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做班主任,“育”见新成长
文成县名班主任工作室联合送教下乡活动(二源站)发表时间:2025-04-28

“慧”做班主任,“育”见新成长

——文成县名班主任工作室联合送教下乡活动(二源站)

      人间四月,不负春光,追光而行,“育”见成长。为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名班主任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4月24日,文成县名班主任工作室联合送教下乡活动在二源镇校举行。

   

   工作室合影.jpg

主题班会:系统教育的深度探索

        在五年级(2)班的《节约用电,低碳生活》主题班会上,林丽娜老师通过展示电费单和用电量数据,引发学生震撼。尤其在节电妙招大比拼的环节中,各小组抽取“节电任务盲盒”,展开头脑风暴。原来在平时做到“适时开、及时关、合理用”就能更好地节能减排。此节班会课让“节约用电”从口号变为可触可感的日常习惯,为孩子们播下了守护地球的绿色种子。

第一节林丽娜上课.jpg

         六年级(2)班化身“校园安全局”,魏施慧老师展开“校园隐形勒索大追捕”特别行动。学生们通过“勒索话术解密”分析真实案例,在情景剧中演练“拒绝三连招”——“我理解你的需求,但我不能这样做”。魏教师以游戏化的设计打破说教,用沉浸式赋能成长。让学生学会识别披着“友情”外衣的情感绑架,筑牢心理防线。

第二节魏施慧上课.jpg

       八(1)班李巧春老师执教的《合理消费》班会以兄弟俩的零花钱对比故事拉开序幕,哥哥的“延迟满足”和弟弟的“性价比思维”哪个更重要?李老师顺势引出“理性消费三原则”——按需购买、价比三家、留足储备。班会不仅教会孩子们管好零花钱,还给了他们一把开启财富智慧的钥匙。

第三节李巧春上课.jpg

微班会:习惯养成的滴灌之道

      苏婷婷老师带来的《让心灵的窗户更明亮-预防近视》微班会,精准对应小学生护眼意识薄弱的问题。上演了一场“光明保卫战”。与“坏巫师”较量的故事化课堂引起低段学生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班会紧扣“认知-情感-行为”三阶目标,以故事唤醒认知,用体验触动心灵,借行动塑造习惯。

第四节苏婷婷上课.jpg

       周旭燕老师执教的《班级卫生我来守护》将“值日岗”“整理岗”“互助岗”三大岗位在周老师执教的《班级卫生我来守护》中揭晓。这节15分钟的微班会,学生们通过一场沉浸式的劳动体验,从“卫生观察员”变身“环境守护者”,当教育把“打扫卫生”升华为“守护共同的家”,那些紧握扫把的小手,正书写着责任与成长的最美篇章。

第五节周旭燕上课.jpg

  课例点评: 解码课堂的成长基因

     “好的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生命拔节的田野”, 蒋素芬老师综合上述3节主题班会及2节微班会,以《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效“四有”课堂》为主题,从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兴趣激发及素养提升等维度,提炼课堂实践的核心价值。评课活动展现了“四有”课堂的实践路径,启发了对教育本质的思考。

蒋素芬评课.jpg

研讨沙龙:育人智慧的集智共创

      在此环节,学员们围绕五堂课的主题,精心选择其中一节,集中“我来说说不一样的设计思路”话题,尽情地交流思想、碰撞育人的智慧,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优化。

研讨沙龙.jpg

   专题引领 :理念的破局之钥

      陈丹丹老师的《用“魔法”打败“魔法”》专题讲座,生动有趣,案例丰富。向我们分享了“归属感”筑基——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被看见、被接纳”;“仪式感”赋能——以微小而确定的仪式锚定幸福;“复盘”提效——以周为镜,通过记录分析,将经验转化为成长的燃料;“教育者初心”——热爱为舟,在家校协同中深耕课堂。让我们知道班主任的“魔法”并非超能力,而是源于对教育的热情、持续的学习与灵活的策略。唯有用敬畏之心做专业之事,用创新之智解现实之困,方能在喧嚣中守住育人的纯粹。

陈丹丹讲座.jpg

教育回响 :深耕的知行硕果

      本次送教活动,通过一系列紧密衔接的教育研讨和经验分享,不仅搭建了一座德育的桥梁,联结了不同学校、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师们,而且更加深化了教育交流的融合与协作,于是,在四月的新绿中,教育的诗意便由此生长,教室里,每一粒成长的种子都在破土拔节。

证书合照.jpg

(文:二源镇中心学校 蒋素芬  图:文成二高 王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