后,孩子们还通过饲养日记持续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杨杨老师的课堂注重趣味性与实践性,注重情感与生活的连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悟。

       与此同时,实验小学的万凯莉老师与102班的学生们对同一主题进行了“同课异构”。万老师以工程思维为主线,引导孩子们从“明确问题”开始,逐步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并在过程中不断评估与改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万老师的课堂更注重思维的训练与过程的优化,让孩子们在动手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思考与反思。

       实验第二实验小学刘璐老师和101班的孩子们带来《哪个流动得快》科学课例展示。刘老师以比赛形式展开“水和食用油哪个流动得快”的辩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孩子们化身“小小科学家”,通过头脑风暴制定公平比赛规则:同样的量、同时出发、同一起点。通过对比观察,发现液体黏性小则流动快,黏性大则流动慢。拓展环节,刘老师结合水车、山洪、大坝等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流动性对生活的影响。整节课趣味性与思维深度兼具,层层递进,展现了科学探索的魅力。

       下午的课例由廖冰冰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带来,首先是振中学校的王珊珊老师与102班的小朋友们一起展开了一场趣味十足的科学探索——《它们去哪里了》。课堂上,王老师巧妙地利用棉花糖、食盐、石子和水等丰富材料,带领孩子们通过动手实验,直观地感受“溶解”的神奇现象。孩子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红糖和水“消失”的过程,初步理解了溶解的概念。接着,王老师引导孩子们寻找水中的食盐,并通过蒸发溶液的方式,将“消失”的食盐重新变回来。这一过程不仅让孩子们惊叹于科学的神奇,也让他们明白了溶解的可逆性。王老师的课堂注重实践与观察,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科学的奥秘。

      与此同时,伯温小学的周如欣老师与101班的小朋友们也开启了同样的科学探索之旅。周老师以小浣熊的有趣视频作为导入,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课堂上,她用孩子们熟悉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溶解的概念,让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最后,周老师通过演示食盐的溶解过程,请孩子们进行讲解帮助孩子们巩固知识点,并引导他们思考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课后周老师展示了更多的物品,请同学们回家动手试一试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和父母分享。周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了科学知识。

       活动尾声,小学科学教研员周小央老师对本次活动经行了简要的点评。研析新教材,聆听优秀课堂,且行且成长。相信文成小科团队对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将继续在教研之路上以生为本,立足学情,大胆创新,落实科学核心素养,真正实现学科学、用科学可以为学生未来更好地生活作准备。让我们在每一次研训活动中实现思维碰撞,开出绚丽的教育之花。



图文:叶沐雨   文成县伯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