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促行 赋能研修共成长
——文成县校本研修管理干部专题培训活动侧记
5 月 29 日,2025上半年文成县校本研修管理干部专题培训活动在文成县实验小学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紧扣校本研修实践需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融合,通过理论引领、案例示范与深度研讨等形式,探索校本研修的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
专家引领 明确方向
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刘越秀老师作《校本研修活动策划与实施》的专题讲座。刘老师从区域校本研修的现状出发,围绕“活动框架搭建”“活动主题的来源与确定 ”“任务形态的明确“研修活动的设计”四个话题,旁征博引地阐述了教研组研修计划制订、活动组织实施、成果凝炼形式,强调以“研”为特质,有逻辑、聚焦主题地开展校本研修。
接着,实验小学陈飞飞老师向在座的老师分享了以《耕阅读之壤 绽鉴赏之花——小学语文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目标》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方案。为各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供了具体的设计范本。
团队展示 智慧共生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校本研修的过程,活动上还进行了《课堂奇旅,教研吧NG》的情景剧展示。由实验小学一年段语文教研组长包森森老师牵头策划,林海丽、徐秀芬、陈飞飞、周柳芳、赵孟姬、兰雅茹、包森森等实验小学一年段语文老师主演。通过简短的情景剧,真实再现了实验小学一年段教师围绕《棉花姑娘》一课进行的线上、线下双线并进的研修场景。
情景剧之后,衔接了由兰雅茹老师赵孟既老师围绕本次研讨主题执教的《棉花姑娘》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的课例展示。
课上,兰雅茹老师以“棉花姑娘生病”为线索,带领学生探究病因。通过字理识字法,学生形象地认识了“棉”“娘”“病”等生字,并结合生活了解棉花的用途。在朗读环节,学生通过重音、停顿和感叹号,读出蚜虫的可恶与棉花姑娘的痛苦,情感体验丰富。课堂还聚焦“七星瓢虫治病”的故事情节,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发现“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等词语的妙用,并拓展积累ABAB式颜色词。最后,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体会棉花姑娘病愈后的喜悦。课堂寓教于乐,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朗读、表达,既夯实了基础,又提升了语文素养。
赵孟姬老师在《棉花姑娘》第2课时的教学中,精心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朗读梯度路径。课堂从学生朗读并标记棉花姑娘与动物医生的对话开始,明确朗读主体。进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聚焦棉花姑娘重复的礼貌求助句式与感叹号,初步体会其贯穿始终的急切心情,并尝试朗读表达。赵老师的教学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通过关键一问——“她对每个动物都一样急切吗?”来引导学生对比感悟,特别关注见到青蛙时“高兴”的转折,体会角色从持续失望到突见希望的情感变化,要求读出这种层次。最后,通过师生合作读、同桌读、小组分角色合作朗读,学生不仅要展现棉花姑娘“急切”到“高兴”的转变,还要把握动物医生们(如燕子、啄木鸟)回应中“只会”所蕴含的无奈与歉意。这一由浅入深(从画到析、从悟到读)的设计,让朗读成为学生真切感受角色情感起伏、理解科学常识的生动桥梁,有效提升了朗读能力和语感。
接着由包森森等教师聚焦第一学段 “阅读与鉴赏”目标,结合《棉花姑娘》课例,针对 “一年级学生科学童话认知难点、阅读支架搭建、朗读指导策略、识写与阅读融合、教学评一致性” 五大核心问题展开思维碰撞,提出借助科学知识与故事理解的双重维度破解概念壁垒、通过情绪对比指导朗读、随文识字融入情境、跨学科联结生活等实践策略,为科学童话教学提供了 “可视化、情境化、融合化” 的可操作路径,让在场教师在理念与方法的双重启发中,明晰了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多元育人方向。
最后蔡旭琴老师指出参训教师要结合实验小学一年级教研组研修活动全流程展示中直观感受到的教研活动的设计逻辑与实施细节和专家讲座和团队研讨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校本研修方法论,这些可复制的经验,让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素养提升的 “源头活水”。
实验小学:包森森 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