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千年非遗的生命力 《二十四时舞》5月温州上演 | ||||
|
||||
以节气为轴,舞动千年非遗的生命力。记者近日了解到,由曾获第十四届“文华奖”最佳导演奖李世博导演的舞剧《二十四时舞》,将于5月9日—5月10日,在温州高新文化广场·大剧院上演。 这部以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元素的舞剧,力邀中外百万粉丝舞者马蛟龙、第六届“莲花奖”优秀青年舞蹈家白宇豪、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青年舞蹈演员王雪柔领衔主演。其以“节气”为叙事脉络,通过舞蹈语言展现苗族人民对事件、生命与传承的哲思,将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据介绍,该剧用二十四节气作为时间轴线,分为“冬至·藏”“立春·启”“惊蛰·生”“立夏·长”“大暑·褪”“赶秋·实”六大篇章,巧妙串联苗族人民在不同节气中的劳作、庆典与生活场景。剧中又以祖孙二人的情感纽带为主线,通过孙子学习吹奏象征传承的牛角号、最终肩负起文化使命的故事,隐喻苗族文化代代相传的坚韧精神。 为让观众沉浸式感受苗族之美,该剧历时两年创作,表演总时长100分钟,深度融合了33项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一项世界级非遗“湘西苗族赶秋”、12项国家级非遗及20余项省级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导演李世博还带领团队深入湘西采风,并邀请12名非遗传承人参与编创和演出。而舞台设计更是匠心独运,灯光与布景随节气更迭变换。此外,该剧还在表演中大量采用舞台原声,融入苗歌、苗鼓、八人秋千、银饰服饰等元素,运用现代灯光和音效,营造出沉浸式的观感体验。 作为中国古典舞的“破壁人”,马蛟龙凭借社交媒体上的现象级传播,成为全球瞩目的文化符号。在舞剧《二十四时舞》中,马蛟龙将流量影响力转化为艺术表达的深度,以刚柔并济的舞姿诠释苗族生命轮回观。(记者 陈佩蕾 通讯员 姜可) |
||||
以节气为轴,舞动千年非遗的生命力。记者近日了解到,由曾获第十四届“文华奖”最佳导演奖李世博导演的舞剧《二十四时舞》,将于5月9日—5月10日,在温州高新文化广场·大剧院上演。 这部以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元素的舞剧,力邀中外百万粉丝舞者马蛟龙、第六届“莲花奖”优秀青年舞蹈家白宇豪、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青年舞蹈演员王雪柔领衔主演。其以“节气”为叙事脉络,通过舞蹈语言展现苗族人民对事件、生命与传承的哲思,将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据介绍,该剧用二十四节气作为时间轴线,分为“冬至·藏”“立春·启”“惊蛰·生”“立夏·长”“大暑·褪”“赶秋·实”六大篇章,巧妙串联苗族人民在不同节气中的劳作、庆典与生活场景。剧中又以祖孙二人的情感纽带为主线,通过孙子学习吹奏象征传承的牛角号、最终肩负起文化使命的故事,隐喻苗族文化代代相传的坚韧精神。 为让观众沉浸式感受苗族之美,该剧历时两年创作,表演总时长100分钟,深度融合了33项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一项世界级非遗“湘西苗族赶秋”、12项国家级非遗及20余项省级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导演李世博还带领团队深入湘西采风,并邀请12名非遗传承人参与编创和演出。而舞台设计更是匠心独运,灯光与布景随节气更迭变换。此外,该剧还在表演中大量采用舞台原声,融入苗歌、苗鼓、八人秋千、银饰服饰等元素,运用现代灯光和音效,营造出沉浸式的观感体验。 作为中国古典舞的“破壁人”,马蛟龙凭借社交媒体上的现象级传播,成为全球瞩目的文化符号。在舞剧《二十四时舞》中,马蛟龙将流量影响力转化为艺术表达的深度,以刚柔并济的舞姿诠释苗族生命轮回观。(记者 陈佩蕾 通讯员 姜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