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感知系统建成投用 珊溪水库智能化管理又创新 | ||||
|
||||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王小乐 王安 夏晓强)作为温州人民的“大水缸”,珊溪水库承担着重要的防洪、灌溉、发电和供水任务,其安全稳定运行关乎民生福祉。为提升管理效能与安全保障水平,珊溪水库积极探索智能化管理路径。近日,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升级,“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感知系统的正式建成投用。 ![]() 在珊溪电厂大坝安全监测平台中控室,记者看到,大屏上的水库智能监测分析预警平台实时监测研判水、雨、工情,实现了安全监测信息一屏通览、安全预警实时推送、预报一键直达等功能。据悉,该一体化感知系统,应用了物联感知技术,对水库现有变形监测设施进行了自动化改造。 ![]() “过去要靠人工扛着仪器上山测量,现在只需4台徕卡TM60测量机器人,技术人员设置每天清晨5点自动监测,这个时间阳光最弱、折射最小,误差可以大大降低。再加上33个北斗卫星定位、200多支埋设在坝体里的自动化传感器,可以实时捕捉大坝和边坡的位移、渗漏、应力变化,提升大坝安全日常管理的效率、成效和技术手段。”珊溪水力发电厂党支部书记、厂长毛小平介绍说。 ![]() 在珊溪水库上空,随着“嗡”的一声机鸣,一架无人机按照设定的航线开始自主巡航。上下起落间,航拍画面便显示在电脑大屏上。 据毛小平介绍,无人机巡查系统与传统监测手段相结合,能弥补各自短板。通过这种互补,无人机成为传统监测的“空中延伸”,为传统手段提供深度验证,最终形成“无人机宏观快速扫描+ 人工微观精准核查”的高效协同模式,显著提升了监测效率、覆盖范围和响应速度。 ![]() 特别是在台风或高水位期间,搭载声、光、电模块的智能无人机按加密巡查要求起飞,配合大坝周围的三个全景摄像头,几分钟就能把水库大坝重要水工建筑物和泄洪盲区扫一遍,通过AI分析,若发现异常或缺陷立即回传画面,可及时获取建筑物的状况。 从“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感知系统到智能监测分析预警平台,再到无人机巡查的高效协同,每一项技术的应用都让水库管理更精准、更高效。未来,珊溪水库将持续探索智能化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升级管理系统,以“智”提质,为周边群众的用水安全和区域的防洪保障筑牢坚实防线。 |
||||
文成新闻网讯(记者 王小乐 王安 夏晓强)作为温州人民的“大水缸”,珊溪水库承担着重要的防洪、灌溉、发电和供水任务,其安全稳定运行关乎民生福祉。为提升管理效能与安全保障水平,珊溪水库积极探索智能化管理路径。近日,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升级,“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感知系统的正式建成投用。 ![]() 在珊溪电厂大坝安全监测平台中控室,记者看到,大屏上的水库智能监测分析预警平台实时监测研判水、雨、工情,实现了安全监测信息一屏通览、安全预警实时推送、预报一键直达等功能。据悉,该一体化感知系统,应用了物联感知技术,对水库现有变形监测设施进行了自动化改造。 ![]() “过去要靠人工扛着仪器上山测量,现在只需4台徕卡TM60测量机器人,技术人员设置每天清晨5点自动监测,这个时间阳光最弱、折射最小,误差可以大大降低。再加上33个北斗卫星定位、200多支埋设在坝体里的自动化传感器,可以实时捕捉大坝和边坡的位移、渗漏、应力变化,提升大坝安全日常管理的效率、成效和技术手段。”珊溪水力发电厂党支部书记、厂长毛小平介绍说。 ![]() 在珊溪水库上空,随着“嗡”的一声机鸣,一架无人机按照设定的航线开始自主巡航。上下起落间,航拍画面便显示在电脑大屏上。 据毛小平介绍,无人机巡查系统与传统监测手段相结合,能弥补各自短板。通过这种互补,无人机成为传统监测的“空中延伸”,为传统手段提供深度验证,最终形成“无人机宏观快速扫描+ 人工微观精准核查”的高效协同模式,显著提升了监测效率、覆盖范围和响应速度。 ![]() 特别是在台风或高水位期间,搭载声、光、电模块的智能无人机按加密巡查要求起飞,配合大坝周围的三个全景摄像头,几分钟就能把水库大坝重要水工建筑物和泄洪盲区扫一遍,通过AI分析,若发现异常或缺陷立即回传画面,可及时获取建筑物的状况。 从“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感知系统到智能监测分析预警平台,再到无人机巡查的高效协同,每一项技术的应用都让水库管理更精准、更高效。未来,珊溪水库将持续探索智能化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升级管理系统,以“智”提质,为周边群众的用水安全和区域的防洪保障筑牢坚实防线。 |
|