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食品药品安全
文成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2025年文成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4-11 16:07:04 来源:文成县市监局 浏览量: 字体:[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各有关单位:

现将《2025年文成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文成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

2025年4月1日

2025年文成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统筹安全与发展,深化全链条监管,有力防范化解风险,牢牢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擦亮“食安文成”金字招牌,加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先行,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提供坚强保障。

一、全面落实各方责任

1.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坚持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推动包保督导工作落地落细。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有机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落实网格职责清单和网格员事务清单,开展网格员业务培训。

2.深化部门协同治理。完善县食药安委工作规则,充分发挥食药安办统筹协调作用,开展风险调度会商。根据国务院、省市食药安委部署,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贮存监管机制、食品运输协同监管机制、食品安全寄递和配送监管协调机制、进口食品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合力解决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3.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全覆盖开展企业培训,督促企业落实“两员”配备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指导种养殖主体通过“浙农优品”规范化开具“浙农码”承诺证。全面实施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管规定,推动“主体责任清单”提质扩面,推进“两品一械”信用体系和档案建设。

二、提升食品药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能力

4.深化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实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全覆盖,有序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整治。实施科学用药增效行动,加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优化轻中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落实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防控措施。

5.深化全链条数字化追溯。切实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规范明确“浙农码”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主体及下游主体,规范统一食用农产品名称,进一步扩大追溯重点主体和重点品种范围,“双重点”上链率达到95%以上,获证主体激活率达到60%以上。推广应用“浙食链”系统,提升数据质量,强化数据多跨互联,积极探索重点品种跨省溯源。加快构建以农批市场、配送单位和学校食堂为核心的重点链条。强化供应链融合,探索试点食品生产经营专项信用报告。

6.深化分级分类监管。综合集成信用、风险和动态变量,全面推广应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通用+专业”分级评价机制,加快形成精准化、高效化、智慧化的食品安全监管检查体系。拓展农安信用应用场景,农安信用监管扩面提质。开发农业农村执法服务智能应用,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在线合规咨询服务。

7.深化风险监测处置。深化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监测哨点网络和哨点风险分类分级处置机制。全县年风险监测食品样本量1件/千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级监测抽检不少于450批次,开展收购、县级储备专项、批发市场、放心粮油等环节监测不少于10批次。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市级监测抽检49批次,重点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市场监管环节食品抽检量不少于660批次。对国家集采新中选药品开展全覆盖检查和全覆盖抽检,完成市级药品监督抽验不少于40批次,市级化妆品监督抽检不少于5批次,国家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达99.5%。

三、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8.深化农兽药残留问题专项治理。巩固豇豆农药残留专项整治成效,严抓重点风险品种农兽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持续推进“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覆盖90%以上农贸市场,建成智慧集成快检室1家,生鲜门店纳管率达到95%以上。

9.巩固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纵深推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 全问题专项治理,深化温州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服务质量三年提升行动,切实做好春秋开学季、中高考等重要节点保障,加大对重点薄弱环节的监管,完成省、市民生实事项目提档升级中小学校食堂5家和托幼机构儿童友好放心食堂1家,实现中小学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A级达到70%以上,引导供校食材配送企业按标准完善设施和管理。

10.深化网络销售食品安全治理。督促第三方平台及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建立健全供应链主体数据库,强化对县内直播带货头部主播及网络销售的地产企业的抽检。

11.深化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治理整治。强化地方标准《网络餐饮“阳光厨房”建设运行规范》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入网商户线下检查和线上“阳光厨房”巡查,严厉查处后厨脏乱差现象和鼠患等有害生物问题。全面清理线上线下“一店多开”、取餐地址与证照地址不一致、“幽灵外卖”等问题。

12.深化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和集市食品安全治理。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以及展销会、庙会等有举办方的集市食品安全监管,推动“浙食链”落地应用,强化进货查验,指导服务乡村电商,督促举办方履行事先备案、审核审查和经营管理等主体责任,严肃查处假冒、侵权、三无、劣质、超过保质期等违法情形。

13.深化肉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督促肉制品等企业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严格落实自查制度。加强对肉制品等企业及其外租厂房、仓库等场所的检查,持续强化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对问题线索全链打击、形成闭环。支持企业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引导行业升级标准体系、改进工艺、提升质量。

