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共探艺术新教学
——文成县中小学艺术教师研训活动纪实发表时间:2025-04-02

聚焦核心素养,共探艺术新教学

                                                                ——文成县中小学艺术教师研训活动纪实

为进一步深化艺术课程改革,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提升中小学艺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文成县教育研究培训院于3月28日,举办了文成县中小学艺术学科“落实新课标 构建新课堂”专题研训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全县中小学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骨干教师参与,通过专家讲座、互动研讨等形式,为艺术教师深入解读新理念、落地新课标、剖析新教材,构建新课堂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艺术学科以美育人、浸润心灵,以艺通心、沟通世界的独特作用。

 

首先,浙江省特级教师、文成县艺术学科研训员赵蓓莹老师围绕“新课标下的艺术核心素养培养”作专题指导,强调艺术教育应注重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并结合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课堂实施策略。并对全体参会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此次学习机会,积极思考,深入研讨

接下来,为了让教育教学指导、交流更有针对性,此次活动分为四个分会场进行,分别是小学音乐、初中音乐、小学美术、初中美术。

音乐学科分会场

文成县名教师、第三实验小学陈双玲老师的讲座首先紧密围绕在一年级新教材的整体架构解读上,在谈及教材内容特点时,她认为新教材具有趣味性强、基础性突出、文化性丰富和综合性高四大亮点。教材凭借动听的旋律、有趣的歌词以及精美的插图,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启蒙阶段扎实传授乐理与演唱基础技能;通过多元音乐作品传递丰富文化内涵;强调音乐与多学科及音乐各领域的有机融合。教学方法建议环节,陈老师结合生动案例,详细阐述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如教《小红帽》创设童话情境、用“节奏火车”游戏讲解音符时值等,让教师们直观感受到这些教学方法如何让课堂妙趣横生,为教师们构建新教学模式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借鉴。

 

文成县教坛中坚、少体校刘荷红老师的讲座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综合能力从多个维度展开。首先是关注音乐知识间的相互关联,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音乐知识体系;其次,重视节拍律动训练,使学生在节奏感知中增强对音乐的基本把握。在乐器演奏与听辨能力提升方面,鼓励学生亲身体验乐器演奏,同时强化他们对各类音乐元素的听辨能力,以此拓宽音乐感知的维度。在音乐的深层理解上,引导学生从旋律感知迈向音乐结构的探索,帮助他们洞察音乐作品的内在架构;并且注重从场景感知入手,推动学生实现与音乐情感表达的深度联结,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作品的情感世界,全方位提升音乐素养。

 

温州市骨干教师、文成县名教师、振中学校刘天耀老师围绕 “新课标解读与艺术课堂教学策略” 这一主题,从课程理念、目标体系、内容结构等方面对艺术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大量生动的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新课标要求。他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场教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的认识,为后续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温州市骨干教师、文成县实验中学的赵津津老师的讲座,开启了对初中七年级音乐新教材的全面解读。她首先介绍了新教材的编写背景和整体框架,指出新教材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在内容编排上更加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教材内容方面,专家详细剖析了新教材的单元主题设置,涵盖了丰富多元的音乐文化,旨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新教材增加了许多音乐实践活动,如音乐创作、表演策划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音乐综合素养。针对新教材的教学方法,赵老师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诸多宝贵经验。倡导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魅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共同完成音乐项目;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互动交流环节,教师们积极提问,就新教材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展开热烈讨论,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美术学科分会场

  在美术学科的深度交流活动中,首先由文成县桂山学校的陈伟坤老师为小学美术教师群体精心筹备并开展了一场极具深度与启发性的讲座。陈老师聚焦于乡村艺术教育的实际现状,展开了系统且全面的深度剖析。他参照新课标明确提出的四大核心素养要求,紧密结合乡村儿童独特的学习情况与成长背景,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讨。在审美感知维度,乡村儿童对于艺术语言的辨识度较低,难以精准地识别和理解不同艺术形式所蕴含的独特语言符号;另一方面,乡村儿童在日常生活与艺术之间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内在联系,缺乏从平凡生活中捕捉艺术元素、感悟艺术魅力的敏锐视角;在艺术表现环节,他们在掌握艺术表现技法与表达内心情感之间,尚未建立起紧密而流畅的联结。在跨学科知识迁移方面,他们缺乏将不同学科知识相互融合、灵活运用的能力。在文化理解方面,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较为匮乏,同时,在对艺术作品的价值阐释方面,不能准确解读作品所传达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社会意义,限制了他们艺术鉴赏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基于以上种种问题,陈老师在讲座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建议。

 

温州市教坛新秀、文成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廖双双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一年级新教材进行全面解读。首先阐述了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整体架构。在教材内容方面,详细介绍了各个单元的主题设置与教学目标。新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绘画、手工、欣赏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主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好,并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她还对美术学业质量板块引导大家深入探讨。她强调,美术学业质量是衡量学生美术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直接体现。她以实验三小近年来艺术学科评价新样态为例,详细介绍了他们行之有效的一些举措。廖老师指出,学业质量标准犹如一盏明灯,借助这一标准,教师能够更为精准地拿捏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设计出更贴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活动。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置,还是教学资源的整合,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推动整个美术教学朝着更加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温州市新锐教师、文成县实验中学的王芳芳老师,以其专业热忱与教育智慧,带领大家一同深入重温2022版课标,以细致入微的解读方式,引导大家重新审视课标的各项要求与深刻内涵。不仅如此,王芳芳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在理解新课标、践行新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宝贵心得体会。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历,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对新课标理念的独特见解,以及如何将这些理念巧妙地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其分享涵盖了教学目标的精准设定、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教学评价的多元实施等多个方面,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范例与思路启发。

 

  文成县黄坦中学的朱巧老师立足教学一线,积极探索教育新路径。她首先追溯了新教材的编写背景,阐释了其紧密围绕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致力于提升学生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等综合能力的编写理念。在教材内容解析环节,专家详细介绍了新教材的单元设置与结构布局。值得一提的是,专家特别强调了新教材在跨学科融合方面的创新尝试。新教材注重打破学科界限,将美术与历史、地理、语文等学科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方法指导部分,专家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大量生动的教学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就新教材教学中可能面临的挑战、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等问题与教师们展开深入的探讨和交流。现场思维碰撞,为初中美术教师们指明了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方向。

 

  本次研训活动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涵盖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多个层面促进了教师对新课标、新教学的理解与领悟。通过专家引领与同行间的思维碰撞,教师们收获颇丰,不仅更新了教育观念,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新时代艺术教育中的责任与使命。

 

赵蓓莹老师在活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各位老师分享的经验和见解,希望各位教师能将此次研训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教学实践,努力构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教学模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研训活动的结束并非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相信在全体艺术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文成县中小学艺术教育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让艺术之花在校园中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报道:文成县实验三小  廖双双

                     摄影:文成县南田中学  梅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