14.深化“两超一非”问题专项治理。以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为重点,规范许可准入门槛,督促企业落实原辅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管控等制度,确保企业生产持续合规。督促指导企业落实新版国标要求,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和标签标注。

15.分类推进餐饮场所食品安全治理。开展小餐饮“净厨”行动,严查无证及超范围经营,打造“场所净、设施净、工具净、人员净、食材净”“五净”后厨。持续加强对养老机构、乡镇居家养老中心、村(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等助供餐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抽查检查,确保养老助供餐机构食堂持证率达100%,有效提升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加强 A 级景区和星级饭店食品安全监管。

16.深化药品重点领域安全治理。持续加强疫苗、血液制品、特殊药品、集采中选产品、无菌和植入类医疗器械、医美产品、特殊和儿童化妆品等重点产品和委托生产、增线扩产、停产后复产等重点环节情形监管力度,配合完成市级药械企业飞行检查,开展县级药械企业飞行检查不少于14家。

17.保持严打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深入开展“铁拳”“亮剑”“昆仑”“绿剑”“药剑”系列行动,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加大惩处力度。依法实施失信人员行业禁入。做好食品安全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相关工作,健全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

四、助推食品药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18.实施政务服务增值暖企活动。加快保健食品清理换证,推动备案“跨省通办”。

19.建设“食安共富幸福村”。以行政村(社区)为单元,推进重点食品业态高质量发展,打造“千万工程”标志性成果,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20.做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用好省市局药品监管相关“一县一策”对接帮扶机制,结合本土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新业态,吸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械化生产企业入驻,推进道地中药材产地加工和中药饮片炮制一体化发展。

21.推进“浙(温)产好食品”产业提升。围绕“十百千万”发展格局,重点培育杨梅、糯米山药、高山蔬菜、食用菌、高山稻米等5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实施“浙产好食品”“温产好食品”产业提升行动,推动食品产业高质发展。创建市级民生实事项目“瓯越食安”阳光食品作坊10家,新增“乡村富民小作坊”5家,培育“千企千坊”精品小作坊9家。开展“浙好土特产”推选等活动,持续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浙字号”农业品牌影响力。继续做好做实“浙江好粮油”品牌。

22.推动浙产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药科学监管研究,提升品质,支持地产中药列入浙江省炮制规范,支持鼓励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六统一、可追溯”管理。引导高山林下特色中药材产业与文旅康养产业等有机融合,打造中药文旅传播示范基地;链接资源指导中药材林下轮作互作等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中药材提取物应用等;鼓励和指导企业开展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产地趁鲜加工“共享车间”建设。

23.加强物流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百千”工程,持续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四级冷链网络节点体系,推进冷链物流重点项目建设。

五、构建食品药品安全共治格局

24.拓展社会监督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社会监督队伍作用,深化食责险惠民改革,健全企业“吹哨人”制度,畅通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投诉举报渠道,鼓励检测机构和公众积极提供违法行为线索。

25.建设科普宣传高地。持续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药械化安全主题宣传”等活动,打响“百姓点检”活动品牌。组建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联盟,推出“科普研学游”“科普云参观”“第一实验室”等系列科普宣传活动,持续推进科学用药“百千万”培训行动,加大标准解释、宣贯和培训力度。

26.深化反食品浪费工作。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反食品浪费标准推广实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7.加强宣传引导和舆情处置。健全完善舆情监测体系和应对体系,建立舆情研判机制和通报机制,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及时有效做好舆情回应引导。引导媒体客观准确报道,引导群众理性看待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导向。

六、建设食品药品安全基础工程

28.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引导农贸市场和配送企业、大型商超升级仪器设施、配强检测人员,提升食品快检能力;鼓励县级食品检验机构发挥人员技术优势,开展更高水平的监管快检。推进先进标准及相关仪器在粮食收购中的应用。推动县级药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加大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力度,持续做好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财政投入保障。

29.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速构建高能级服务平台,促进产品和技术创新升级。坚持推行“检验+科研”模式,深化“嵌入式服务”,开展从产品研发、工艺改进、注册审批、风险监测的全链条研究模式,鼓励相关主体进行科研攻关。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科技支撑力度,持续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

30.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食品生产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实训。持续推进市县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新增新增药品生产检查员1名,市级检查员3名。加强执业药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打造惠民、专业、便捷的药事服务新模式。

附件:2025年文成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任务分解表.docx

文成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2025年文成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4-11 浏览次数: 来源:文成县市监局 字体:[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各有关单位:

现将《2025年文成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文成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

2025年4月1日

2025年文成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统筹安全与发展,深化全链条监管,有力防范化解风险,牢牢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擦亮“食安文成”金字招牌,加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先行,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提供坚强保障。

一、全面落实各方责任

1.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坚持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推动包保督导工作落地落细。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有机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落实网格职责清单和网格员事务清单,开展网格员业务培训。

2.深化部门协同治理。完善县食药安委工作规则,充分发挥食药安办统筹协调作用,开展风险调度会商。根据国务院、省市食药安委部署,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贮存监管机制、食品运输协同监管机制、食品安全寄递和配送监管协调机制、进口食品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合力解决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3.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全覆盖开展企业培训,督促企业落实“两员”配备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指导种养殖主体通过“浙农优品”规范化开具“浙农码”承诺证。全面实施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管规定,推动“主体责任清单”提质扩面,推进“两品一械”信用体系和档案建设。

二、提升食品药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能力

4.深化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实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全覆盖,有序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整治。实施科学用药增效行动,加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优化轻中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落实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防控措施。

5.深化全链条数字化追溯。切实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规范明确“浙农码”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主体及下游主体,规范统一食用农产品名称,进一步扩大追溯重点主体和重点品种范围,“双重点”上链率达到95%以上,获证主体激活率达到60%以上。推广应用“浙食链”系统,提升数据质量,强化数据多跨互联,积极探索重点品种跨省溯源。加快构建以农批市场、配送单位和学校食堂为核心的重点链条。强化供应链融合,探索试点食品生产经营专项信用报告。

6.深化分级分类监管。综合集成信用、风险和动态变量,全面推广应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通用+专业”分级评价机制,加快形成精准化、高效化、智慧化的食品安全监管检查体系。拓展农安信用应用场景,农安信用监管扩面提质。开发农业农村执法服务智能应用,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在线合规咨询服务。

7.深化风险监测处置。深化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监测哨点网络和哨点风险分类分级处置机制。全县年风险监测食品样本量1件/千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级监测抽检不少于450批次,开展收购、县级储备专项、批发市场、放心粮油等环节监测不少于10批次。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市级监测抽检49批次,重点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市场监管环节食品抽检量不少于660批次。对国家集采新中选药品开展全覆盖检查和全覆盖抽检,完成市级药品监督抽验不少于40批次,市级化妆品监督抽检不少于5批次,国家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达99.5%。

三、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8.深化农兽药残留问题专项治理。巩固豇豆农药残留专项整治成效,严抓重点风险品种农兽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持续推进“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覆盖90%以上农贸市场,建成智慧集成快检室1家,生鲜门店纳管率达到95%以上。

9.巩固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纵深推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 全问题专项治理,深化温州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服务质量三年提升行动,切实做好春秋开学季、中高考等重要节点保障,加大对重点薄弱环节的监管,完成省、市民生实事项目提档升级中小学校食堂5家和托幼机构儿童友好放心食堂1家,实现中小学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A级达到70%以上,引导供校食材配送企业按标准完善设施和管理。

10.深化网络销售食品安全治理。督促第三方平台及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建立健全供应链主体数据库,强化对县内直播带货头部主播及网络销售的地产企业的抽检。

11.深化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治理整治。强化地方标准《网络餐饮“阳光厨房”建设运行规范》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入网商户线下检查和线上“阳光厨房”巡查,严厉查处后厨脏乱差现象和鼠患等有害生物问题。全面清理线上线下“一店多开”、取餐地址与证照地址不一致、“幽灵外卖”等问题。

12.深化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和集市食品安全治理。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以及展销会、庙会等有举办方的集市食品安全监管,推动“浙食链”落地应用,强化进货查验,指导服务乡村电商,督促举办方履行事先备案、审核审查和经营管理等主体责任,严肃查处假冒、侵权、三无、劣质、超过保质期等违法情形。

13.深化肉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督促肉制品等企业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严格落实自查制度。加强对肉制品等企业及其外租厂房、仓库等场所的检查,持续强化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对问题线索全链打击、形成闭环。支持企业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引导行业升级标准体系、改进工艺、提升质量。

14.深化“两超一非”问题专项治理。以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为重点,规范许可准入门槛,督促企业落实原辅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管控等制度,确保企业生产持续合规。督促指导企业落实新版国标要求,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和标签标注。

15.分类推进餐饮场所食品安全治理。开展小餐饮“净厨”行动,严查无证及超范围经营,打造“场所净、设施净、工具净、人员净、食材净”“五净”后厨。持续加强对养老机构、乡镇居家养老中心、村(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等助供餐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抽查检查,确保养老助供餐机构食堂持证率达100%,有效提升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加强 A 级景区和星级饭店食品安全监管。

16.深化药品重点领域安全治理。持续加强疫苗、血液制品、特殊药品、集采中选产品、无菌和植入类医疗器械、医美产品、特殊和儿童化妆品等重点产品和委托生产、增线扩产、停产后复产等重点环节情形监管力度,配合完成市级药械企业飞行检查,开展县级药械企业飞行检查不少于14家。

17.保持严打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深入开展“铁拳”“亮剑”“昆仑”“绿剑”“药剑”系列行动,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加大惩处力度。依法实施失信人员行业禁入。做好食品安全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相关工作,健全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

四、助推食品药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18.实施政务服务增值暖企活动。加快保健食品清理换证,推动备案“跨省通办”。

19.建设“食安共富幸福村”。以行政村(社区)为单元,推进重点食品业态高质量发展,打造“千万工程”标志性成果,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20.做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用好省市局药品监管相关“一县一策”对接帮扶机制,结合本土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新业态,吸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械化生产企业入驻,推进道地中药材产地加工和中药饮片炮制一体化发展。

21.推进“浙(温)产好食品”产业提升。围绕“十百千万”发展格局,重点培育杨梅、糯米山药、高山蔬菜、食用菌、高山稻米等5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实施“浙产好食品”“温产好食品”产业提升行动,推动食品产业高质发展。创建市级民生实事项目“瓯越食安”阳光食品作坊10家,新增“乡村富民小作坊”5家,培育“千企千坊”精品小作坊9家。开展“浙好土特产”推选等活动,持续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浙字号”农业品牌影响力。继续做好做实“浙江好粮油”品牌。

22.推动浙产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药科学监管研究,提升品质,支持地产中药列入浙江省炮制规范,支持鼓励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六统一、可追溯”管理。引导高山林下特色中药材产业与文旅康养产业等有机融合,打造中药文旅传播示范基地;链接资源指导中药材林下轮作互作等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中药材提取物应用等;鼓励和指导企业开展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产地趁鲜加工“共享车间”建设。

23.加强物流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百千”工程,持续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四级冷链网络节点体系,推进冷链物流重点项目建设。

五、构建食品药品安全共治格局

24.拓展社会监督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社会监督队伍作用,深化食责险惠民改革,健全企业“吹哨人”制度,畅通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投诉举报渠道,鼓励检测机构和公众积极提供违法行为线索。

25.建设科普宣传高地。持续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药械化安全主题宣传”等活动,打响“百姓点检”活动品牌。组建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联盟,推出“科普研学游”“科普云参观”“第一实验室”等系列科普宣传活动,持续推进科学用药“百千万”培训行动,加大标准解释、宣贯和培训力度。

26.深化反食品浪费工作。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反食品浪费标准推广实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7.加强宣传引导和舆情处置。健全完善舆情监测体系和应对体系,建立舆情研判机制和通报机制,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及时有效做好舆情回应引导。引导媒体客观准确报道,引导群众理性看待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导向。

六、建设食品药品安全基础工程

28.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引导农贸市场和配送企业、大型商超升级仪器设施、配强检测人员,提升食品快检能力;鼓励县级食品检验机构发挥人员技术优势,开展更高水平的监管快检。推进先进标准及相关仪器在粮食收购中的应用。推动县级药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加大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力度,持续做好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财政投入保障。

29.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速构建高能级服务平台,促进产品和技术创新升级。坚持推行“检验+科研”模式,深化“嵌入式服务”,开展从产品研发、工艺改进、注册审批、风险监测的全链条研究模式,鼓励相关主体进行科研攻关。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科技支撑力度,持续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

30.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食品生产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实训。持续推进市县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新增新增药品生产检查员1名,市级检查员3名。加强执业药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打造惠民、专业、便捷的药事服务新模式。

附件:2025年文成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任务分解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